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褪尽火气得清净
——品读张楠的工笔人物画

2017-12-15付秀宏

藏天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张楠仕女画工笔

文/付秀宏

褪尽火气得清净
——品读张楠的工笔人物画

文/付秀宏

人物名片

张楠,字馨茹,号东明轩主。祖籍江苏泰州,现居北京。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澳大利亚中华情中国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澳大利亚中华情国际商会高级艺术顾问。

2016年5月,作品《国色天香》《童子拜观音》被泰国皇室收藏;2016年12月,作品《东方神韵》被澳大利亚中华情国际商会收藏。

精致与传神兼容

张楠出自书香门第,父亲是闻名乡里的雕刻艺人。受其父影响,张楠幼时喜爱字画雕刻,后主攻工笔人物(仕女)和花鸟。张楠的启蒙老师是著名工笔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王恩镇,经王恩镇引荐与林散之书画院院长迟明相识,被迟明老师收为弟子。江南的自然环境和家庭文化熏陶带给她灵感的翅膀,不断飞向中国画的艺术殿堂。其作品格调秀逸,新意迭出,深受中外各界人士喜爱。

生命感充盈与情感内蕴充足,是张楠工笔人物画的灵魂所在。张楠的工笔人物画融合诗书、画印和戏曲多重元素。她善于捕捉与心境情绪相关的动人画面,兼工带写,独树一帜,处处充满机趣。尤其以其独特的审美品位表达人物的丰润秀美,形成了精致与传神兼容的文人画风范。

对艺术的种种执著,让张楠的人物画“褪尽火气”,得“清净”“婉丽”之美。在张楠的艺术世界里,我们总能读到一种李清照般的才情,这种才情,透脱着天舒月朗的清灵和睿智,融合了历史戏剧的凝重和苍茫。

张楠的工笔仕女画博采众家,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又将历史典故与现代审美水乳交融,注重情趣、情愫及细节魅力的多层次挖掘。张楠对仕女人物的眼神、姿态的拿捏,不仅到位而且出彩。同时,她十分重视人物裙衫皱褶、深浅明暗及染色效果,使得整体画面色彩纷呈,层次丰富饱满。

张楠的仕女画,典雅灵秀、神旨相间。张楠说,中国仕女画是东方绘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淡雅脱俗。张楠的一系列仕女画深谙其妙,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张楠绘画创作时,不断学习前贤画家,常有心得和妙悟。她钟情翰墨,艺从百家,从宋徽宗、潘天寿、陈洪绶、李苦禅等艺术大师身上汲取营养,使自己的绘画具有一种古卷气。她说,色之明暗恰如心之冷暖,求乎“清净中见天趣”。因而她的工笔画多以墨点染明暗,亮色与灰白黑相互呼应,意境深远生机盎然,充满灵动变化。

张楠的《贵妃醉酒》袖带飘然,步态明显放扬,人体形态与衣衫褶皱摇曳生姿,但节奏上放而有度,不失华贵之美。再如《昭君出塞》人物神态静若娇兔、温和柔美,怀中琵琶虽为烘托,却是她的挚爱,一个“抱姿”把“离国之撼”囊括其间,淡泊婉伤的情思跃然纸上。佳人骆驼里,欲留隔远天,其中家国不能见的肝肠欲断情怀呼之欲出。

着重突出画面叙事

张楠的仕女画,不仅仅是仕女画,而且是一出出戏剧表演。她本人爱听戏、唱戏,于是重点借鉴、熔铸戏曲元素进入绘画,化妆、步伐、手眼、内蕴的传达——使工笔人物更有韵味,增加了绘画的可读性和艺术美感。及至反复赏玩之时,“含蓄灵动突然神至”之美扑面而来。

张楠让戏剧造型给绘画带来新鲜视感,并着重突出画面的叙事性,架通了与读者内心世界的桥梁。戏曲化妆与工笔人物面部都叫“开脸”,张楠的人物画开脸俊秀,却比戏曲化妆来得真切自然,淡妆扫过,唇娇腮红,眉润眼亮。张楠的仕女大部分亭亭玉立,袖子、风带、白色土裙的形态被适当夸张,人物飘逸、轻盈,富于动感。

在张楠的仕女画中,柳叶眉、樱桃口,鹅蛋脸,三白法,这些与戏曲舞台上旦角化妆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她又做了发挥,比如她画鼻子,从眼边开始出鼻梁线,勾鼻子只取一条线,轻勾鼻翼,这种弱化鼻翼的方法,也与旦角化妆相同,凸显鼻子的秀美。

再如,张楠画眼多是“凤眼”,就是眼角上提,用淡墨渲染睫毛和眼的体积,因之人物显得特别精神,这也与戏曲化妆“勒头吊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她嫁接戏曲动态造型对人物情绪和性格的表达,目前也有阶段性突破。

张楠人物用笔用墨,从不狂放无羁,而是中正清和、含蓄节制。灵活天真之外,尽显高雅,有一种超然绝独的美感。在戏曲青衣表演中,就体现出这种艺术原则。比如,女子悲喜羞涩以袖子掩面,笑不露齿,悲不号啕,动作起伏流畅,再加水袖飘带,含蓄化了简单直白的动作。张楠的仕女画,同样呈现了这种中正、含蓄之美。

张楠用色、用墨拒绝艳俗,在明快色彩周围安排淡墨或灰色,清新之中不乏古旧。作品《东方神韵》娇美脸臂中间——故意选择黑旗袍,调低靓值却尽显高贵;《荷塘靓影》华衣锦服、顾盼生姿之外,却与大片墨荷相伴,人物面部的朱膘色、衣衫的淡紫色搭配墨色的荷塘夜景,意境宁静悠远,取径高古、神理毕具。

曲眉丰颊 干净典雅

张楠喜爱收藏,对画作鉴赏水平较高,因之蕴藉淡远,又连接现代,进得去,出得来。她若不是阅尽丹青领其深蕴,藏万千清雅于胸臆,纳心弦于神态、动作,也不可以在素壁面前披云独啸,以笔作剑,笔笔生发,将贯穿古今的爱意情态尽收笔底。

很多人对张楠画作有一个直观感觉,就是曲眉丰颊、干净典雅。她的工笔人物形体、动态、面型、表情和环境相互勾连,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一笑一颦都被刻画得生动得体;尤其强调人物面部和肌肤的质感,短线条圆润流畅,长线条劲细有力,高洁、清秀、精湛。用心感受她的笔法,观众的心情像被风吹起一样飘曳不停,神思像被素雅之气禅定一样寂然宁静。

虽张楠有精致富丽的画作,但意境美而不俗;虽张楠有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表达,但其古仕女的灵魂依然在,从而能打动并影响更多人。她的仕女画形象美丽聪慧,以形写神,以线造型,以魂立骨,这种绘画特质使张楠的工笔画“工而有意”,不拘一格。

有一种水墨叫意境,有一种功夫叫工笔,张楠工笔人物脸部、神态极尽逼真精微,流淌着一种来自内心的灵动之气。因之,反复读张楠的绘画,总能感到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仿佛有漂亮羽毛、会歌唱的精灵一直栖息在纸卷中。

张楠工笔人物所传达出的属性,是起起伏伏的爱情悲喜,是千回百转的东方甜美,是经受洗礼的人生礼物。从张楠的作品中,我们几乎能嗅到中国古今女子的个性气息,还有其属区域云天、水气的记忆。

责任编辑 肖凌霄

猜你喜欢

张楠仕女画工笔
刘岩、张楠作品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The Desert Problem
张楠作品欣赏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唐代传统仕女画探讨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