APP下载

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2017-12-15梁文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心血管效果疾病

梁文华,刘 艳

(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430)

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梁文华,刘 艳

(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430)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75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收获理想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心血管疾病;综合护理干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心血管疾病又被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为一组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两大类[1]。由于该类疾病病程时间长且多数难以彻底治愈,使得患者临床依从性普遍较低且存在着严重的负性心理问题,给其身心均带来严重影响,所以给予其护理干预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展开研究,现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75例。其中,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4.33±1.07)岁;病症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8例、高血压25例、高血脂12例;病程时间2.5~10年,平均病程(6.33±1.01)年;观察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4.30±1.05)岁;病症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6例、高血压26例、高血脂13例;病程时间3~10年,平均病程(6.35±1.00)年。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心血管疾病者;(2)未合并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3)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排除标准:(1)病情危重,预期生存周期<1个月者;(2)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常规检查、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病情观察、运动指导、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心理干预。由本科室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心理状态者予以个体化心理干预,如:心理状态较好者可采取沟通聊天方式向患者讲解与病症相关知识和内容,全面提高患者思想认知。心理状态差者可采取聆听音乐、组织病友会等方式缓解紧机体应激反应。同时积极与患者家属展开沟通交流,将病症治疗的长期性、艰巨性、配合临床的重要意义明确告知,促使其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照护患者,提高后者的社会支持度。(2)饮食指导。日常饮食应遵循控制总热量、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减轻体重以及降低血脂。一日三餐能量比例为60%~70%、16%~20%、10%~14%,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富含纤维素食物摄入量[2]。(3)运动指导。结合患者实际选取感兴趣的活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爬坡、练剑、做操、太极拳、气功、游泳等,3~5次/周,每次持续0.5 h并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强度,但心率>110次/min时应停止运动并卧床休息。(4)用药指导。依据不同病症类型合理选用恰当药物,并将具体用法用量明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尤其是强调不遵医嘱用药的危害性,由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监督环境。

1.3 观察指标

选取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时间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予以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s)

组别焦虑评分(分)抑郁评分(分)睡眠时间(min)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75)62.38±1.1255.29±1.0162.45±1.0554.99±1.11265.58±10.32366.77±8.45观察组(n=75)62.40±1.1050.48±1.0262.48±1.0751.37±1.13265.60±10.35397.29±8.51 t 1.0028.4101.0038.3891.0028.551 P 0.9980.0320.9970.0370.9980.012

3 讨 论

近些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及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已经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3]。由于患者饱受心血管疾病折磨,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负性心理,睡眠质量下降,给整个临床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给予其护理干预成为当务之急。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各指标比较,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常规护理下的对照组,而睡眠时间则长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可知,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的效果更佳。原因在于常规护理仅为护理人员机械性执行医嘱,提供的护理服务难以获得患者的认可,导致其取得的护理效果不佳。而综合护理干预从多个视角出发,结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实际情况探寻其侧重点,最大程度上满足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需求,促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开展,为临床护理取得理想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收获理想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1]庞 来.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05):72-74.

[2]刘琳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245.

[3]黄秀淑,陈 莉,罗淑娟,等.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402-5403.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44.38.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心血管效果疾病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