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拉斯韦尔模式下日本柔道全球化传播对中国武术的启示

2017-12-15沈开阳曹李勇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柔术柔道中国武术

沈开阳,曹李勇

SHEN Kai-yang1,CAO Li-yong2

●体育社会科学●

基于拉斯韦尔模式下日本柔道全球化传播对中国武术的启示

沈开阳1,曹李勇2

SHEN Kai-yang1,CAO Li-yong2

日本柔道的发展对于中国武术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基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下,分别从柔道文化的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以及传播效果,对日本柔道文化全球化传播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从传播学的角度为中国武术全球化的推广提供借鉴经验。

5W模式;传播;柔道;中国武术

日本,一个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四面临海的岛国,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1],在整个日本文化发展中,根据历史的发展有原始文化、封建文化、明治文化、大正文化等等,而“柔道”一词源于明治初期,来源于“日本传讲道馆柔道”,在之前称之为柔术或体术,现在统称为柔道,分为传统柔道和竞技柔道,在竞技柔道方面,男、女柔道分别是在第18届、第25届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

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发表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奠定了今后传播学的研究的基本内容:传播者(Who)、信息(Says What)、媒介 (In Which Channel)、接 受者(To Whom)、效果(With What Effect)[3]。 如图 1 所示

本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日本柔道的全球化传播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武术的全球化推广提供借鉴经验。

图1 哈罗德·拉斯韦尔5W模式图

1 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对柔道的传播进行分析

1.1 柔道的传播者—控制分析

传播者是整个传播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在整个传播的活动中,处于一种中心位置。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在1947年库尔特·卢因在其著作《群体的生活渠道》中守门人理论也强调指出“守门人”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个信息的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消息,传播者具有重要意义,好的守门人意味着成功一半。因此有必要对于我们的传播者(守门人)进行分析[4]。

1.1.1 传播者自身的分析

谈及柔道,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位大师,被誉为“柔道之父”的嘉纳治五郎,在嘉纳治五郎之前的战国时期到德川时代一直是把柔道称之为柔术或体术,而柔道一词来源于“日本传讲道馆柔道”。嘉纳治五郎其家族是关西重要财阀,从小聪明但个头矮小,对武术充满兴趣,读大学(东京大学)期间,练习传统柔术,并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对方的体重与力气,从而能以柔克刚,将大汉抛出去。在武士特权被削弱,柔术日益衰败的社会背景下,嘉纳治五郎在18岁的年纪先后拜师福田八之助、矶正智、饭久保恒年等传统柔术大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技艺[5]。

1882年,嘉纳治五郎在位于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内开始教授学生。在此期间嘉纳治五郎对柔术进行了改良,由之前复杂危险的柔术改为动作简单由身技、寝技、舍身技三部分组成,同时主张柔术的精神意义,注重“道”的学习,给予柔术赋予了精神层面的价值,由此柔术向柔道的转变。他说“柔道的目的在于通过练习锻炼、修养身体和精神,完善自己,有益于社会”[6]。

从嘉纳治五郎的前后经历,作为一个传播者,首先自身家境充裕,且具有较高的文化学识,同时具备高超的技艺,在对柔术的改进的道路上,进行整理完善,复杂危险动的减少,增添了时代的精神财富,更加符合时代的潮流,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1.1.2 传播者所处的时代分析

1868年,德川幕府的统治被推翻,木仁开启了明治时代,开始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发展。此时的国内,愿来的诸侯贵族和上层武士转换为地主或资本家,中下层的武士和农民大批破产,“废刀令”的颁布,武士特权的直线下落,资本主义的科学氛围日渐兴盛,柔术的地位也日渐衰败,而日渐衰败的柔术却成为一些浪子用来打架斗殴侮辱人的工具,社会各界嘘声一片。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柔术面临着将要被时代淘汰的困境,嘉纳治五郎敏锐的抓住时机对于国内柔术的变化和以及社会风潮的改变,给予柔术的变化,让他具有了新的感染力。

1.2 信息—内容分析

在货车的运输过程中,货物是运输的主要任务,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是传播的中心,基于传播者进行的筛选与整理后形成的传播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性。

1.2.1 综合性

柔术到柔道的转变不仅是从“术”到“道”字面的转变,更多的是变的更加综合。从之前的单纯的一种技击,现在赋予了一种教育意义,在二者之间从生理和心理上综合到一起。

1.2.2 公开性

柔道从一开始的传播就是面向整个社会的,而不是私密进行传播。在整个社会传播中,他公开面向整个社会进行传播,从设立讲道馆传授柔道以及到后来成为学校课程及进入奥运会这个世界性的大舞台。

