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探讨

2017-12-14张聪玲张小莲万颖罗立

当代医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标本

张聪玲,张小莲,万颖,罗立

(宜春市人民医,江西 宜春 336000)

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探讨

张聪玲,张小莲,万颖,罗立

(宜春市人民医,江西 宜春 336000)

目的 对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1 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检测,并对异常标本进行筛选,总结血细胞检验中发生异常的因素。结果 统计发现,本次研究中的1 000份血液标本在接受血细胞检验的过程中,发生检测异常标本共计165份,发生率16.5%。诱发异常的因素包括有溶血剂因素、采血因素、抗凝剂因素、试剂因素、标本放置时间因素、检测仪器因素等。结论 诱发血细胞检验异常的因素较多,在检验工作中,应科学合理的对血液检验过程中的每个步骤予以认真防范,有效避免异常影响因素的干扰,提高检验工作准确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血细胞;血液检验;异常因素;检验准确性

临床工作中,血液检验为最为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在 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均具有重要意义。血液检验不但可以为血液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血液检验的信息也可以作为人体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治的参考依据[1]。因此,临床血细胞检验工作的质量将会对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产生影响,进而也会对具体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产生干扰。因此,保证血液检验工作的质量,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临床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本院收集到的1 000份血液标本进行了血细胞检验,并总结分析了异常因素,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中标本来源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共计选择其中的1 000份作为研究对象。血液标本来源于静脉血管,必要时采取末梢血。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1 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检测,并对异常标本进行筛选,总结血细胞检验中发生异常的因素。

1.2.2 检验方法 检测仪器为本院现有Sysmex XT-2000i型血细胞分析仪以及相应的配套试剂,OLYMPUS-CX21光学显微镜。

采集受试者静脉血2.0 mL,经EDTA-K2真空抗凝管抗凝处理后,充分摇匀血液,上机检测。

显微镜检测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为依据。首先对血液标本进行3次计数,取平均值后,取EDTA-K2抗凝血或末梢血推制血片,通过瑞士染色,推制血膜。在显微镜下对血液细胞标准的舌状、头、体、尾进行比较。对血小板形态、大小、凝集情况、血片中白细胞、红细胞大小、形态等展开仔细观察。

1.3 采血注意事项 ①在血液检测的过程中,受检者存在集体运动状况、精神状况、季节变换、采血时间等因素,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医护人员采血过程中,需对受检者近期服用药物情况进行仔细的询问,对其是否存在剧烈机体运动进行了解。②在采血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譬如说冬季室外温度处在低温状态,因此,需要在采血前对受检者进行保温护理。③在进行血样采集前,应认真仔细对针头展开消毒、清理、检查,避免发生感染,并且降低采集过程中泡沫产生溶血现象。④采血工具尽量选择封闭式真空采血管。⑤护理工作者应对受检者采血点周围皮肤情况进行时刻的注意,避免灼伤、冻伤、创口等区域皮肤采血。⑥在采血的过程中,不可反复的对皮肤进行穿刺。⑦若是存在特殊情况,应对末梢血管的血液进行采集,需将采集后第一滴出血予以清除,并将第2滴血作为检测标本[2]。

2 结果

统计发现,本次研究中的1 000份血液标本在接受血细胞检验的过程中,发生检测异常标本共计165份,发生率16.5%。诱发异常的因素包括有溶血剂因素、采血因素、抗凝剂因素、试剂因素、标本放置时间因素、检测仪器因素等,见表1。

表1 1 000份血液标本血细胞检验中异常发生情况统计

3 讨论

在临床上,血细胞的检验有效性以及高质量,将会对医生对于受检者病情的诊断以及具体治疗方案的设计等产生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出于可以确实的保障血细胞检验质量,对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进行分析的目的,本次研究中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集到的1 000份血液标本展开了血细胞检验,并对检验过程中异常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发现,诱发异常的因素包括有溶血剂因素、采血因素、抗凝剂因素、试剂因素、标本放置时间因素、检测仪器因素等。

(1)采血因素。对末梢血管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穿刺部位皮肤过冷或者是针刺比较浅,用力挤压等,均会早期组织凝血因子混入到血液标本中,进而产生肉眼看不见的血液小凝块。在采血时,护理工作者应对采血操作技术予以熟练掌握,从而达到在抽血时一针见血的效果。并且应该注意,在进行末梢血管采血时,应对皮肤保暖予以注意,尽量不要用力去挤压血管[3]。

(2)溶血因素。研究发现[4],溶血剂可以对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产生溶解,也会使白细胞体积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这对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更加的方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没有获得充分的溶血,则很难使红细胞碎片获得彻底的冲洗,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3)抗凝剂因素。在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后与检测之前,应对血液标本采取抗凝剂实施抗凝处理,若是血液标本与抗凝剂的比例不符,则很容易造成血浆重微凝,这一现象的发生会造成检测仪器被阻,进而造成检验部分血液标本指标准确性丧失[5-6]。

(4)标本放置时间因素。在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后,应注意对标本进展准确的标识,在获取血样后应及时进行送检,多数情况下,抗凝全血标本在6℃~24℃室温条件下可以保存24小时,然而,若是保存温度在2℃~8℃条件下保存时间延长,则很容易造成血小板抗凝后球形形变,体积增加,进而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降低。

(5)试剂因素。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过程中,应选择配套试剂,若是试剂不配套,若是试剂被污染、变质等因素的出现,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检测结果异常。

(6)仪器校准因素。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其快速精确,深受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青睐。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采取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应注意对仪器定期进行校准。多数情况下,应经配套校准物实施校准,在没有配套校准物的情况下,应经二级标准血液分析仪定值的新鲜血作为校准物实施校准。针对部分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较多时,出于协调多台仪器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与精准性,应对每台仪器展开室内质控、仪器校准。定期采取新鲜血标本在实验室内不同型号仪器上展开结果比对,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7-8]。

[1] 王霄霞,陆永绥,陈晓东,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课程的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5(5):64-65.

[2] 朱晓辉,朱忠勇,何菊英.应用血液分析仪后复查血片的内容和方法及程序.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26(12):785-787.

[3] 吴秀辉.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因素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5(2):111.

[4] 周玲花.血细胞检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J].医技与临床,2012(11):45-46.

[5] 卢曙琴.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66-67.

[6] 唐艺,白鸽.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标准的制定及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7):605-606.

[7] 肖志坚,郝玉书.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我国血细胞形态学检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2):73-74.

[8] 周玉平,朱传新.382例机做血小板减少患者手工复检及涂片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8):486-48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5.040

张小莲,E-mail:wyhdyyy@126.com

猜你喜欢

血细胞分析仪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