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
——王羲之尺牍书法欣赏

2017-12-14王延智

江苏教育 2017年69期
关键词:平正尺牍结字

王延智

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
——王羲之尺牍书法欣赏

王延智

平正;欹侧;平安三帖;《丧乱帖》

王羲之楷、行、草诸体皆善,对今体书法的发展贡献巨大,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远。在王羲之传世书作中,尺牍书法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全面反映了王羲之书法的风格类型。王羲之传世尺牍数量巨大,包括钩摹本、临写本、摹刻本等,书体涉及行书、今草、章草等,内容短则一二行,多则八九行,每个帖子有每个帖子的味道,限于篇幅,我们自然无法对每个帖子一一细致入微地析理与赏鉴,只能遴选几件行书代表作(草书作品下期做专题赏析),以拙笔略叙陈词。

梁武帝评王羲之的书法云:“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梁武帝的评价有三个关键词——雄逸、龙跳、虎卧,这三个关键词基本概括了王羲之书法的特点,雄逸是总体风格的概括,而龙跳意味着变化,主“动”,虎卧意味着安详,主“静”,一动一静就把王羲之书法的特质凸显了出来。可谓极高明的评价。因此,黄惇先生认为梁武帝的评论暗示了王羲之书法“蕴藉平和”与“欹侧跌宕”的两类风格特征。

图1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图2 王羲之《丧乱帖》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因三帖合裱一卷,故称“平安三帖”(见图1)唐代双钩填廓本,勾摹得非常精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王羲之尺牍中,“平安三帖”属于蕴藉平和的典型代表。下笔一搨直下,侧锋入纸,进而中锋行笔,提按、钩挑、翻折等用笔动作流畅自如,锋颖秀丽,行笔不激不厉,点画遒劲有力,极富艺术表现力。就结字而言,三帖的结字尽管都比较平正灵和,但都非常注重单字内部空间一开一合、一收一放、一虚一实的处理,灵便敏感的艺术处理手法,从而创造了丰富的书法艺术形象。《平安》漫漶较多,字迹较大,结字较之另外二帖则更为欹侧跌宕一些,“平”字的耸拔,“安”字的开合,“修”字的安详,“来”字的遒丽,“当”字的天趣等等,每个单字的内部空间虽极尽变化之能事,却又自然而然,可谓姿媚萧散,给人以无尽的玩味。《何如》《奉橘》二帖笔致与结字都比较接近,单字的变化虽不如《平安》,然而此二帖却有隽永简淡的审美意蕴,如啖橄榄,初觉无味,久而久之则两颊生津,意味无穷。类似三帖的尺牍还有《官奴帖》《妹至帖》《快雪时晴帖》等。

在王羲之的行书尺牍中,欹侧跌宕一路风格的代表非《丧乱帖》莫属。《丧乱帖》(见图2),唐代双钩填廓本,与《二谢帖》《得示帖》合裱一卷,传为奈良时期传入日本,现藏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此帖是情感与形式高度合一的典范之作。这件尺牍讲述了王羲之祖坟(先墓)再次遭到灾劫之事,因此,王羲之在书写时情感波动非常大,下笔雄强有力,点画顿挫铿锵有韵,一时激越慨愤之情跃然纸上。此帖首行心情较为平正,颇受理性控制,情感还相对平和,当写到“先墓再离荼毒”时,感情开始激越起来,当写到“痛贯心肝,痛当奈何”时,一时的悲愤的情感开始主导全局,用笔的变化、点画的塑形、节奏的跳荡均被情感裹挟着一泻千里,变化不可端倪。此帖用笔、结字跌宕起伏,欹正关系变化不已,可以说是欹侧跌宕的典型了。这是真情的直接流露,也是情感深刻的直接显现。这件作品与颜真卿《祭侄文稿》一样会促使我们去思考书法情感的表现问题。如果从纯粹形式上来分析,那么,其中的任何一个字单拿出来都不具备情感因素,但这并不能说明书法中没有情感的表现。因为,书法的最基础的形象就是文字形象,文字的组合便是主体情感的表现,在书写时,创作主体不可能完全忽视语言文字的文意关联。更何况尺牍信札本身就是向亲友倾诉情愫的。因此,书法情感的表现和文意变化、情感律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情感能够与具象形式有对应关系的话,那么,书法的情感表现必然是程式化的,也就无所谓真情的表现了。也就是说,脱离了语境的单个汉字无法表达情感的丰富变化,同样,脱离了文意的关联的和文字形象的单独点画也无法表现书法情感。

此外,王羲之还有大量的介于蕴藉平和与欹侧跌宕之间的作品,诸如《得示帖》《孔侍中帖》《频有哀祸帖》等,点画较为浑厚有力,丰美遒丽,妍妙飘然,风神洒落。刘熙载评云:“右军书以二语评之,曰:力屈万夫,韵高千古。”这也是王羲之的魅力所在。

J292.1

B

1005-6009(2017)69-0058-02

猜你喜欢

平正尺牍结字
杨建民先生书法作品
隶书“接笔”论
回到中国古代书法现场的书法理论再探索——刘兆彬《秦汉简牍笔法与结字研究》序
学习书法“分布”三阶段
走进孙过庭书法三段论的世界
《石门铭》技法探微(二十)
赵孟頫平正书风浅析
米芾《尺牍-书札》集锦(上)
书法“结字意识”的训练和培养(课堂实录)
米芾《尺牍-书札》集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