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变化趋势分析*

2017-12-14金亮李达王勇雁陈丹丹刘辉郝殿晋陈宏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年6期
关键词:头孢哌酮鲍曼病区

金亮 李达 王勇雁 陈丹丹 刘辉 郝殿晋 陈宏伟

2012~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变化趋势分析*

金亮 李达 王勇雁 陈丹丹 刘辉 郝殿晋 陈宏伟

目的 对2012~2016年医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现状及耐药性进行调查,为感染监控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医院患者细菌培养标本中AB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的变迁趋势。结果 2012~2016年临床共分离AB 2 168株,分离率2012~2014年逐年上升,而2014~2016年则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分离的AB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分离AB阳性率较高的病区是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呼吸科、老年病科和骨科等,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70%,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2012~2016年AB的多重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虽然本院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率有下降趋势,但多重耐药率仍逐年上升,说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形势严峻,需引起各相关科室高度重视,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趋势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医院内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医疗环境及人体皮肤、粘膜,可引起肺炎、菌血症、泌尿系及伤口等组织和器官感染[1,2]。目前,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节节攀升[3],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给院感控制带来极大挑战。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流行趋势及耐药变迁情况,以期为控制医院感染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包括痰、全血、脑脊液、胸腹水、伤口分泌物,引流液、脓汁及中段尿等)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同一患者相同部位仅分析首次分离菌株。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卫计委临检中心。

2 仪器与试剂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及其配套试剂,包括革兰阴性菌(GN)鉴定卡、GN09药敏卡。细菌分离培养基、细菌药敏M-H培养基由郑州安图生物公司提供,抗菌药物纸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

3 细菌鉴定及药敏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采集、接种和培养分纯后,用VITEK 2 Compact 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由于GN09药敏卡中阿米卡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局限性,阿米卡星采用纸片扩散法,头孢哌酮/舒巴坦亦采用纸片扩散法,其折点参照头孢哌酮,2012~2013年结果判断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2标准,2014~2016年结果判断参照CLSI2014标准,同时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为质控对照菌株。

4 多重耐药的判定 多重耐药菌(MDR)定义为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或头孢曲松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四环素类(米诺环素)、甘酰胺类(替加环素)、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等3类或以上药物耐药[4]。泛耐药菌(XDR)定义为仅对1~2 种(主要为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对该菌种有潜在抗菌活性的药物敏感的菌株[5]。全耐药菌(PDR)定义为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菌株[4]。由于本院供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无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故针对目前实验室开展的药敏试验的所有抗菌药物,对至少3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列为MDR,将仅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的菌株列为XDR,将全部耐药的菌株归为PDR。

5 统计学处理 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采用WHO细菌耐药监测网提供的WHONET5.6软件。

结 果

1 AB总体分离情况 2012~2016年临床共分离AB 2 168株,分离率2012~2014年逐年上升,而2014~2016年则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

2 AB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 临床分离的AB主要来源于痰标本,2012~2016年痰标本的分离率为76.06%~82.62%,其他分离率较高的标本类型有分泌物、全血等。各标本类型的分离率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变化不明显,见表2。

表1 2012~2016年AB检出率(%)

表2 2012~2016年AB在各标本的分布及构成比

3 AB在各病区的分布 在全院57个临床病区中,分离AB阳性率较高的病区是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呼吸科、老年病科和骨科等,2012~2016年病区分布显示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的分离率波动上升,其余病区分离率有下降趋势。菌株病区分布见表3。4 AB的耐药率 将2012~2016年所有AB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70%,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似有下降趋势,但环丙沙星除2016年外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余抗菌药物2012~2016年的耐药率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变化不明显。见表4。

5 AB的多重耐药率 根据历年的药敏数据分析,2012~2016年AB的MDR、XDR和PDR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5。

表3 2012~2016年AB在各病区的分布及构成比

表4 2012~2016年AB的耐药率

表5 2012~2016年AB的多重耐药率[株(%)]

