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金融创新的“空转”与突破点选择
2017-12-14西沐
文/西沐
中国艺术金融创新的“空转”与突破点选择
文/西沐*
明 王翚 萧寺晚晴 22×33.8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从“形态论”向“业态论”的转变,经历了投资需求(融资)、艺术+金融、金融工具论、艺术媒介论及艺术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等五个基本发展阶段,实现了从规模到结构的快速进化。这种快速的发展也积累了很多问题,我们不仅急需研究梳理与探索,更需要深化突破与发展路径的选择。
一、厘清艺术金融的基本定位与概念
1.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艺术金融不断生发的前提与基础。据统计,201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已达3000多亿,艺术品产业规模已经突破8000亿。
2.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沿着“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这一主线发展的结果。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瓶颈期,表现在艺术品市场的规模进入平台期,市场结构变化大,艺术品市场的治理没有突破,徘徊不前,市场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难以找到自我更新的能力。艺术品市场转型需要新动力的建构,而艺术金融的发展是这种新动力建构的关键。
清 翡翠玉雕
3.艺术金融的本质是一种特种金融服务,其出现是由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性决定的。可以说,艺术金融是针对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而进行的特种服务。由于艺术品及其资源与资源系统化过程的多元化、多样态,艺术品及其资源的非标准特性,艺术品及其资源使用价值的可复用性,艺术品及其资源价值提升需要依靠难以度量的发现来实现等特性,使艺术金融的服务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它需要专门的风险识别、风险监控等系统。
4.艺术金融的概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将艺术品资源化、资产化、金融化的服务过程与体系的总和,其核心是以艺术品资产为基础与纽带的投融资形式及其服务。当然,这种服务过程包括产品、方法、支撑体系等多种服务形式与体系。从学理上讲,艺术金融首先是一个新的形态,有自己独立的业态发展进化规律与特征,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艺术”+“金融”,也不能理解成艺术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而是指在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架构体系、金融化过程与运作体系、以艺术价值链构建为核心的产业形态体系,以及服务与支撑体系等形成的系统活动的总和。由此可见,艺术金融是围绕艺术资源资产化在艺术产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融资与服务过程。
5.艺术金融是一个新业态。艺术金融产业的不断发展,重点是实现艺术品的资源化、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由于存在产业本身、不同产业之间、内部要素与结构、产业分布与布局以及产业发展环境等多层面、多内容的问题,故而造成了研究对象较为复合,比较重要的是产业类型、结构、关联、组织、布局、政策等,核心是关注资源的配置及其相应态势的发展变化。其中,核心是促进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
二、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空转”趋势显现
1.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需求非常强
艺术金融的现实需求旺盛,中国艺术品的需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终端消费性需求、收藏性需求、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第一种是为了使用;第二种是为了满足兴趣与爱好;第三种是为了未来增值变现;第四种是为了短线炒作,快进快出。当下,不同需求状态都有明显的提升与发展。
事实上,在发达经济体中,股票、房地产与艺术品被称为三大投资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艺术品投资领域已经成为超发货币的重要资产配置出口。首先,随着人均GDP提升,人们的消费结构已进入了快速转型期,艺术品消费成为重要突破口。其次,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巨大,据测算将突破2万亿,目前释放出来仅3000多亿。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定价机制与退出机制存在问题,艺术金融创新发展已成为释放这一潜在需求的最重要动力。第三,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是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艺术品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又在成为高净值财富人群的重要选项,而在去年理财资产的近30万亿规模中,艺术品所占比例非常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中国艺术金融的关注度非常高
一是行业内关注度高,据不完全统计,参与艺术品投资的人群已将近1亿;二是媒体关注度高,并且持续;三是政府管理部门关注度高,并在积极探索治理的有效方法与路径;四是社会关注度高,很多艺术品圈内的事件都会演变为社会热点事件。
3.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非常快
2014年,中国艺术金融的总规模约220多亿元,2015年已达580多亿元,2016年更是达900多亿元,是2014年的4倍多。
4.传统金融体系参与度非常低
虽然传统金融业对艺术金融的发展也比较关注,但与迅速发展的艺术金融产业相比,它们的参与越来越显示出被边缘化的趋势。2014年,传统金融体系参与艺术金融的规模占中国艺术金融总规模约80%以上,2015年仅为40%左右,2016年更是降到不足25%,边缘化趋势非常明显。
5.创新的投机意味非常浓
在艺术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平台化交易与互联网艺术金融发展较快,特别是艺术品资产化的平台化交易发展迅猛。以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为例。这一模式兴起于2014年,到2015年即达1.5万亿交易规模,2016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3.9万亿。但这种迅猛发展脱离了市场与产业,泡沫较大,投机炒作成分大,政策风险显而易见,已形成交易规模大起大落的局面。
6.理论研究与前沿实践基本处于两张皮或自说自话阶段
很多研究与实践要么从艺术的视角进行,要么从金融的视角进行,两个视角的融合聚焦还没有形成强大共识。
综上,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在巨大需求的牵动下,规模迅速膨胀,但传统金融体系参与太少,创新体系的规模又在投机牵动下发展过快,沉淀与积累不够,规模结构畸形化、泡沫化倾向显现,出现了婴儿肥式的创新“空转”。创新“空转”趋势问题提醒人们,中国艺术金融增量创新有可能走向畸形,创新没有在核心形成突破,规模的形成带有一定的泡沫性与不可持续性。