1.2.3 开放性

传播的内容是不断的进行输入和输出,因而它是灵活变化开放的系统,柔道在自身意义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土壤的变化,而顺应时代的变化。如巴西柔术的出现。

1.2.4 大众性

柔道的传播内容是为大众设计,满足广大群众需要健身活动的同时赋予了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教育意义。而在柔术由柔道的改进过程中,复杂危险的柔术,被改为具有教育意义的简单易学安全的柔道。同时也设计了段位制度,为竞技类柔道人群设计,这样的改革,从普通人群到专门人群均有覆盖,无疑是增加了接受者的范围。

1.3 媒介—媒介分析

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提到:“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7]。目前国内外对于传播媒介的研究主要从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以及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几个方面进行展开。本研究将从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及媒介的持久性进行分析,将受众的参与程度放在受众分析层面。

1.3.1 柔道媒介的传播手段

在《传播学原理中》,媒介的传播手段通常是指媒介用什么来传播信息[8]。纵观柔道的整个发展史,1883年东京学习院设立柔道场;1887年东京帝国大学海军学校设立柔道场;1949年欧洲成立柔道协会;1951年成立国际柔道联合会;1964年男子柔道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期间日本国内外举办的柔道比赛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的柔道的传播手段上,充分利用了其他优势群体:学校(学生群体)、奥运会(世界大众)欧洲国家(经济发达地区)。我国学者郭玉成在2004年的时候对柔道的传播和跆拳道、空手道、之间进行了分析研究,他指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或者大学,人流量、新知识的接受程度,都快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而新事物常常是伴随着发达地区的优势文化传入经济不发达、人口流量较少的地区[9]。在广告心理学中名人的声誉越高,其影响力越大,在其推荐的品牌离中性态度越近,消费者的态度越容易改变[10]。日本柔道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社会精英人士的影响力,在当时日本的政界、军界、企业界都有较好的反响,其中明治政府海军大臣的财部彪、内务大臣的若槻礼次郎、原日本《每日新闻》的总裁正力松太郎、丰田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奥田硕(柔道六段)、俄罗斯总统普京,我国学者鲁迅等都进行学习,并且很多成为柔道高手[11]。在传播的过程中,同时采用表演与派遣教练员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向国外进行柔道的传播与推广。

在柔道的传播手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手段的多样性,无论是地域还是人群的选择,对于推动柔道的传播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3.2 柔道媒介的传播的时效性

媒介传播的实效性主要是指不同的传播媒介在信息上的传递上有不同的传播速度且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柔道在传播的过程中在地域选择的过程中首先选择的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流量比较大的地区,在人群的选择上,选择的是大学生、名人等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群。从地域、人群的选择,对于柔道传播的速度是一个促进加快的作用。1964年抓住东京奥运会的机遇,柔道进入奥运会正式的比赛项目,使得全世界人民开始接触并熟悉这项运动。柔道进入奥运会,凭借奥运会在全球的影响力无疑是对柔道的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传播。

1.3.3 柔道媒介传播的持久性

媒介传播的持久性是指媒介保存信息以足够时间与受众接触的特性与媒介传播的时效性成反比[12]。而柔道的传播,每年固定派遣与表演的交流团、开设学校成为必修课,交流团的短暂和学校课程的长久的开设,利用二者结合的办法进行。同时出版关于柔道的相关书籍《大日本武德柔术形》对于柔道的规则有了明确的统一,使柔道在整个的传播过程中,接受者持续长久的氛围中感受柔道。其次,成立专门的组织—国际柔道联合会,分为单双年进行举办世界性的柔道比赛。

1.4 接受者—受众分析

在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起点,接受者是一个传播过程的终点,二者相对存在,接受者在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再次的收集与整理,进行二次传播,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换。在柔道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将其受众从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柔道本身就是一项技击运动,具有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在对柔术向柔道的改良过程中,难度的减小,危险动作的减少,使得普通群众易于接受。其次它传递的教育意义“精力善用、自他共荣”。在柔道难易程度的划分上分为竞技柔道和传统柔道。在受众层面上,学生在学校需要的体育锻炼、教育活动都可以通过柔道进行,同时柔道的教育意义中是“完成自我修养、辅益社会”,校方通过一种活动既可以锻炼到学生的身体,同时又可以起到教育意义,而且还继承了民族传统。其次社会普通民众,柔道运动在健身方面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特别是呼吸系统与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13]。满足了普通民众对于对身体健康的需求。对于社会专门从事柔道工作的人群来讲,柔道在传播的过程中比赛及比赛的规则段位、技术动作,有专门详尽的规定。所以从受众的对象来看,柔道的传播覆盖范围广,从受众的需要看,柔道的传播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接受者和传播者的角色是可以相互替换,如俄罗斯的总统普京多次在个人的采访中提到柔道会教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教你尊敬对手[14]。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柔道在俄罗斯及世界的传播。

