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直特立无偏颇
——蒋鸿斌其人其画

2017-12-15马宏明

藏天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古人山水画家

文/马宏明

正直特立无偏颇
——蒋鸿斌其人其画

文/马宏明

人物名片

蒋鸿斌,出生于1968年,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贵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绘画,跟随著名艺术家平治、章光恺、雷于栋、乔任侠先生学习中国画。

以纯正心智坚守艺术净土

远望云岩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陁;

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是为元代画家黄公望为倪瓒《六君子图轴》的题诗,倪画因此诗而更彰画史,黄诗因此画而备受关注。诗与画真可谓互为依托、相得益彰。画图所表现的是孤舟垂钓的散淡情致、古树松柏的君子之风。诗与画表述了中国艺术一以贯之的意象,既写物又状情,拟人手法,这便是我借用此诗收句为题作推介贵州山水画家蒋鸿斌先生的原由。

如果说蒋鸿斌是颜回那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居于贫困而不改其志者绝为过。很难想象,在当下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环境中,竟然会是这样一位醉心艺事,只知耕耘,不问收获的苦行僧似的画家。《易经》“谦卦”中有“君子劳谦”之说,以比喻鸿斌亦十分恰当。我与鸿斌为同龄人,往时同住贵阳合群路与黔灵西路交叉处的水沟附近。闲谈中知晓少时同在文庙巷清真寺内当时的民办学校学习,是为校友。与之交谈,往事历历在目,倍感亲切;今日又同在文联工作,有同事之谊,闲暇时更会坐于窗下案前,谈道说禅,论艺赏文,天南地北神侃闲聊。时间久了,发现他是一位真爱艺术的乐道者,他总是以纯正的心智坚守着艺术的净土,我深感其对待艺术的知之好之乐之,完全发自肺腑。数十年下来每天磨墨思考,提颖挥翰,享受创作的无穷乐趣,似乎已成为鸿斌的生活方式,总是如比地甘于寂寞,淡泊利名,远离是非,每每讨论,皆会涉及画史及其师承与取法。这使我更了解了其习画渊源。

◎ 《山水》 尺寸:68×68cm 材质:皮纸

孜孜不倦师承名家

蒋鸿斌自幼喜好绘画,未及而立,便拜在国画大师章光恺先生门下,章先生是艺苑画界少有的奇才,人物、山水、花鸟、书法无不精湛。鸿斌不独在绘画上,乃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都受其影响。章先生在绘画上十分注重传统,强调笔墨,同时不因循守旧,力求在风格上、技法上的突破前人,鸿斌尝言:“章老师创作中的整个流程与手法都教给了我”,此语看似平淡,实则不经意问道出其感恩心怀,师承关系中这种口传心授、执手相教最为难得,它需要师徒间的心心相印,情同父子,传者毫无保留,受者虚心虔诚。彼此间因时间的不断推移,日久情深,形成默契,鸿斌与章老师便是如是关系,因之鸿斌绘事中在技法上风格上便存留了许多章氏影子,故而光恺先生下世后鸿斌常求教于贵州山水画名家刘知白、王振中、杨长槐、黎培基、张润生、王忠才、乔任侠等画坛名家,因之在创作手法上便能转益多师、不囿一门,而笔呈多姿,综合各家,彰显才情与个性。

中国画是强调传统沿续与承前的艺术,只有继往才谈得上开来,唯一的途径便是临摹古人、抚追前贤。数年来鸿斌对元人黄公望、倪瓒,明人沈周,清人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等山水画名家之作进行了近乎严苛的临摹训练,对古人技法中的皴、擦、点、染、构图章法可谓烂熟于胸,娴熟于手,对某些画作真可谓达到乱真程度,足见其对古人古画的敬畏与崇尚,临摹古人易于表像的形似,乍看上去与原作无异,但当细细读来却滞墨笔恶、刻板匠气,与原作而貌合神离、离题千里、徒俱形貌。研习古画,重要的是师心传神。鸿斌深谙此理,他临习古人讲究的是整体的艺术效果,追索的是“但得神似,不以迹求”的意与古会,笔墨之间传递出前贤精神风采,因而从技法的角度去学习古人易,从道的观点去理解古人难。大凡成功的画家须技道双修、标本兼治方成大器。他更深知摹临古人仅是学习的手段,其终极目标是创作具有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鸿斌在写意山水的道路上写真山真水,站在当代的审美高度去创作。

贵州山水是丰厚的创作源泉

中国画的写意,这里的“写”除去笔墨的指向外,更多的是渲泻与表现,即画家所要营造的画意诗境,那便是画家利用基本技法皴、擦、点、染,笔法的中锋、侧锋、裹锋、逆锋、藏锋、露锋的有机结合,所显现的干湿浓淡的丰富变化,从而达到画家所要求的韵味与禅境,鸿斌笔下所展露的便是如是之境,及浓郁的文人画气息,这是他师古人更师造化的必然结果。作为山水画家身居“真山真水到处是”的贵州是最为幸福与幸运的,姚茫父先生曾说“家在万山中,平地无三里。一作江湖游,出林便层水。早觉朝市喧,益起邱壑美,畜意有时拽,野烟淡然起”。

