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他汀类药物作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变化
2017-12-14毕峰杨明妍
毕峰,杨明妍
(1.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四平 136000;2.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药剂科,吉林 四平 136000)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他汀类药物作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变化
毕峰1,杨明妍2
(1.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四平 136000;2.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药剂科,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内科住院病房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类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4周后采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浓度和LDH-C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s-CRP及LDH-C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控制急性期炎性反应、降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起到固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脑梗死的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脑梗死;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坏死,发病机制多样,TOAST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最为常见,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也有炎性因子的作用[1]。他汀类药物可降血脂、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在脑梗死的一级、二级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2]。本文主要通过阿托伐他汀钙作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比血清hs-CRP浓度和LDH-C水平,研究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间本院神经内科病房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部分发病时间超过6小时,未超过6小时者均不符合溶栓条件),按入院先后顺
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段48~74岁,中位年龄60.2岁,应用他汀类药物前后测定hs-CRP浓度和LDH-C水平。对照组58例,年龄46~70岁,中位年龄59.6岁,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入组前已除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行头MRI+DWI+ADC检查,均可见责任病灶,及相对应的神经科症状、体征,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3]。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丁苯酞软胶囊保护线粒体、改善微循环,静点血塞通、川芎嗪等改善脑循环。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辉瑞公司)20 mg/d晚餐中口服,治疗时间为4周。均在入院24小时、4周时采清晨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浓度和LDH-C水平[4]。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各58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顺利完成本研究,在治疗4周后,测定hs-CRP浓度和LDH-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CRP浓度水平比较(x±s)
3 讨论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高龄、吸烟、饮酒等,其发病机制多样[5],最常见的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及高危人群,控制动脉硬化程度,稳定动脉硬化斑块、降血脂尤为重要[6]。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 2CoA)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可竞争性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从而限制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并能增加脑血流量,加速血液循环中脂类的循环代谢速度,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提高NO活性,增强抗氧化作用,是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首选[7]。
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浆中一种C反应蛋白,肝脏合成,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的灵敏指标,是全身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不仅仅是肺炎等炎性指标,也是心脑血管事件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8]。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动脉硬化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动脉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是斑块崩解、破裂的重要原因,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者急性脑梗死、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他汀类药物可抑制急性脑梗死血管应激性炎性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抑制脑梗死形成,防止卒中发生。
本研究证实,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口服安全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钙治疗4周后,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减低,说明阿托伐他汀钙可治疗高脂血症,拮抗急性期脑梗死炎性因子,缓解炎性反应,改善脑动脉硬化,从而达到卒中一级、二级预防的目的。
[1] Soo CC,Marek S,William M,et al.Lack of ass onciation between vascular dementia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in fection:a cascontrol study[J].BMC Neuro,2004(4):15.
[2] Chamorro A.Role of inflammation in stroke and atherothrombosis[J].Cerebrovasc-Dis,2004(17):1-5.
[3] Bassuk SS,Rifai N,Ridker PM.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linical importance[J].Curr Probl Cardio,2004(29):439-493.
[4] 曹明.他汀类调脂药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药,2004(26):101-102.
[5] 菅鹏辉.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1421-1422.
[6] Lee KT,Lai WT,Chu CS,et al.Effect of withdrawal of statin on C-reactive protein[J]. Cardiology,2004,102(3):166.
[7] AmarencoP,BogonsslavskyJ,CallahanA,eta1.High-dose atorvastatin after stroke or transient isehemie attack[J].N End J Med,2006,355(6):549-559.
[8] 吕芳,仲铨.C-反应蛋白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9):34-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