1.5 传播效果—效果分析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15]。从全球的范围仅从数量来看,嘉纳治五郎从开设第一个讲道馆的9名学徒到1936年日本的352所学校开设柔道课到今天数以万计的人们了解学习柔道,柔道的教育理念也逐渐的被更多的人接受。根据国际柔联,目前全球加入到国际柔道联合会的国家有187个,而联合国的成员国是193个,五大洲均有分会设立。

2 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看现阶段中国武术所面临的问题

什么是武术?刘德在《国粹精髓—武术》解释道:武,止戈为武;术,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16]。中国武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停止(止)战斗(戈)的技术;是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技术;是物质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带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17]。中国武术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聚集了数代人的智慧与才智,然而在今天社会,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力十分尴尬。

2.1 派系复杂,缺少具有统治力的传播者

纵观中国武术的史料上,陕西红拳、杭州长拳、福建南拳、四川梅花拳、佛山南少林拳、陈家沟太极拳以及南派北派、少林武当、内家外家等等,中国武术在神州大地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然而始终没有绝对的领军人物,对中国武术进行提炼与整合,使其满足与时代的发展,我们通常所了解到的李小龙、张三丰、黄飞鸿、叶问、霍元甲等他们都属于自己流派的传播者,如李小龙的截拳道以及双截棍法、张三丰的太极十三式、叶问的咏春拳,某一种拳术或者流派能否代表中国武术的全部有待考量。反观日本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说“学习柔术,不应该局限在某一个流派或者两个流派,要将众多流派综合起来,各取所长,这样不仅达到掌握武术这样不仅达到掌握武术攻防的目的,进而有助于智育、德育、体育3方面发展。相对于中国武术目前的情况来看,缺少这样的一批传播者[18]。

2.2 对武术的价值解读不够

中国武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性是武术的灵魂”“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种内外兼修的身体锻炼方式等在世界的武术舞台上是熠熠闪光且为数不多的武术[19]。根据传播学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中国武术在内容的解读上存在对武术的价值解读不够。中国武术想到发扬光大,要“走出去”,虽然中国传统的武术“刚健有为、天人合一、崇德和谐”但是想要跟着时代的潮流与发展,符合现代的人的思想,要放眼世界,懂得吸取有益文化元素,丰富完善自身文化体系[20]。近年来国家对于传统武术更加的重视,从评选的武术之乡到武术进校园以及海外武术协会和举办武术节等,形式活动做的如火如荼,然而对武术文化内涵的学术交流或活动,却是非常有限。由于缺少对武术的深层解读,以至于习武者多为动作形态之间的学习,对其深层含义知之甚少。所以武术传播的内容分析上,缺乏大众性的基础,以及综合性的内容。

2.3 传播形式多流于表面

近年来武术走近校园、武术之乡的设立、武术节的举办等等,系列赛事活动搞的可谓风风火火,我们不禁在问,这样的活动是中国武术吗?我们对于校园武术进行了跟踪,发现武术在校园的开展仅仅处于活动肢体方面,对于武术里面的深层含义知之甚少,这样和普通的徒手操又有何异呢?之前学者朱君对于中国武术“技击论的”研究表明,中国武术应适当的加入“技击”的层面,如今对于武术类型的比赛,办成了“舞”林大会,炫技的套路动作表演,前段时间,徐晓东20s打败雷公,在网上引起舆论哗然,以至于民众对中国功夫到底能不能“打”产生了怀疑,民间对于中国武术“技击”产生了一种寄托与期待。

2.4 缺少专门的研究机构以及出版国内外发行的核心期刊

我国目前中国武术研究机构,主要依托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且带有部分行政职能[21]。具体对于武术的研发,主要是依靠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研究发展部和推广培训部来完成且目前市场上没有一本出版发行专门武术的国内外核心期刊,对于武术内涵的研究没有一定的学术氛围。

3 启示及建议

中国武术华夏几千年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民族意义。随着近现代西方经济的不断发达,改革开放后西方经济文化的冲击,中国武术的发展不容乐观,为此党和国家先后出台很多政策以及措施,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在摸索中前行,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对日本柔道的全球化推广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中国武术的一些问题,从而给出一些相关建议。

