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观典
2017-12-14
书法观典
【作品概况】《毛公鼎铭》,毛公鼎为西周晚期宣王(公元前828-前782年在位)时器物,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事,因制器人叫毛公而得名。鼎高53.8厘米,重34.5公斤,铭文共32行,499字。金文大篆。毛公鼎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清道光年间(1821—1850)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观典赏析】毛公鼎制作精美,器型完整,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摆脱浓重的神秘色彩,淡化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毛公鼎铭》是已知七千多件青铜器中最长的一篇铭文,书法是高度成熟的西周金文的典范之作。全文文字瑰丽,精严细密,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用笔以中锋裹笔为主,笔意圆劲茂隽,线条圆润流畅,富有弹力。结体方长,有挺拔之意,体现生命力的感觉。此铭文是大篆书法成熟阶段艺术性和规范性完好结合的代表作,表现出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范和一种理性的审美趋向,成为周宗定型的书体,是代表王者之风的典范式样。近代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毛公鼎铭》也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史的重要史料,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
【作品概况】《虢季子白盘铭》,虢季子白盘为西周晚期宣王(前828—前782年在位)时青铜器,虢季子白因作战胜利被周王赏赐而做此盘作为纪念,与毛公鼎、散氏盘并称为古代三大青铜瑰宝。器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公斤。内底铸有铭文111字。金文大篆。清道光年间(1821—1850)出土于陕西宝鸡。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观典赏析】虢季子白盘,造型巨大,形制奇特,纹饰华美,是迄今所见最大的西周时代青铜器。《虢季子白盘铭》是一篇铸在青铜器上的诗,语句以四字为主,修饰用韵,文辞优美。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书法颇具新意,排列方式与字形处理,与其他金文明显不同,空间感特别强,字间距、行间距较大,千姿万态蕴育在每个字的造型中,一字一世界,通篇感觉好像满天的星星在天空一样,和谐而又粲然。《虢季子白盘铭》造型精练细密,线条清丽流畅,字形疏密避让,有些线条刻意拉长,造成动荡的空间效果,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西周书体至此一变,更讲究布局,而用笔圆转的书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东周秦系文字面貌的发端。
【作品概况】《秦公簋铭》,秦公簋为春秋早期青铜盛酒器,作于秦景公时。1917年甘肃礼县出土。器高21.8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19.5厘米,腹径23厘米。盖54字,器身51字。器盖联铭合成一篇完整的祭祀文章,计105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观典赏析】秦国在周人的故土上发迹,直接继承了周文化。《秦公簋铭》书体有着浓厚的宗周色彩。风格规整谨严,疏密有致,静穆大方,表现出刚健雄劲的秦风,在秦代书法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来秦代的篆隶影响很大。如秦权、秦量、秦诏版及琅琊刻石等秘载的字体,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秦书法的演变源流。值得一提的是,《秦公簋铭》均由印模打就,一个个印按痕迹清晰可见,青铜器的这种制作方法,仅此一例。由此让我们看到了春秋时代的秦人已经使用字模来排版印出铭文,这距离活字印刷术成熟的宋代有1600年左右。
(马斌 选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