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合体字的结字规律
——以“多变的木”为例

2017-12-14秦一玲

江苏教育 2017年69期
关键词:结字合体整体

秦一玲

浅谈合体字的结字规律
——以“多变的木”为例

秦一玲

书法教学;合体字;结字规律

教学理念:

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氛围中学习写字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法,进行书写实践,掌握规律,切实体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围绕第12届“杏坛杯”展评主题“人在课中央”进行设计,我对主题的理解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兴趣的切入点、知识的连接点、训练的落脚点以及能力的生长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

选题说明:

“木、木字旁、木字头,木字底”的一些字,学生在一、二年级都有所接触,但课程安排上都是分开教学的,而我今天的教学是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进行探究,旨在教会学生写木字旁、木字头、木字底的字,通过“多变的木”让学生体悟独体字成为合体字组成部分以后字形变化的原因,帮助学生理清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关系,进而认识合体字的一些结字规律。另外学生在三四年级的软笔书法学习中还将继续深化这部分知识,所以在二下进行初步的整合教学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的界定:

知识与技能:学习独体字“木”变成不同合体字偏旁结构的写法,掌握带有“木”字的合体字整体的结字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中,了解独体字和合体字之间的关系,体悟变化背后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对同伴的书写进行整体评价,激发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独体字的“木”和合体字里的“木”的关系;掌握带有“木”的不同结构合体字整体的结字规律。

教学过程:

暖课:播放三十六个字的象形字动画

【设计意图:上课之前,通过观看有趣的象形字动画,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和神奇。】

一、激趣导入,追根溯源

1.“木”字的演变过程。

师:(呈现甲骨文的“木”)小朋友们,瞧,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书体,它叫“甲骨文”,距今已经有3400多年的历史了。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好厉害!怎么会想到是“木”的呢?

师:这就是甲骨文最大的特点,它的图画性特别强。那甲骨文的“木”又是怎么变成楷书的这个“木”的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木”字演变过程的视频)

2.观察、回顾“木”的特点。

师:那你觉得现在这个“木”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资源:横短竖长、横略上扬、竖要挺直、撇捺舒展。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木”要住进田字格了,你能写好它吗?

3.书写“木”字,纠正双姿。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1.提醒纠正书写双姿,给书写姿势好的小朋友贴五角星。2.教师巡视并找出写得好的作业进行展示。3.强调“木”的特点,横短竖长,横略上扬,竖要挺直,撇捺舒展。)

4.展示作业,提高积极性。

师:你看,真棒!我们来欣赏一些小朋友写得漂亮的“木”字。

【设计意图:“木”字的设计既是回顾,又是出发点,回顾的是一些基本的书写方法和书写要求,熟练、成功的书写让学生身心愉悦,更好地投入课堂,同时“木”作为独体字,是我们今天探讨合体字整体结字规律不可或缺的一个开头,但用时较短,节奏较快。】

二、分析“林”字,寓教于乐

师:通过刚刚的回顾和书写,我发现,竹西小学的小朋友们,不光有双慧眼会观察,小嘴善于表达,写的字还很漂亮呢。大拇指送给你们。不过我还想来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

1.猜一猜。

(呈现甲骨文的“林”字图片)师:你能很快说出这是什么字吗?为什么?

2.摆一摆。

师:那如果我也给你一些“木”字卡片,你能摆出一个“林”字吗?

请小朋友们拿出材料袋,试着来摆一个“林”。(教师抓拍摆的图片)

3.议一议。

(先用iPod展示拍到的图片,然后课件预设呈现3张图片)

师:目前我拍到了三种摆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串联展示)这三种,你更支持谁呢?(并联呈现)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不赞成这两种摆法?

预设生1:字形太扁了,太宽了,不像一个字,感觉像两个字了。

提炼:是啊,我们的汉字,方方正正。而这个小朋友是把两个同样大的木放在一起,整体字形就不方正、不匀称。

师:那这种摆法呢?字形方正啊,怎么样呢?预设生2:打架了,不和谐了。

提炼: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也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做谦让有礼的中国人。写字也一样,像他们这样打架可不行哦。

师:那这个“林”好在哪里?

