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2017-12-14
江苏教育 2017年77期
品读
作书要在用意处,看转换,寻着落,笔之所过,有应使力,或不使力,须要分晓,则神情不竭,气度闲舒。
——清·陈奕禧
——书法之所以能够从写字上升为艺术,讲究的就是匠心,没有匠心的写字如账房流水账,则无美感所在。
晋唐人论书常讲“意在笔先”,需要预想字形,方能筋脉相连,可见“意”之于书法的重要性。清代海宁陈奕禧认为作书之时需要在“用意处”留心,这是作书的肯綮所在。从技法层面来说,需要看点画的转换,寻找用笔的着落,在运笔时有“应当用力”和“不须用力”之分,只有掌握了这些,方能神情自若,气度闲舒,使书写与主体精气神合而为一,那么,如此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自然是神气完足的。
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有时会进入一种误区,致使学生在临写时往往只用一种力,或过猛,或过软,或过缓,或过急,这都是不明白作书的用意之处,对书写过程的起承转合疏解得不够透析,从而乱了阵脚,茫然不知所从。重温陈奕禧这段文字,或许会对中小学书法教学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