我们认为,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空转”趋势。首先,是泛化倾向,脱离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主线,把一些外围创新当成重点,不谈核心突破,泛化艺术金融及其业态的发展。其次,是洋化倾向,遇到问题一味从发达国家搬模式、找解决方案。中国独特复杂的金融环境与艺术资源状况,决定了国外艺术金融的今天不是中国艺术金融的明天,中国的艺术金融需要在创新与借鉴过程中发展。第三,是焦虑急躁化倾向,热衷于一招制敌、一蹴而就的措施,投机意识浓厚,造成艺术金融业规模结构畸形,容易大起大落。
艺术金融创新探索的偏离化、边缘化与焦虑化,使发展出现“空转”趋势,这种“空转”趋势,说明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瓶颈明显。
三、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
1.艺术品市场基础薄弱、问题多
艺术品市场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会深刻反映在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面临三大问题:诚信机制建构问题、艺术品定价机制问题、交易秩序与退出机制建设问题等,核心是诚信机制建构。“三假”问题突出反映出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的难度,这些问题30多年并没有很好解决,甚至还出现不同形式的发展与积累,深刻地制约着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
2.艺术品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缺失、发育滞后
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的确权、鉴定、评估、集保等服务体系发育不良,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艺术品要素市场与艺术品资本市场发育滞后、产业支撑体系缺失,已成为我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另外,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研究与前沿的实践,一般都是由下而上努力推进,但缺少落地的体制与政策创新支撑,造成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探索难以形成大气候。
3.传统金融体系路径依赖严重、偏差明显,创新意愿不高
路径依赖一方面源于金融体系的服务惯性问题,另一方面,是对新路径风险识别方面的能力不足。当下,艺术金融大多延续传统的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路子,没有在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等核心领域进行创新与突破,所谓穿新鞋走老路。
4.前沿研究不足甚至空白
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及其选择能力有限,成功案例不丰富。前沿理论、前沿实践的研究提升以及产业与市场的支撑体系发育不畅、缓慢,已成为中国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性障碍与瓶颈。目前,不少关于艺术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还没有围绕或者触及艺术品及其资源这一核心领域,而是更多围绕外围领域去分析探索,很难从根本上发挥前沿的引领与推动作用。以此形成的相关案例数量有限,说服力不强,推广借鉴性差。
5.增量创新能力不足
主要表现是缺乏关键性的创新突破。目前,我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创新发展,大多在外围与边缘,至多是在产品层面探索。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的核心是推动艺术品资源资产化进程,即通过建立资产化综合服务平台推进艺术品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发展,以价值链建构为基础建设文化金融产业链,从而推动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趋势中,资产化是关键,金融化是核心。在资产化过程中,对资产的估值是关键,而估值的核心是定价。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中国艺术金融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有两个趋势性的问题值得注意:第一,艺术金融的创新难度较大,无论是风险识别还是风险控制,取得突破不容易。第二,经过多年发展,创新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缺少推动抓手与可以落地的路径。
四、关键突破点与中国艺术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
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面临“深化”的局面,今年我国经济发展有几个明确趋势值得关注:一是‘资产荒’,资金回报率下行或将成为新常态;二是财富管理需求呈现多元化;三是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等传统领域业务仍具结构性机会;四是资本市场股权投资占比上升;五是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信托业务需求渐增;六是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望爆发。这些趋势的存在,要求我们在关注艺术金融深化创新发展的同时,要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视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手段的深化,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取得突破。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1.理论方面以艺术品的“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主线为突破点,以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金融化为抓手,积极建构艺术金融的理论与学科体系,积极推进艺术金融创新实践的试验示范等前沿探索。
2.以艺术品标准为突破点,以艺术品鉴证备案为抓手,积极构建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治理并不成功,其原因可以罗列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缺乏治理工作的支点性的突破口,尤其是缺少手段、方法、抓手与契入点。鉴证溯源系统是围绕艺术品质量为中心的支撑服务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市场机制建构的市场经济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采用并行之有效的做法与体系。围绕艺术品质量管理推进艺术品鉴证溯源系统与体系的建构与深入实施,是建构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体系的重要切入点与基点。以艺术品质量管理为中心的艺术品鉴证溯源,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与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多作用。