预设生3:这里已经避让了,捺收了,变短了,这边也能够穿过去了,不打架。能看出左边是偏旁,分得清主次了

提炼总结:看来我们在书写合体字时,首先需要注意整体匀称,然后部件和部件之间还要合理避让、巧妙穿插。(贴板书)

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4.写一写,评一评。

教师范写,学生点评;(适时补充:你们看,木字做偏旁时,左窄右宽,左短右长,主次分明)

学生试写,教师点评;

(并联呈现图1:聚焦木字旁,让学生发现有什么不同。)

预设1:学生能发现:横画也收缩避让右部。教师提炼:这样一收缩,右边的横变短了,左边横画显得长了,所以我们说“竖画分割横画,左长右短”。

预设2:学生不能发现。教师利用肢体进行引导,然后再提炼。

学生再写,学生自评。

图1

【设计意图:考虑到二年级是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萌芽期。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学习探究能力较弱,想要他抽象地去发现关系、提炼结字规律,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我给他们搭建了一个桥梁。我设计了趣味性较强的“摆一摆”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通过选用不同的“木”字来摆出一个“林”字,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各种摆法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尝试调整,明白部件和部件之间要相互避让、巧妙穿插,这样,字才会更紧凑,更和谐,更美观。“整体匀称”“穿插、避让”这些书法专业术语正因为之前有了亲身的动手操作体验,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同时也适时地提升了人文内涵,要从小做起,做谦让有礼的中国人。另外,当学生在观察方面出现困难时,我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变化和不同,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学习兴趣也会比较浓厚,彰显了“人在课中央”的儿童本位立场。】

三、学写“杏”字,聚焦点评

1.师:老师注意到在刚才的4个小伙伴中,这三个都被选走了,他就不高兴啦!(呈现“木”宝宝和字博士的动画短片)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个特别的“木”字,想一想在哪个地方见过它呢?

看来在上下结构中,它的作用就大了。我们先来看“杏”字。

2.师:现在“木”在上,作为字头了,再和独体字的木去比一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3.接下来看老师是怎么写的?(播放双机位的范写视频)

4.练写“杏”字。

5.学会点评,提升审美。

点评环节:呈现某位学生的作业,先请自己点评,再请同桌点评,最后选一位小伙伴进行点评。

师:老师发现你们都很会点评,有的同学还能结合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点评,都很棒哦!今天老师再教你们一个点评的诀窍哦!咱们先把口诀来读一读,好吗?“一看整体字形,二看部件关系,三看细节笔画。”像这样从整体审视到细节,咱们的书法书写才会有所进步。

【设计意图:这环节的另一个重点是评价指导。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然后进行教师点评,及时地提出新的要求,肯定学生的进步,同时学生也在教师的示范点评中,了解了评价的方法。二年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但缺乏逻辑,点评时,思维较散,多数学生更多关注的是细节笔画,没有结构意识,这也是影响学生书写的很大一个因素。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对字的评价初步形成从整体到细节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平时书写中的结构意识。】

四、运用知识,练写“梨”字

1.师:你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来点评一下这个字吗?(出示结构不到位的“梨”字)

略作引导:这个字整体怎么样?

2.看来“木”又要开始变了。“木”除了可以在上部,还可以放在什么位置?作木字底。请小朋友们和独体字的“木”比一比,这次又有什么变化呢?同桌之间可以先互相说一说。

3.播放双机位的示范视频。学生试写。

(呈现“梨”字)你能找到几个避让的点吗?(重点表扬:找到利刀旁中竖勾避让长横的小朋友。哇,你的眼睛真亮,这么小的变化都看出来了。)

4.最后写2个梨,然后四人小组互相评一评整张作业纸,推选出一份最好的作业全班进行展示。(贴在展板上)

【设计意图:“梨”字教学,就是运用,就是验证。验证规律、验证审美,学生学会运用前面所学的书写规律、审视思想来书写,来品评;学生这节课的“生长”在“梨”的自主学习中提升到一个高度。】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提升书法文化

1.今天我们学写了“木、林、杏、梨”,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同一个木字,在不同的合体字里,所在的位置不同,它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这个木是多变的,在书写的时候,既要注意整体字形匀称,又要讲究部件和部件之间合理避让、巧妙穿插,这样我们的字才匀称、美观、和谐!

