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2017-12-15郭丽芳

江苏教育 2017年80期
关键词:沙具沙盘心理品质

郭丽芳

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郭丽芳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具有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的双重功用,应从构建课程体系,与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有效融合,搭建家校合作新平台,培育积极优良的家庭教育软环境等方面入手,实现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在小学的有效应用,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继而为个体拥有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定基础。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里格曼也提出,积极心理品质是可以塑造和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人自身可开发的潜能。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也是儿童接受学校正规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为培养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奠定基础。

沙盘心理技术即沙盘游戏,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2009年以来,以澳门城市大学刘建新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在国内外沙盘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整合体验式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治疗、螺旋心理剧、积极心理学等理念和技术,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

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采用3~8人一个小组、4~8个小组组成一个团队的方式,在沙盘老师的陪伴下,学生自主选择沙具,在沙盘中将沙子、水和沙具自由用于意象创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24种积极品质为主题,在体验游戏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团队中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影响,最终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采用多人一个沙盘共同参与的方式,在这样的设置下,同时有多个小学生进行沙盘游戏,避免单纯的个体治疗带来的紧张,也大大节省工作的时间,减少对咨询师和沙盘等资源的需求。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是一种团体心理教育与辅导的有效工具,具有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的双重功用。

一、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与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的有效融合

(一)分阶段构建相关课程体系

依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维度》,将中国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分为六个维度13项积极心理品质:认知维度(创造力、求知力)、情感维度(真诚、执着)、人际维度(爱、友善)、公正维度(领导力、合作力)、节制维度(宽容、谦虚、持重)、超越维度(感恩与理想、幽默风趣),将小学分成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整体设计相关的课程与活动,通过这些课程与活动逐步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见表1)

表1 运用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阶段设计表

(二)设计主题班会活动——以“我是小学生了”主题班会活动为例

1.活动目的。

通过运用体验式沙盘心理技术,让新入学的学生感受到成为小学生的快乐,激发小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帮助小学生在沙盘小组团队活动中认识小组同伴,适应学校的新环境。

2.活动准备。

按照班级的人数确定沙盘数,摆放好沙盘,归类整理好沙具;设计活动的流程及操作方法;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并拍摄一些代表性的照片。

3.活动过程。

(1)破冰分小组,师生一起跳兔子舞热身。做找朋友的游戏:随机发放红白蓝绿黄紫色小卡片,全体同学按颜色分成6个组,每组6~8人。(5分钟)

(2)小组建设。每组选出小组长,确定小组的名字与口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互相介绍(采用滚雪球式),最终使全组成员熟悉彼此的名字和爱好。(5分钟)

(3)摸沙,熟悉沙子、沙盘与沙架、沙具。(5分钟)

(4)以“我知道的学校”为主题,每个学生选择3~5件沙具摆放,呈现自己心目中的学校,组内互相交流。(10分钟)

(5)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再一次进行摆放,呈现大家心目中的学校。(5分钟)

(6)给每个小组的沙画拍照,由小组长带领全组在大屏幕前向大家讲述小组成员共同创造的心目中的校园。(10分钟)

(7)播放学生参观校园的照片,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一名小学生的体会。(5分钟)

(8)每个小组在自己创造的沙画前合影,照片传到校园网上。(3分钟)

(9)布置家庭作业:结合照片向家长介绍学校生活。(2分钟)

二、搭建家校合作新平台,培育积极优良的家庭教育软环境

将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的参与、体验、感悟式教育引入家长课堂,借助沙具展开亲子间的非言语沟通,可以让家庭成员之间很快消除紧张,轻松游戏,自然互动,有利于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在游戏过程中,父母能亲眼看到孩子在沙盘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能透过孩子摆放沙具创造画面的过程,了解孩子对父母、家庭、学习等方面的感受与想法,在非语言的沟通中增强彼此的情感,重建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家长也可以在沙盘中找到孩子问题的症结,更好地配合学校老师共同教育孩子,让孩子快乐成长。在与孩子的共同“游戏”中,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发生了改变,通过和孩子共同体验团体沙盘游戏,他们开始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开始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改变家庭教养方式,为孩子创设一个民主、尊重、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营造优质的家庭氛围。

(一)亲子沙盘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六次亲子沙盘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感受沙盘游戏活动的过程,家庭中的每一个人能够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学会倾听。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在与家长及其他家庭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活动周期及参与家庭数

活动周期:每半个学期两期,每期6次。

参与家庭:每期16~18个家庭,设置8个小组,每组2个家庭(最多不超过3个家庭)。

(三)课程设置

次数 主题 操作 目标1 我的爸爸(妈妈)孩子做沙盘,让父母猜孩子的摆放沙具的故事,再让父母与孩子沟通2 我们的家父母与孩子各选出几件沙具代表自己理想中的家进行摆放,说明理由在摆放与沟通中表达对家庭的爱在设计与参与中体现合作力的培养3 愉快的假期 父母与孩子用沙具共同设计一次假期活动家人一起说彼此的优点,发现别人眼中优秀的自己5 快乐每一天 父母与孩子共同摆放,呈现快乐的一天 加深亲子沟通、理解4 我最棒为对方互选代表彼此积极心理品质的沙具,互相赞扬,真诚表达6 无主题沙盘家长与孩子一起摆放前五次沙盘课的体会与感受在互动沟通中呈现亲子关系,父母明确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解决存在问题,更进一步加深父母对孩子的了解

(四)过程管理

活动前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活动中设计亲子沙盘过程记录表,要求家长每次活动后填写上交;活动后设计一周孩子表现沟通卡,家长记录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包括行为、情绪、语言、交际、学习等方面;开通微信群,结合6次沙盘课程的内容推送教育孩子的资料,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017年2月,我国22个部委联合印发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近几年,积极健康教育在国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在小学阶段,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为载体,构建与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相结合,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的学校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主题班会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路径之一。

G444

A

1005-6009(2017)80-0007-03

郭丽芳,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发展实践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11)主任,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学、教育发展心理学。

猜你喜欢

沙具沙盘心理品质
高校沙盘游戏辅导室的建设
团体沙盘游戏在中职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沙盘游戏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4~8岁儿童对不同种类沙具的选择偏好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沙面特征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