明 陆治 种菊图 106.7×27.3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3.以保险、信托及其产品架构整合为突破点,以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为抓手,建构不同层次与样态的中国艺术品财富传承管理中心(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面对国内外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建立艺术品资产及财富管理的方法与通道,进行有效资产配置与财富传承管理,一方面推进财富管理的资产配置,另一方面在信托与保险架构下,推进家族财富从业务体系到产品体系的创新发展。
伴随着艺术品资产化进程,主动资产管理时代也已到来,它是跨界融合发展的趋势与结果。新的条件与机制的改变,要求金融产品的创新提升为常态。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以后,艺术品资产的优质特性被不断认知,艺术品资产越来越受到资产管理界的认同与关注。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实体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减少,实体企业已无法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同时,在数十年高速成长期中,人们已习惯了高额收益和刚性兑付的市场资金,亟需找到安全可靠的投资方向。各路投资机构和资金,包括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私募基金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P2P,都日渐感受到“资产荒”的寒意以及争夺优质资产的压力。
中国高端财富管理需求的快速扩张,为家族信托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这是艺术品资产及其财富管理的重要切入点。福布斯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中国的中高端富裕人群将达1,230万人,人均可投资资产将超过140万元。据《中国私人银行2016》 预 测,2015至 2020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金融资产年均增速约为15%,明显高于同期预设的6.5%GDP增速及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12%的增速。中国高端财富管理市场目前没有完全占有该市场,家族信托完全可以分得一杯羹。另外,金融体系在新一轮资产管理业务服务的战略架构中,正在进行战略性竞争。由于存在传统的渠道优势且社会公信度较高,银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领跑于其他机构,已成为国内财富管理业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特别在近年来,国内主要银行已从单一的商业银行向综合化金融集团转型,未来将推进构建集团架构下的大资管体系。随着投资者偏好不断分化,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券商等机构正在赢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资产管理市场多元化、复杂化趋势正在形成。尤其是保险业及其架构越来越被资产管理市场看好,随之进行一场新的资产管理市场的创新与布局。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品资产财富管理的进展成为新的亮点,围绕其进行战略布局正在成为金融体系中新的战略前沿。
4.以积极发展中国艺术金融的投融资问题为突破点,以大力发展艺术品资本市场为抓手,推动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新动力的形成与发展。在这一视角下,核心是推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进程,重点是发展股权投资市场(包括兼并、股权流转等)、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通过发展与壮大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有效实现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问题。当下艺术金融创新发展有两个重要方向,一是在资本市场上,还会发生更多购并与并购案例,也会有不少艺术金融企业在香港上市,可能下一步会看到更多的艺术企业在国内的主板和创业板以及新三板上市。二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机构跨界艺术界,进行资本融合。
明 董其昌 书法 32.1×23.2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明 陈淳 杂花图 32.5×57.3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5.以综合性服务平台为突破点,以预收购机制创新为抓手,大力创新艺术金融新业态的培育与产品体系的成长。近期新业态探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将带来更多的创新业态,特别是平台化+云服务+互联网+终端的整合,会进一步推动艺术电商移动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互联网艺术金融等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艺术金融中间产品平台,推动艺术金融资产化及其消费的业态不断丰富、不断向纵深发展;第二,围绕艺术产业企业上市(主板、创业板、新三板),或是以新三板为平台展开股权整合与并购业务,推动业态融合进程加快;第三,以P2P、艺术众筹为主体的互联网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正在起步,发展势头迅猛。
产品体系的成长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在艺术金融产品创新的结构方面,基金产品的发展是主要方向之一。虽然信托产品的发展遇到困难,但产业投资基金与股权投资基金不断兴起,有可能成为发展的重头戏。二是基于实物的标准化的艺术品电子化交易模式的产品,会进一步加大模式探索的力度。
6.以艺术金融支撑体系与科技融合为突破点,以支撑产业体系为抓手,大力发展艺术金融支撑产业的聚集发展。重点推动围绕支撑体系的技术创新不断形成产业聚集,为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提供重要支撑保障。艺术品鉴证溯源系统与体系进一步落实艺术品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技术基础的应用,为进一步推动艺术金融、产业跨界及新业态的不断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与保障,围绕艺术品鉴证溯源系统与体系,有望形成具有优势的产业聚集。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的综合服务平台技术、科技鉴定、鉴证备案技术与体系等的发展,不仅会催生新的业态,也会进一步推进这一进程的发展,形成艺术金融支撑产业的聚集,从而有力推动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
*本文作者西沐为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