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17-12-14
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和体系完善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日益多样多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十九大报告的部署,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一是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主体责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创新社会治理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放公共服务市场,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尤其要注重社会组织培育和引导,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规范自律、依法自治、发挥作用。三是加强社会治理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和相关政策制度制定完善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和谐,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第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是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手段,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提高对各类社会矛盾的发现预警能力,及時排除、预警、化解、处置各类矛盾风险。二是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重大决策事项,要将风险评估列为必经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三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推进诉讼与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非诉讼方式有机衔接,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整体效果和效力。
第三,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党政“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亲自动手抓。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推动建立行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化解和管控制度,确保行业发展和保障安全同步推进。与此同时,切实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第四,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眼于提升整体效能,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防控网络,切实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按照“十三五”期间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规划要求,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目标,深入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建设,加快实现联网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改革和加强城乡警务工作,依法重点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五,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完善惩恶扬善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加强教育、心理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加快推进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形成。
第六,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