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薪火二十载 匠心一脉传
——记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曹健

2017-12-14吕玉婷

江苏教育 2017年60期
关键词:国赛职业院校大赛

吕玉婷

【个人档案】

曹健,1978年生,1997年毕业于原苏州市商业技工学校(后并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现任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研室主任。从业以来,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大胆启发学生求异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先后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薪火二十载 匠心一脉传
——记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曹健

吕玉婷

头戴高帽,身穿白大褂,腰间系着围裙,对比照片中的这一身行头,眼前便装打扮的曹健显得比照片中清瘦不少。“大家都觉得厨师就该胖一点,所以照片特意把我PS得胖了些。”曹健边开玩笑,边带着记者走进他的工作室。工作室位于走廊深处,就在学生实训教室的旁边,透过两侧玻璃板,记者看到金属色的操作台面、碗柜、灶具等洁净如新,归置得井井有条。尽管当时已是放学时间,并没有学生在实训室里上课,但曹健游走在每个操作台之间,手把手指导学生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正是从这里出发,记者开启了对这位敬业、精业、乐业的名厨教师的“寻味之旅”。

20年耕耘,为人师表铸匠心

将3种不同的食材切成薄片,按顺序摆放成一个环形,就完成了一个基础的“三拼”作品,可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蒋澜却怎么也做不好。“曹老师见我连连失败,就过来指导我。他一片一片帮我拆下来,再一片一片拼给我看,每拼一片,都会把结构拼法画在纸上。”描述起此前一次上课时的情景,蒋澜告诉记者,“曹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有耐心的老师”。

在学校里,曹健亲切、和善,与学生亦师亦友。“他可是传说中的‘男神教师’啊!”该校烹饪工艺专业青年教师黄佳斌说。从他2007年进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就读,到2013年留校任教至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曹老师不仅是我在烹饪技能方面的教练,更是我的人生导师,他的工匠精神一直带动着我努力前行”。在黄佳斌的心目中,曹健是个“全才”,从专业上看,菜品从中式到西式、从热菜到点心、从传统到新潮,他不了解的少之甚少。能力突出的背后是曹健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而这份匠心不仅用于烹饪,还用于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从学生时代起,曹健对烹饪的热情就从未消减过,为了练就一流刀功,他一车一车地买南瓜练手;为了追求色香味的完美融合,他成天把自己浸在油烟里;为了设计出新颖的菜品,他一个通宵一个通宵地熬着夜……他的手部、腿部等多处留有被刀刃划伤或被热油溅烫的痕迹。“要当个厨师,受伤是家常便饭,更是必经之路。”曹健笑着摸摸指尖已没有知觉的疤痕说。

为了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曹健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转动着,随时都保持着捕捉创意灵感的状态。他的床头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子,有时半夜三更灵感突然钻进他的梦里,他一下子惊坐起来,立刻把这瞬间的创意记录下来。于他而言,这小本子是个宝贝,时刻不能离身,里边不仅记录了“奇思妙想”,还有不同学生(选手)的日常表现、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直至如今,他自己也记不清究竟写完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本子。

11载磨砺,成就金牌“曹教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中国职教界一年一度的盛会,也是曹健挥洒汗水、精耕细作11载的一方“田地”。自从在2007年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勇夺全国教师组金牌,曹健便被任命为这一赛事江苏烹饪国赛集训队的教练,此后从未缺席,江苏的烹饪教师们尊称他为集训队的“曹教头”。

每一次集训,100多个日日夜夜,曹健带领着江苏代表队的选手们抱着誓夺金牌的必胜信念,进行着每天10多个小时的刻苦训练,打磨每一个细节,积蓄每一点进步。去年国赛集训期间,由于赛制改变,曹健所在学校的参赛选手洪梦凡从面点项目临时调换到了冷拼雕刻项目。“这孩子并不擅长冷拼,让她以弱项与全国的选手对抗,压力不言而喻,得知这个消息后女孩哭了好几回。”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曹健却给予了洪梦凡十足的信任:“为江苏夺取金牌是我们的使命,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成长,这次换项目,也许你的训练会比别人更辛苦,但你学到的会更多,我相信你能做得非常出色!”

从基础刀工到艺术摆盘,曹健陪伴着洪梦凡一步一步踏实地往前走。就拿练习基础刀工来说,曹健坦言,纠正学生已有的用刀习惯要比从零开始教授刀法难好几倍。但他并不心急,每天拿着三角尺一毫米一毫米地为洪梦凡纠正握刀姿势、调整下刀角度、均匀运刀节奏……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洪梦凡最终以出色的表现夺得了国赛冷拼雕刻项目一等奖。

每次集训都在外地,三四个月无法回家。11年来,曹健错过了很多与家人相聚的时光。2013年国赛集训期间有场模拟比赛安排在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可就算到了“家门口”,曹健仍然在学校忙着学生的指导和训练。4岁的儿子听说爸爸回来了吵着要见,妻子只好带着孩子到学校探望。由于长时间离家再加上睡眠不足,曹健人瘦了不少,当他站在儿子面前时,儿子忽闪着大眼睛却没有认出爸爸来。那一刻,曹健对于家人的愧疚油然而生。

