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12-14
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个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思考。
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需要明确时代演变的方向。一方面,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呼声和力量在增长,人类相互依存在上升,国际力量对比趋于均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不断滋长,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有增无减。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越是在大变革的时代,越是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的世界,越要高扬正能量的旗帜,越要积极引导国际关系和人类社会发展方向,避免陷入各种各样的“陷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符合各国人民愿望和根本利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前所未有,世界越来越变成一个鸡犬相闻、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昔日那种你死我活、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越来越过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内心的期盼。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心愿和胸怀,道出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得到各国领导人广泛热烈响应。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聯合国日内瓦总部再度系统阐述中国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设想,成为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上升的背景下指引国际社会前进方向的一盏明灯,成为当今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频繁引用、广为赞誉的一个热词。十九大报告强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推动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实践,已经成为我国对当今世界的又一重要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依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