3.1 设立专门的武术研究机构深入解读中国武术,承担传播者的角色

中国武术派系复杂,地域特色明显,成立专门的武术研究机构,对于中国武术进行分类研究与总结,在不改变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武术的哲学、医学、气功等,进行整理修缮,恢复“技击”层面的竞技武术,注入新的时代元素,配合当前时代特色,同时对于武术进行合理的分类,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区分,做到对于不同需要的群体有不同的要求。对以后的传播内容有高瞻远瞩的把控。

3.2 拓宽传递渠道,加强传递质量

3.2.1 线上传播

地球村时代,信息的传递变得跟加快捷与便利,首先积极的进行线上的宣传。武术的传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于武术进行拍摄制作详细的教学视频,让学习者可以免学费学习,打造武术的网络传播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学习。

3.2.2 线下传播

在武术走进学校层面,应加强武术老师的质量,学生是社会传播的重要群体,也是新生的时代力量,在传授武术同时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而不仅仅是类似徒手操的活动,体现武术的独特文化含义。然后,积极利用名人及社会精英的影响力进行宣传,在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率先进行突围,不断扩大影响力。出版专门的武术核心期刊,营造武术学术氛围,吸引高校及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积极发行销售。同时鼓励厂商生产研发武术相关的挂件及装饰。

3.3 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完善经营管理

在中国武术的继承方面,有很多陋习,传男不传女,派系之间互不学习等等,主管部门应积极宣传引导群众走向相互学习,互通有无的正确道路。在武术馆(院、校)经营管理方面,应严格把控,树立武术武人的良好形象。同时鼓励创新性企业,进行武术类项目的研发。

3.4 举办不同类别的交流赛

在对武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武术进行分类的赛事活动,改变现在武林大会而非“舞”林大会的现状。传统武术以及竞技武术进行分类进行,促进群众的对于武术的理解以及成果的展示。同时定期向国外输送优质的武术代表团进行出国交流学习。

3.5 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再接再厉

奥运会作为一项巨大的体育赛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体育赛事舞台,更是各个地区个国家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碰撞的舞台,尽管中国武术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仍需要再接再厉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扩大武术的世界影响力。

[1]小野寺优.汉日谚语对比研究——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例[D].哈尔冰师范大学,2016.

[2] NO.093嘉納治五郎と熊本,日本熊本县官[EB/OL].http://kumanago.jp/benri/terakoya/?mode=093&pre_page=5.

[3] 哈罗德·拉斯维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48.

[4] 盛思鑫.谁在误导你的决策:无处不在的守门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 周世彬.柔道起源与发展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1(04):4-6.

[6] 刘学谦.现代散打·跆拳道·柔道教程[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7] 吴峰敏.论军事文化传播交流中的军事文学传播[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02):16-21.

[8] 李正良.传播学原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9] 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44-48.

[10] 马谋超.广告心理学[M].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

[11]郑旭旭,袁镇澜.从术至道:近现代日本武术发展轨迹[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12]李正良.传播学原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13]翁信辉.日本柔道现代化改革指导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化改革的启示[J].体育科学研究,2003.

[14]耿学鹏.普京从柔道悟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第007版人物·故事,2005.

[15] 曾美桂.传播效果与受众个人信念[J].新闻界,2012(06):34-37.

[16] 刘 德.国粹精髓-武術[J].拳击与格斗,2016(08):61-61.

[17] 咏春时代-关于习武 [EB/OL].http://news.163.com/14/0923/13/A6R3SMMO00014AED.html,2014-09-23.

[18]邓正龙,赵岷.教育体系下日本柔道的现代改革历程——兼论嘉纳治五郎的重要贡献[J].体育学刊,2013(02):115-118.

[19]邱 伟.审视传统武术中的古典美学元素[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

[20]闫 民.武术“走出去”的形象定位及哲学反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1):62-66.

[21]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要职能[EB/OL].http://wszx.sport.gov.cn/n5393/c668857/content.html,2011-11-18.

Enlightenment of Japanese Judo on Chinese Wushu Based on Lasswell's Model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judo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Wushu.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based on Harold Lasswell's 5W model, separately from the disseminators,information media, recipient and propagation effect of Judo Culture, in-depth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Japan Judo cultural globalization sit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Wushu globalization.

5W model; Communication; Judo; Chinese Wushu

G852

A

1003-983X(2017)11-0941-04

2017-9-27

沈开阳(1974~),男,湖北孝感人,中级教练员,研究方向:柔道训练与推广.

1.湖北省体育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2.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1.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4, 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China

猜你喜欢

柔术柔道中国武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服了!烧脑的巴西柔术
柔道教学策略研究①
重庆的巴西柔术迷 格斗也可以玩得“很温柔”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巴西柔术研究
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