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2号作业纸,看一看木在不同的合体字里是怎么写的,请大家写一写。

2.课外延伸:(呈现甲骨文“森”的图片)这个字,你认识吗?怎么写呢?你能用今天的方法,试着写一写吗?可以先从整体字形入手,再关注笔画的变化、部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小小书法家作品展”的设计是为了学生学习书法注入温馨的动力,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习书的成就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可取之处:

一、看:重观察发现,指导学生细心地观察,让字“入眼”

本节课中,我多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做到有顺序,有交流,有一定的结论。例如,最初是要求学生观察楷书的“木”字的特点,交流得出横短竖长、撇捺舒展等一些基本特点。第二次提出观察要求。在教师示范了“林”字之后,让学生说说“好在哪里”。再次,让学生聚焦左右结构的结字规律,要整体字形匀称、合理避让、巧妙穿插。之后还有三次观察、四次观察,层层推进,要求明确,真正达到观其形的目的,让字入眼。

二、范:重技法指导,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让字“入心”

这节课中,除第一个“木”字,我没有范写外,其余三个字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示范指导。“木”字二年级学生是有基础的,而且竹西小学又是书法特色学校,教师没有范写也是想了解学生的书写基础。“林”和“梨”字教师在黑板上直接进行示范,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教师选用了超大规格的田字格。“杏”字,是利用视频进行双机位动态地观察运笔过程,学生观察得更真切;另外,每次学生练写时,教师都会循环播放示范视频,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再学习。

三、练:重动笔练习,教导学生反复练习,让字“入笔”

本节课,学生要练写“木”“林”“杏”“梨”4 个字,每个字练习4次,同时教师还准备了课外延伸归类后的6个字,作为机动时间的练习,可以说练习时间设计得较为充分,达到了李亮博士提出的硬笔教学要保证15分钟练习时间的要求。

四、评:重评价方法,诱导学生仔细比较,让字“入体”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自我评价、同桌互评、教师巡视点评、全班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形式多样。评价时注重方法的指导,二年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但缺乏逻辑,点评时,思维较散,多数学生更多关注的是细节笔画,没有结构意识,这也是影响学生书写的很大一个因素。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对字的评价初步形成从整体到细节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平时书写中的结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种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目标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的书法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强化,我相信,学生的书写、点评都会有质的飞跃。最后将学生作业布置成小小书法家作品展,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书写成就感。

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1.我的课堂应变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当学生在评价结构不正确的“梨”字环节,差不多是三分之二的孩子都说,这个好看。我当时愣了,处理的方法比较僵硬。课后回想,我可以追问孩子:“好在哪里?”这样,我就可以了解到孩子认为的“好”其实是笔画比较优美,随后,我就可以引导学生暂时不关注笔画,要聚焦结构,这样处理就更自然,学生的学和我的教更能有机融合,体现我的适时引导,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2.本节课,教师力求体现儿童立场,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写了较为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口诀”,但未能做到严谨工整,还需斟字酌句,精雕细琢。

J292.1

B

1005-6009(2017)69-0074-04

秦一玲,江苏省常州市朝阳桥小学(江苏常州,213000)书法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教育书协会员,常州市书法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结字合体整体
硬汉合体
隶书“接笔”论
回到中国古代书法现场的书法理论再探索——刘兆彬《秦汉简牍笔法与结字研究》序
为了定居火星,人类可与水熊虫“合体”?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石门铭》技法探微(二十)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书法“结字意识”的训练和培养(课堂实录)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