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抒胸臆 神动天随
——王铎书法漫谈与《诗稿墨迹》临摹精要

2017-12-14

江苏教育 2017年85期
关键词:王铎诗稿墨迹

直抒胸臆 神动天随
——王铎书法漫谈与《诗稿墨迹》临摹精要

何震宇

王铎的书法,影响了近三百年来的书坛走向,是古代经典书法的重镇。学习王铎书法,应从占有资料、循序渐进、溯源羲献、参以书论、分析影响五个方面入手,按照三重境界的顺序,进行系统的训练;王铎诗稿墨迹已经进入化境,达到无意乃佳的境界,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是值得学习的良好范本。

王铎;诗稿墨迹;学习临摹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十樵,又号嵩樵、痴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任礼部右侍郎,教习馆员,经筵讲官等,福王南京称制时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大学士,擢礼部尚书。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尤擅书法,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锺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拟山园法帖》传世,诸体悉备。顺治九年卒,享年61岁,谥文安。

王铎诗稿《旅况》《葛兄弟枉顾金陵幕府山》

王铎的书法,影响了近300年来的书坛走向,学习的人很多,成家的也不算少,但学得好并不容易,我体会应从五个方面入手,按照三重境界的顺序,进行系统的训练,这里谈一谈《王铎诗稿墨迹》的临摹学习要点。

一、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王铎的传世作品很多,但只学一本帖,无疑管中窥豹,无法掌握王铎书法的全貌,因此要尽可能多地购买关于他的出版发行的各种作品集,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专门搜集王铎的资料,几乎了解他各个时期的作品特点,这样时时读帖,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循序渐进地学习王铎书法。按照王铎书法的三重境界的顺序学习,先小字后立轴、手卷,最后攻诗稿墨迹。以我多年来对当代书坛的观察,一些好手大都可以达到第二重的境界,能够达到第三层境界的人非常少。如果以王铎书法的风格确立—风格完善—难度技巧—写意到写心的变化为一条主线划分学习王铎书法的历程,我把学习王书分为三重境界:(一)王铎34~44岁左右书写的作品,代表作有《临兰亭并律诗帖》《临圣教序帖》《南皮道士诗帖》等,这一时期的书法多有二王、米芾的痕迹,是王铎书风的确立阶段。我们今天学习临摹这一时期的书作,可以了解王铎书法的入门渠道,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二)44~54岁左右的作品,我把它看作王铎书法的第二层境界。这一阶段,王铎最大的贡献在于将二王风格的书法“拓而为大”,大量运用“涨墨”等技巧造成浓淡枯湿的强烈对比,并经反复的训练在技巧和形式上达到一个高峰,这个阶段有很多的大轴条幅和动辄八尺以上的手卷传世,如《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崇祯八年(1635年)所制《临王羲之半念足下诗》、崇祯十四年(1641年)《赠汤若望诗册》等,这一时期的作品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晚明徐渭等人确立的浪漫主义的书风,同时在技法上尽善尽美,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三)王铎54~61岁的作品,尤其是这一阶段留下的大量诗稿墨迹,自然天成,我将它定义为学习王铎书法的第三重境界。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甲申之变,是当时知识分子所经历的炼狱,这种“天崩地裂”的剧痛,促使他们完成了心灵的涅槃。王铎身为贰臣,但诗作里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与亡国的切肤之痛。如“哀恸欲死偶然活,蓼莪篇废惜我心”“人间万事只垂钓,眼里一生未偃戈”等。这一时期的书作,大幅作品由于年高体衰,作品的冲击力已经不如从前,但诗稿作品的浑然天成,老到精湛,从思想到内容的统一,显然又是以前所不能达到的。我认为这个阶段的诗稿作品最能代表王铎的性情,也是学习王铎书法中最难的,值得大家用心体悟。

三、向上溯源,直追羲献。王铎的书法,走的是二王一路的书风沿革,有大批临古人书法的作品流传,要学好王铎的书法,就要向二王的名帖学习,还要参考《圣教序》《淳化阁帖》的名迹。王铎的书法,参考米芾的成分也不算少,所以要系统学习米字。到了王铎晚年的书法,如《诗稿墨迹》中,外拓的笔势用得多,和早年内撅的笔势多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他从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等的墨迹中吸收了养分。这是值得学习者注意的。

何震宇临王铎诗稿《长安雨夜》等四首

四、多读王铎的文论和书论。王铎的艺术思想,大都体现在他的文论《文丹》中,他一再表述自己对“新、奇、怪、力”的推崇,实际也是他在书法上的追求。同时,对于零星出现在他作品里的一些题跋,也要仔细分析。可以说王铎的很多书法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书法学习,比较有名的论断包括:(一)“一日临帖,一日应索求,临创结合”;(二)“五十自化”,意指书家五十岁左右应形成自己的风格;(三)“恨古人不见我”,王铎在书法上是颇有心得,也颇为自负的。他在一篇得意之作《杜甫草书诗卷》(1646年,顺治三年作)中说道:“吾学书之四十年,颇有所从来,必有深爱于吾书者。不知者则谓为高闲、张旭、怀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表达了自己志于创新的决心和勇气。