陈恒安先生亦有诗云:“仙家亦有画家才,大幅银河截地来,若与匡庐相唱和,南天遥送万峰雷”。无论姚先生的具象写景,生活情趣,还是陈先生的宏观迭宕、大气磅礴,淋沥酣畅都异口同声地描述了贵州山水的雄奇险绝。这里有画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贵州山水真可谓移步换景,面面奇观,高山峻岭与瀑布溪流任其取舍、随意剪裁皆是入画之宝藏,苦瓜和尚有句云“搜尽奇峰打草稿”,鸿斌便是斯语的践行者,他曾独自背上画夹深入到山巅溪畔,仰观山川之走势,俯听流水之潺,与自然对话;有时他会居住于山中数十日,得画稿近千,这些写生画稿繁简不同,构图各异,携回画室后再取舍添加而成画作。

鸿斌将眼中山水转化为腕下山水纸上山水,靠的便是故乡山水的滋养,鸿斌笔下的山水一眼看去那崇山峻岭,那邱壑林泉,那云烟霭雾,那迷蒙细雨皆是贵州山水所具之相,但又是经过鸿斌加工提炼,使之更具诗情画意。其实大凡画山水者皆知自然界的山水是艺术家用来充实画面的养料,要经过艺术家不断的加工、提炼、修饰才能将真山真水转化为壮丽画卷、常有人云江山如画,正因其不是画方才入画,艺师大师黄宾虹曾云:“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说穿了是需要经过参悟与剪裁,才能夺得天工,使江山如画。鸿斌便是如此不断探索才有所成的。因有了精熟的技巧,才能营造诗意,构成画如江山。

◎ 蒋鸿斌画作

一心为艺,情注尺素

◎ 《山水》 尺寸:68×136cm 材质:皮纸

近年来拜读到鸿斌新作《雾锁深山》,水墨之间,烟雨朦胧,远处山水,若隐若现,若梦若幻,恍似神仙境界,有“青山历乱水潺,中有仙乡可避喧”的诗意;《霁》画出了雨过天晴,霁月光风,草木欣欣的山水间宁静与空灵,表达了空气间沁人心脾的通透静谧,给人以“苏稽历清旷,云壑神怡悦”之感;《无题》立轴呈现的是山水间的瀑布与远岚山黛,云烟淌流、气势逼人、整幅画看去大有“银河不上天去,慷慨落人间”的恢弘气象;他的许多小品山水,有小中见大,咫尺丈寻的效果,其实这效果便是画家利用墨与笔的营造,这种营造是画家对自然的契合与感悟,即是画家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画面所呈现的广阔与局促反映出其胸怀的宽博。鸿斌另一部分画作,无论墨与色都特别的雅淡,山水之间楼榭高台若隐若现似有还无,观之如身临幻化之境,恍忽如禅意仙风,“层嶂淡云表,崇冈隐林缺”的诗句会涌灵府,其实这才是鸿斌先生性情的真实写照。

日前笔者偶然见到鸿斌新制一批工笔花鸟小品,使我大吃一惊,为其深藏不露而佩服,为工笔功夫而击节,用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来概括绝不为过,这些工笔划吸取了宋人工笔与岭南画派意味,与其山水相较绝不逊色,只是画种的特殊需要烘染手法与装饰效果更为凸出,细腻缜密,法度严谨尤为彰显。鸿斌画作追求文人画气息,既是画家画又是文人画,因其在处理手法、刻画物相上有法而有理更有趣,没有所谓的逸笔草草,指驴为马,画纸类描是在具像与抽像之间的综合,加之人雅品端凝,才情纵逸,故而笔下自然呈现浓郁的文人画韵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色与线,支撑线条的是书法,鸿斌在书法上亦下了较深功夫,尤工于楷书隶书,楷、隶都属静态书体,与其心性极契合,汉刻唐碑为鸿斌钟爱,他笔下的颜真卿楷书用笔结构忠于原帖,而其隶书颇得汉人神髓,具古拙朴茂、雄强大气。在创作修炼之余,他还以带徒授课为乐,其认真负责与取法高远,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他说为上课虽要费去一些创作时间与精力,却能教学相长,受益之多。

文如其人,诗如其人,画如其人,一直以来是我们评判艺术雅俗高低的标准,如果用如是标准去观察鸿斌先生其人其画,不难看出,绘画对他而言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生活方式,乐在其中,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一心为艺,情注尺素,仰而思,俯而作,有意无意地避开氛繁而热闹喧嚣,这种心态自然而然地表现在其画境之中,相信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的鸿斌画境将越来越静美。

◎ 《山水》 尺寸:68×136cm 材质:皮纸

责任编辑 袁泽友

猜你喜欢

古人山水画家
爱在一湖山水间
好玩的古人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酷炫小画家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山水》
聪明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