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7-12-14
十九大报告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再加上多种因素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是:城乡居民收入相差巨大,至今仍有4000多万农村人口没有稳定解决温饱问题;农业基础仍不稳固,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巨大;一些地方乡村凋敝,“空心村”大量出现,“留守”现象凸显,道德失范问题严重,黑恶势力和邪教猖獗,乡村治理亟待完善。可以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也是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的总病根。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也制约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是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必须解决的挑战。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通过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切实改变农业农村落后面貌,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三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看到,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不矛盾的,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从来都是互相促进的,城市和农村从来都是互相联系的,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要相携并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物质技术条件。顺应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必须堅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研发制造,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挖掘农业的文化、生态、旅游等价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照布局合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的总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通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