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 性

2017-12-14

江苏教育 2017年85期
关键词:文徵明心学书风

个 性

辛 尘

明代中叶以前的书家强调“性功结合”之“性”主要侧重于书法家共同的“性”,是对书家字外功夫的基本要求。祝允明之后,书家更加注重对书法形式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因此,明代中后期书家所追求的个性,一方面是与当时崇尚“人人皆圣贤”的心学的传播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祝允明个性书风的导夫先路息息相关。那么,在这样的时代风气下,以传统延续为己任的书家大都被书法史家所弃,而以形式个性鲜明为标榜的书家就成了这个时代书风的代表人物。

技术性;文化性;性功结合

明代中叶以前,人们所说的“性功结合”之“性”,是从宋人的“意”演化而来,但主要指书写者的学养、性情,以及书写时的精神状态,等等心理驱动力。这样的“性”虽然是因人而异的,但从倡导者的立场看,它强调的侧重点在于书法家共同的“性”,而非特定的书法家的独特之“性”,如果把“功”理解为对书家字内功夫的基本要求,那么“性”就是对书家字外功夫的基本要求。这是在元代以来“复古”思潮的影响下,书法家力图调和“尚法”与“尚意”的必然结果。尽管人们为了突显书法的文人品格,把“性”凌驾于“功”之上,但无论是从书法演进的逻辑看,还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书家对“功”更为重视,从可以归入尚意书风余绪的元代杨维桢、明代陈献章不入书法主流这一现象,也可证实这一点。

祝允明是一个转折点。

与元末明初的宋克一样,祝允明也是基于功而彰显性的,甚至部分书法突显功、部分书法突显性,处于分离状态。祝氏的功,主要是对晋唐书法的精心追摹和深刻体验,这是他充分肯定元人复古之功的一面。祝氏的性,主要出于他内心的窘困、失意与不平,往往酒酣狂草,既可以视为旭、素遗风,也可以看作苏、黄、米的回响。他的草书功力深厚,远胜于他所推崇的明代前期草书名家张弼,尤其是散乱满布、点画狼藉之作,得“担夫争道”之趣,其成功之作可以理解为对“性”的表现的形式化,也就是说,性在书法中的表现不再仅仅是书写时的内在驱动力和调控力,而且呈现为书法形式本身的个人化与独特性(见图1),在这个意义上,祝允明书法承前启后的作用远远高过与他同时代的文徵明,是明代后期书风演变的先行者。

一般认为,明代后期书风演变与王阳明心学的广为传播直接相关。自南宋陆九渊创立心学,被朱熹理学所压制,心学一直属于正统学术思想之下的一股暗流。明代前期以束茅作书闻名的心学家陈献章仍过着隐逸的生活,即使是在王阳明以军功、授徒复兴心学之后,其重要传人李贽及其著述仍被视为异端邪说,而遭禁毁。但是,心学崇尚的“人人皆圣贤”本真心性之良知,乃至知行合一,都深深地打动人心,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商品经济开始萌发,传统观念正在动摇,社会风气正在改变,心高气傲的文人内心在膨胀,社会中下层的工商业者也在骚动不安,阳明心学无疑是他们的时雨甘露。当时,戏曲如徐渭、汤显祖,诗文如公安三袁,都是心学信徒及其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积极倡导者。所以,心学虽非正统学术,但在明代后期风靡一时,形成一股强劲的个性解放思潮,对书法审美趣尚的影响在所难免,这无疑是晚明书风改变的重要社会原因。然而,如果没有祝允明开风气在先,心学对书法的影响恐怕难以迅速地落实在形式上。事实上,祝允明的两位继承者王宠、陈淳已经开始将“性”形式化,无论是王宠的精巧而自然、清丽而疏宕,还是陈淳的放任而稳实、弄险而和谐,都是依据自己的个性,在“功”的运用中精心设计独特的形式,而与文徵明式的以功求功、功中见性相区别。而文徵明恪守前贤法度,并以自己的德高望重影响当时吴门书坛,正是在祝、文的感召下,明代后期书风的演变分为二途,一是以祝允明开端的对个性书风的张扬,一是以文徵明为代表的对传统技法的延续(祝允明在对传统书法的理解上也胜过文徵明,只不过他的狂草更有特色)。前者与正在兴起的心学思潮正相合拍,故能成为这个时代具有代表意义的书风;相形之下,后者虽能得名一时,但从书史演变的角度看,又不能不被前者的光芒所掩。

图1 祝允明《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图2 王铎《临张芝帖》

在这里,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书法家的不同艺术追求与不同的艺术史地位,晚明书坛文徵明的追随者们虽然能名噪一时,但渐趋甜俗,为书法史家所弃。以继承晋唐笔法而名重一时的邢侗也因缺少个性而不能成为明代书法史中的一流书家。至于詹景凤、米万锺等一时名家,虽讲个性,而不能走极端,也容易被历史所遗忘。相反,在这一段书史中留下浓厚一笔的,狂怪如徐渭、张瑞图,执拗如黄道周、倪元璐,不论其生前书名高低,都以各自强烈的个性形式令人过目难忘。但是,徐、张、黄、倪四家的个性形式虽然鲜明,终究属于偏胜。也就是说,他们的个性形式主要是通过突显某种特异的笔法、强调某些特异的字形笔画,并反复强化而造成的,缺少必要的深厚和自然,与造作、习气仅是一纸之隔。虽极具启发性,但也很容易将后学者引入歧途。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史家才特别选中了董其昌、王铎——功力深厚,技术全面,个性鲜明,形式独特——成为这个时代书风演变最典型、最杰出的代表。

J292.1

A

1005-6009(2017)85-0026-02

辛尘,本名胡新群,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13)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文徵明心学书风
王阳明心学的价值担当
三姐,钱够吗?不够问我要,开心最重要
——文徵明《致妻札》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国
论新时代构建共产党人心学的三重维度
纸间书画馆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慢慢写字,好好活着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马叙伦
文徵明诗咏石湖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