讨 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外界环境、紫外线、湿热和化学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6],在自然界、人体多部位、医院环境、各类医疗器材上定植率较高[7]。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在非发酵菌中,其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8]。本次调查结果分离率2012~2014年逐年上升,而2014~2016年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分析原因可能与近2年院感部门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环境监测等管理有关。本院2012~2016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数来源于痰标本,占76.06%~82.62%。临床病区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呼吸科和老年病科等,其中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的分离率波动上升,考虑原因可能为:一是这些病区的入院患者大多为重症,病情危急,其手术复杂,侵入性操作繁多等因素使得这些患者具有易感性;二是老年病科患者免疫力低下,老年患者病情反复,基础疾病严重,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其感染率不断上升;三是鲍曼不动杆菌可定植在口咽部,当抵抗力低下时进入呼吸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因而呼吸科的送检率较高,而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综合了以上三个因素,故分离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在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需重点加强以上病区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监控,院感部门和相关临床科室应高度重视。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9]。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主要为外排系统过表达和拓扑异构酶改变,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通过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如核转移酶、磷酸转移酶和乙酰转移酶)灭活该类药物[10]。多重耐药菌对同一抗菌药物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耐药机制,每种耐药机制对于总的耐药性可能由于菌株差异而有所不同[11],因此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分析本组调查数据,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70%,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头孢哌酮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舒巴坦能抑制多种β-内酰胺酶,同时,此复合制剂合用有协同作用[12],但其耐药率逐年上升,仍不容小觑。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均与近年此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大量应用有关。分析数据发现,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似有下降趋势,且有部分菌株仅对左氧氟沙星敏感,有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敏感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原因是由于外排泵加强了外排机制,而不是产生了碳青霉烯酶[13],相比左氧氟沙星的下降趋势,环丙沙星除2016年外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其余抗菌药物2012~2016年的耐药率有一定的波动,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不可盲目凭经验使用,以免治疗无效,导致病情的反复或加重。

综上所述,虽然本院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率有下降趋势,但多重耐药率仍旧逐年上升,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连续动态分析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趋势变迁,可以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单位一定时期的细菌菌谱和耐药性变化规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徐一鸣,王蓓,蒋晓飞. 2008至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 [J]. 检验医学,2014,29(3):245-248.

2 DURANTE-MANGONI E,ZARRILLI R. Global spread of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J]. Future microbiology,2011,6(4):407-422.

3 冯小玲,陈红梅. 广安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J]. 中外医疗,2014,(17):124-125.

4 FALAGAS M E,KOLETSI P K,BLIZIOTIS I A. The diversity of definitions of multidrug-resistant (MDR)and pandrug-resistant (PDR)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J].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2006,55(Pt 12):1619-1629.

5 CHAN M C,CHIU S K,HSUEH P R,et al. Risk factors for healthcare-associate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a casecontrol study [J]. PloS one,2014,9(1):e85973.

6 赵凤容,陆水英,张秀渝,等.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0):1310-1312.

7 李文青,吴伟元,卢月梅,等. 连续11年深圳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趋势分析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6):667-670.

8 胡付品. 2015年 CHINET 细菌耐药性监测 [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6,06(16):685-694.

9 VILA J,MARTI S,SANCHEZ-CESPEDES J.Porins,efflux pumps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J]. The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2007,59(6):1210-1215.

10 GORDON N C,WAREHAM D W.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echanisms of virulence and resistan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10,35(3):219-226.

11 陈川,范红,罗岚,等. 2006-2010年华西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趋势分析 [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5):352-356.

12 陈丽慧,申彩云.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的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127-128.

13 范学财,王勇,王晓红,等. 2012~2013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6):2192-2193.

Spectral Distribution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Its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Recent Five Years

JIN Liang,LI Da,WANG Yong-yan,et al.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First Hospital of Qinhuangdao,Qinhuangdao Hebei
0660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epidemic situa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its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s.Method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ased on the sample isolations and bacterial cultures from in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6.Results A total of 2168 bacterial strains were collected. The positive rate was found to annually increase from 2012 to 2014 but it showed a gradual decrease from 2014 to 2016. Clinical isolates of A. baumannii were mainly from sputum samples. The majority of isolates came from the critical care medicine,neurosurgery,pulmonary infections,orthopedics,and geriatrics. The resistance rate of A. baumannii to antibiotics that are currently used was as high as 70 percent. The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Cefoperazone was the lowest of all isolates. Conclusion The frequency of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seems to be rising in spite of the decreased A.baumannii isolation in the hospital surveyed,indicating an urgent need of clinician use of antibiotics based on sensitivity tes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Drug resistance Trend

R378 R969.3

A

1671-2587(2017)06-0585-05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16

*本课题受秦皇岛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502A078)资助

066000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金亮(1979–),女,满族,河北青龙人,副主任技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E-mail)jinliang611@aliyun.com。

2017-05-12)

(本文编辑:潘健)

猜你喜欢

头孢哌酮鲍曼病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某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喜庆的春节
TGC,MH和PB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