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2017-12-15

江苏教育 2017年80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实验班团体

刘 珍

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刘 珍

为探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对50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干预,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根据该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安排有针对性的年级活动;常规心理健康课可以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其他文化课也可以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上课模式,培养学生各项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品质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由传统的问题取向,向积极取向转变。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起到补救作用,即在学生发生心理问题后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心理治疗;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预防和发展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核心素养,开发学生潜能。

我国团体心理辅导最初出现在大学校园,如今已逐渐走向中小学校园。随着团体心理辅导的普遍化,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和形式也逐渐发生变化,由针对问题开展治疗性团体辅导,转向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探索。本研究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一、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培养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此基础上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研究假设。

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积极影响,即通过一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得分显著提高。

3.研究目标。

本研究在对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团体心理辅导课为干预手段,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借助测量工具,探求心理活动课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新方法、新形式。

二、实验方法

1.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本研究运用文献综述法、实验法,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设计。实验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对照班采取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选用孟万金教授编写的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进行施测,该量表包括6大维度15项品质,即认知维度(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情感维度(真诚、执着)、人际维度(爱、友善)、公正维度(领导力、合作力)、节制维度(宽容、谦虚、持重)、超越维度(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希望)。

2.实验过程。

前测在初中一年级开学初选取两个班,一个班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健康教学;另一个为实验班,进行一学年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学年后,再次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中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测量。团体心理辅导课题见表1。

表1 团体辅导课题及活动目标

三、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比较。

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前测。结果显示,认知、情感、人际、公正、节制、超越各维度分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积极心理品质上无显著差异,两组在干预前具有同质性。统计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比较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比较。

在正式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班成员进行后测,实验组在积极心理品质各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显著提高,统计结果见表3。

四、分析讨论与研究建议

1.分析讨论。

本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积极影响,即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具体表现为经过一系列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得分显著增加。对实验组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前后产生的差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从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来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以积极正面视角看待团体活动中的每一位成员,挖掘每一位成员的优势。这种正面视角和积极期望有助于成员正向看待问题,提升自我效能感,并进而将之内化为各项积极心理品质,如自信。

第二,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所营造的氛围来看,团体心理辅导为成员提供了一个信任、尊重、支持的互动平台,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支持性,从而满足成员归属感和爱的需要。除此之外,团体心理辅导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典型和真实的社会现实环境,团体成员在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明确觉察到自己的人际关系模式,并在活动中逐步调整,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技巧,如学会换位思考。

综上,团体心理辅导是学生喜欢且有效的教育方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提升中自觉内化活动目标,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适合而有效的。

本次研究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在内容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积极影响与活动内容的相关性问题,还有待实证性研究。

2.研究建议。

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实用性,为培养学生各项积极心理品质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建议:

第一,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安排有针对性的年级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初一年级以团队合作为主题,初二年级以目标为主题,初三年级以意志力为主题,辅导内容的确定要以辅导目标为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第二,除了大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常规心理健康课可以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针对不同的班情选取不同的活动主题,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的积极心理品质。比如针对纪律差的班级,可以“自制力”为主题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针对优秀班级,可以“心理弹性”为主题。

第三,除常规心理课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其他文化课也可以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上课模式。从教学模式上看,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采用体验模式,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感悟,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建构积极心理品质。因为有了感性体验,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理解内化,从而践行于实际生活中。因此,普通课程可以适当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体验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各项积极心理品质。

G444

A

1005-6009(2017)80-0043-03

刘珍,广州市轻工业职业学校(广州,510650)心理健康教师。

*本文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影响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DJKZ2015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实验班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