五、分析王铎对后世的影响。王铎的书法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美誉,例如黄道周曾评说:“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如欲骨力嶙峋,筋肉辅茂,俯仰操纵,俱不由人。”王铎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书家之一。近现代吴昌硕、沙孟海、林散之等都受其影响至深。

吴昌硕有诗赞曰:“……文安健笔蟠蛟螭,直追篆籀通其微。有明书法称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

沙孟海先生说:“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够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了。”

林散之先生在其《书法自序》中称:“(余)六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允明为宾……”散老于王铎,当是用功颇深的。

近世日本书法亦广泛受其影响。日本关西书坛的代表人物如村上三岛等,皆师法王铎书法。

王铎的诗稿墨迹直到嘉庆年间才被发现,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版发行了《诗稿》。据王铎自己说他的诗作应该在数万首。今天我们从现存的黄道周选本《拟山园选集》中,可以读到的有四千九百多首。王铎的诗稿墨迹贯穿于他整个书法学习创作过程中。由于中年的颠沛流离,又集中于两个时期比较多。一是崇祯朝的头十年间(1628—1637年),二是晚年(1646—1653年)。皆因生活比较稳定,可以创作的时间、精力比较充裕之故。

尤其是其晚年的诗稿墨迹,已经进入化境,书出于无意乃佳,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我们考察他的诗稿墨迹发现,大约一页纸写三首左右的诗词,如果以五千首算,大约在一千五百页左右的遗存,但今天我们遍搜资料,出版的、拍卖的加在一起大约只有一百五十页。其余的诗稿以后会被发现吗?这是王铎书法留给我们的一个谜!

《王铎诗稿墨迹》的临摹,和其他书作的临摹略有区别。因为王铎在书写过程中是完全自然放松的,是他当时情绪的直接流露,加上不同时期阅读后的修改,所以涂抹的地方很多,需要一一加以辨认。我学习临摹《王铎诗稿墨迹》的步骤如下,可供大家参考。

一是选择内容,最好选择一首完整的五言或七言诗。逐句翻译,搞懂意思。王铎平生对自己的诗歌最为自负,自称“老杜再世”,所以写诗稿时能够“诗文双修”方为上乘选择。然后选择合适的纸笔,一般来说要选用熟纸,不要洇墨,这样可以看清楚每一笔的来龙去脉,写字时好有交代。如果选择仿古纸,古色古香,和原帖更加接近,效果会更好一些。笔用小号纯狼毫,取其健劲。如果是用墨汁的话,可以再用油烟研磨一下至墨光亮,这样写出的字会更加传神。

接着就可以开始照原帖进行临摹,开始时不要太快,待到点画内容都熟悉后,可以加快速度,注意点画的起始和收尾,皆宜有所交代。原帖因为是手稿,所以都是密不透风的风格,临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追求适当拉大字距和行距,以期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王铎诗稿墨迹》原帖中,最动人的就是个别字或句的结构、用笔的出其不意之处,应该多加揣摩,并在临习过程中予以强化、固定,以后可能转变为自己的风格特点。在临习时,宜站立,双膝并拢微屈,执笔不要太高,悬肘运腕,便于发力,这样写出来的字较为生动活泼。

最后阶段,可以给作品进行润色处理。一是可以用朱笔进行圈点,增加了一个维度的装饰效果,而且有古色古香的美感。二是在印章的选择使用上,可以多用一些印章进行装饰,如果使用一些巨型的宋元官印风格的印章,效果会更加明显。盖章的部位,可以根据作品的整体效果进行选择,不必拘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当掌握一定数量的作品后,可以汇集成较大的条屏、册页、手卷等,给观者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何震宇临王铎诗稿《题黄冈退思世芸堂别业》

《王铎诗稿墨迹》原作字很小,大约2厘米左右,但笔力精绝,放大后丝毫不输气势。所以在创作阶段,也可以将其放大成巨幅的条屏书法。而且诗稿中有不少大幅的条屏作品传世,因此可以互相参看,这样学习会对我们全方位地理解王铎的高超书艺有所帮助。

总结一下,王铎虽然离我们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我们今天仍然读到他的大量诗作、书法,我常常感觉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老者,时不时盘桓于我们的身旁,透过他的书法,我们愈发感觉到他是一个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物。如果他不是生活在明末清初那个特殊的年代,凭借他的好书数行,在艺术史上可能是一位受人顶礼膜拜的大师,但是没有那个特殊时代的冲击,也许王铎最后可能形成不了他的艺术风格。这是一对矛盾,让人无从回避。学习《王铎诗稿墨迹》对于我们了解王铎的时代和王铎书法风格的形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J292.1

B

1005-6009(2017)85-0031-04

何震宇,南京医科大学(南京,210000)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标准草书社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王铎诗稿墨迹
我不是当代毕昇,集体才是——从新见王选题赠墨迹看科学家精神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止哭
校园诗稿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校园诗稿
校园诗稿
墨迹天气上市,也许不是什么好消息
漫画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