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动力机制研究

2017-12-14李博闻李晨管静仪

中国市场 2017年34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现状

李博闻 李晨 管静仪

[摘要]文章通过对烟台地区8所高校共21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和各高校志愿组织负责人访谈,了解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和参加志愿服务的动力机制。从烟台市大学生志愿现状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个人和校园社团两个层面给出建议,将着力点放在建立更加信息完备的、符合志愿者诉求的、能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新型志愿社团上,为烟台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志愿社团;现状;长效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4094

1对志愿服务的概念界定

(1)志愿服务:指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所做出的服务工作。现有学者对于大学生志愿活动更多的是从个人的认识和组织完善性方面进行分析,缺乏对个人其他因素的分析。例如,张裕强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我国青年志愿活动服务的主体,在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存在着社会意识培养不到位,队伍建设薄弱,活动项目流于形式等问题。[1]谢雨池认为,现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问题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目的性较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不了解志愿服务的本质与内涵,盲目地跟从参与志愿服务,从而导致了能正确对待参与志愿服务的同学很少;大学生服务活动内容僵化,形式过于单一;志愿服务活动团委包办,学生被动参与,缺少主动性;志愿者缺少自主权,需求与建议无从表达;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服务认识不够深入,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案和管理机制。[2]

(2)动力机制:“机制”一词后来人们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其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引入社会科学后,其含义是指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引入社会科学研究后,其含义是指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动力机制是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力量的组构与运行的机制体系,这个体系由“力源”机制、“力度机制”“力合”(合力)机制构成。王小龙通过假设和回归性分析得出,期望回报、知识共享、自我实现价值、增加社会经验、拓宽社交等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效果正相关,即此五项因素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动力来源。

2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大学生志愿者普遍参与过志愿服务,且志愿态度积极主动,普遍曾主动或被动地学习过志愿知识,志愿动机正向,主要出于助人精神和自我实现。短期志愿服务较多,偏好的志愿类型单一,几乎没有资金负担,但多数支持资金报酬。

志愿社团存在组织形式灵活,贴近大学生志愿者需求,数量多、规模小、资源不足的现状。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志愿社团,获取志愿信息、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志愿社团,参加过志愿社团的学生中大部分也都参加过志愿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大学志愿社团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3大学生志愿服务动力分析

(1)粗浅鲁莽的志愿精神。大学生志愿者作为现代化教育的产品,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缺乏社会经验使其对弱者更容易产生怜悯同情心,对公益事业有着盲目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更容易抱着高尚、崇高的信念参与志愿服务。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空有热情、缺乏理解和坚定的信念,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僵化、流于形式的情况很容易打击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甚至扭曲大学生价值观念,使其“同流合污”,产生“志愿服务活动就是一种形式”的态度。

(2)提升自我价值。大学期间是大学生首次脱离家庭环境,有自主的经济权和决策权,此前单纯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使其产生强烈的“涉世”念头。通过学校社团参加志愿活动,是一种快捷有效又安全的接触陌生社会环境的方式,大学生期待能从中得到自我锻炼,迅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社会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因此,志愿活动必须给予志愿者充分的自主权和学习机会,在志愿活动中充分发挥创造性,使其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3)成绩加成。烟台只有部分高校将志愿服务算入了学年成绩综合测评中,且并非重要项目,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大学生志愿者是带着功利目的参与志愿服务的。

(4)学校社团提供了志愿信息和安全的志愿环境。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沟通交流技巧,但在渴望踏入社会的情况下,志愿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契机。志愿社团提供了现成的志愿服务渠道,以学校为纽带,同学为伴,为缺乏应对能力、沟通技巧和安全感的大学生减少了顾虑。同时,对于原本就对志愿服务抱有向往和好奇的大学生,志愿社团为其提供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平台。因此志愿社团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媒介,志愿社团的运营好坏、能否满足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期望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持续性。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模式单一,就是通过学校志愿社团参与志愿服务。

大学生出于粗浅的志愿精神、提升自我社会价值、好奇心、成绩加成等动机,希望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学校志愿社团拥有的志愿服务信息和安全通道以及其可信赖性,为本就有动机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推动力。加入志愿社团后或通过志愿社团参与志愿服务后,能否满足最初的动机成为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持续性的关键。4长效发展建议

(1)构建合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模式。学校社团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中作用重大,对于学校社团的改革必然对学生志愿者的动机持续性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学校社团主要由学生管理,模式松散灵活,数量多,规模小,力量分散,资源有限,形式内容僵化,影响力有限,改革动力不足。地位与普通社团并无分别,没有足够的能力负担起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长效发展。因此,应采取高校总体统筹、社会相关组织助力、学校社团形式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整合松散的、小规模的志愿服务社团,实行灵活的柔性结构组织模式。

(2)学校社团改革内容形式。在维持原本组织形式灵活、贴近大学生志愿需求的优势的基础上,改革社团组织的弊病。志愿服务类型多元化,建立志愿者培训机制、安全机制,形成在学校综合统筹下的完善的自我管理模式。加大与社会志愿组织合作力度,促进志愿信息更新更快、更广,吸引更多有利资源。

(3)高校切实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高校应加大对志愿社团的扶持力度,将对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视从态度上提高到物质和政策上,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如,纳入实践学分管理,加入必修课,综测成绩附加分,按贡献评奖评优等,以使志愿服务像课业学习一样成为日常,深入人心。

5结论

通过对志愿服务现状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途径是大学生志愿社团,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持续性的维持与志愿社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考虑到志愿社团松散的组织管理情况,改变大学生志愿服务动力持续性差的现状,必须从改革志愿社团开始。为此,我们提出了以高校為统筹后盾、以社会相关组织为助力、学校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以整合松散的、小规模的志愿服务社团,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裕强,张馨月,戴月舟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基本条件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4):4-7.

[2]谢雨池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32(10):70-73.

[3]王小龙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动机激励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现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