“父亲患有肿瘤,身体一直不好,有一次在医院做手术,发高烧昏迷了7天7夜……”谈起老父亲,曹健低下了头。在那样的特殊时期,他却没有请过一次假,而是白天辅导学生训练,夜深了赶回医院照顾父亲。每天两头跑,曹健瘦了好几圈,但每每想到学生们期盼的目光,他便咬咬牙坚持下去。

从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至今,曹健每年都奋斗在市赛、省赛、国赛的第一线,先后7次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烹饪专业先后有6名青年教师和11名学生获得省赛和国赛一等奖,还有更多江苏学子在技能大赛的舞台上绽放异彩。

帮扶带教,倾囊相授传薪火

汤海莲是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的一名“90后”教师,工作还不到一年就已经参加了好几场教师技能比赛,在今年1月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赛中还获得了教师组一等奖。“作为一名新教师能有这么多学习提升的机会,我感到太幸福了。”汤海莲告诉记者,自己能有如此快的成长,归功于曹老师的帮助:“前两天,2017中国国际技能大赛在苏州举行,我们还不知道这回事儿呢,曹老师就已经主动联系,帮我们争取了几张入场券,‘催’着我们去观战了。”

不仅是汤海莲,曹健对学校的每一个后辈都关爱有加。他平时话不多,却总是用实际行动为年轻教师们“垒石铺路”,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并尽可能多地为他们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

身为学校的教研室主任,曹健肩负着推动学校专业教学发展的重任。在他的带领下,烹饪专业创建了“曹健劳模创新工作室”,吸纳了一批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骨干教师,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

不仅如此,曹健还依托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学校“苏帮菜研习中心”,牵线搭桥,邀请多位行业名家和烹饪大师到校指导苏帮菜制作技艺,并促成校企合作,为弘扬苏州饮食文化、服务苏州餐饮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为苏州本土的烹饪专业教师,我有职责为传承苏帮菜制作技艺贡献自己的力量,况且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可能成为苏帮菜制作技艺的新一代传承人,我有义务为他们搭建更大的成长舞台。”在曹健的不断努力下,2016年,曹健劳模工作室圆满开展了苏帮菜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行业大师吕杰民、屈桂明等与学校多名青年教师成功结对。

“这一举措为我校青年教师的技能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平台,为烹饪专业的发展储蓄了后备力量,探索出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培养的新模式,这一实践研究还获得了苏州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校办主任邹燕对曹健连连点赞。

采访对话

记 者:您在业界是位名厨,在技能大赛赛场是位金牌教练,在学校课堂上是名教师,在学校教学发展方面是教研室主任,您最喜欢自己所扮演的哪一个角色?

曹 健:我热爱我扮演的每一个角色,这些角色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的。首先得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才有资格指导参赛选手,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烹饪技艺,才能有效带领教师们进行教学改革。但在日常工作中,当我全身心投入到全国技能大赛的集训指导过程或者忙于教学研究的时候,用在课堂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就会减少,学校也适当缩减了我的教学课时,这是不可两全的事。但是,我内心深处最喜欢的还是在教学一线给学生们上课,因为这样可以将我毕生所学教授给更多的学生,而不只是一部分参赛选手。

记 者:作为一名教师,您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以后成为怎样的人?

曹 健:从教20年,教过的不少学生都成了名厨,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但毕竟能成为名厨的学生只是少数,大部分学生会在相对平凡的岗位上工作。无论我的学生今后选择哪条道路,我都希望他们能够为人正直、戒骄戒躁、认真踏实,热爱自己的工作,全情投入,并始终保持着虚心学习、追求进步的上进之心和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

另眼看他

曹健是一位心灵手巧、敢于不断创新的烹饪传人,1998年就成了全国最年轻的特级烹饪大师。在以后20年的教育工作中,他培养了无数金牌学生。能取得这些成就,是他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执着,是敢于挑战自己、不断创新的结果,是对学校、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表现,他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最美职教教师”。(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退教协理事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徐英影)

曹健是我进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后第一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优秀教师。第一次见面,他正在指导学生,话语温和又不失严厉,让人很有亲近感。在比赛训练中,曹老师总是帮我们改作品、创新品种到深夜,却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家人。他是所有出彩学生的幕后功臣,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曹老师做任何事都一丝不苟,从不敷衍,这样的工作态度成就了他如今的辉煌。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有这样一位耐心、严格、教导有方的启蒙老师。(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查雅婷)

我眼中的曹老师,像我们一样充满活力和朝气,幽默与严谨相结合的他让我们倍感亲切。作为集训队的一员,我的基本功不是特别扎实,每当我对作品毫无头绪时,曹老师都会很耐心地指导和讲解,亲身示范并鼓励我。曹老师很忙,有各种各样的外出活动,却从来没有放松对集训队的管理。当我们比赛取得成绩时,他会鼓励我们继续加油;失败时,他会总结经验教训并安慰我们。是他让我们学会了失败时不气馁,成功时不骄傲,他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养成了不骄不躁的学习态度。(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闻晶晶)

G715

D

1005-6009(2017)60-0047-03

猜你喜欢

国赛职业院校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国赛”十年:将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国赛”背景下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从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反思教学方法改进
聚焦国赛,看汽车行业人才培养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