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凹叶厚朴不同覆盖方式育苗试验※

2017-12-14王丽霞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7年6期
关键词:主根侧根麦秸

王丽霞(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20)

凹叶厚朴不同覆盖方式育苗试验※

王丽霞(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20)

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 bilobaRehd.etWils.)为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零星分布于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湖南、重庆、贵州、广西、陕西、四川等地。凹叶厚朴树皮、花、果均可以入药;花大而美丽;材质轻软,纹理细密,是我国特有药、材两用经济树种。由于凹叶厚朴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遭到人类长期无节制地采集利用,野生资源已日益匮乏,目前该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随着市场对凹叶厚朴需求的不断增加,人工培育凹叶厚朴已成为解决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凹叶厚朴大田育苗出苗率低,严重制约了林农人工栽培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生产实际出发,对凹叶厚朴地膜覆盖播种育苗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实训基地(东经105°54′00″,北纬34°29′26″),海拔1160~1170m,黄绵土,有机质含量24.0g/kg,pH7.8;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7℃,≥10℃积温3 359.5℃,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 19.2℃;多年平均降水量531.00mm,多集中在7月、8月和9月份,年蒸发量1 290.5mm,湿润度0.41;无霜期185天,四季分明。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种子来源及处理 种子采自甘肃省陇南市康县。9~10月选择优质壮龄母树采种,果实采回后,摊放于通风阴凉处,待果荚开裂,取出种子,净种后混沙贮藏,次年春季播种。

2.1.2 地膜 采用规格为1 400mm 0.005mm的聚乙烯农用薄膜。

2.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地膜覆盖、麦秸覆盖和无覆盖3种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小区1 000粒种子,随机区组排列。

2.3 播种及苗期管理

2.3.1 整地与作床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条件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地做圃地。3月中旬整地作畦,畦高10cm、宽1.1m、长约10m、步道宽30cm,床面用8%的FeSO4水剂按1kg/m2的剂量进行消毒。

2.3.2 播种与覆盖 3月下旬,将沙藏种子取出,与细沙混合搓去蜡质层,然后置于室内催芽,当种子有30%发芽时即可播种。采用条播法,行距20~25cm、粒距7~8cm,覆土度约1.0cm,播后按照试验设计方法覆盖。地膜覆膜要做到平、直、紧、匀,四周严实;麦秸覆盖厚2~3cm,覆盖后浇水。5月中旬以后,当出苗50%以上时,地膜覆盖的于中午从畦两头揭开通风,傍晚盖上,连续几天后再全部揭去;麦秸覆盖的于每天早晚逐渐撤去。

2.3.3 田间管理 出苗期应防止鸟类刨食种子和啄食嫩芽。苗期要及时除草。苗木生长期追施氮肥1~3次,8月下旬后增施磷钾肥。各处理田间管理方法相同。

2.4 调查项目与方法

播种后统计出苗天数,田间出苗率=出苗数/播种量100%,出苗整齐后在各处理内随机抽取10株苗木,每隔10天用钢卷尺测量苗高,用游标卡尺量测地径,10月上旬调查主根长和大于2cm侧根数。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出苗率的影响

凹叶厚朴不同覆盖方式田间出苗率调查,见表1,由表中可以看出,地膜覆盖出苗天数最短,出苗率最大,无覆盖(对照)的出苗时间最长,出苗率最小。地膜覆盖比麦秸覆盖提前出苗6天,比无覆盖提前出苗11天,出苗率分别提高106.7%和26.4%。对表中出苗率数据反正统转换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田间出苗率(F0.01=64.844)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经多重比较,见表1。地膜覆盖、麦秸覆盖与不覆盖间均有极显著差异。由于覆盖一方面提高了土壤温度和湿度,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风雨侵蚀导致土壤板结和鼠、鸟害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既减少了种子损失,也较好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气透水状态,为种子发芽创造了良好的地下环境,故提高了出苗率。三种覆盖方式中,以地膜覆盖最好。

表1 凹叶厚朴不同覆盖方式苗木生长情况调查

3.2 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覆盖显著提高了苗木地上、地下部分生长,以地膜覆盖苗木各生长指标最大,无覆盖最小。地膜覆盖苗高比麦秸覆盖和不覆盖分别高出15.2%和19.8%cm、地径分别增长了29.2%和40.9%,主根长分别增长了3.7%和20.5%,侧根数分别增长了13.4%和44.3%。经方差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苗高(F0.01=29.465)、地径(F0.01=30.661)和侧根数(F0.01=12.178)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主根长(F0.05=6.769)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多重比较表明(表1),苗高、地径地膜覆盖与麦秸覆盖、无覆盖有极显著差异,而麦秸覆盖与无覆盖无差异;主根长、侧根数地膜覆盖、麦秸覆盖与无覆盖间有差异,而主根长地膜覆盖与麦秸覆盖无差异,侧根数麦秸覆盖与地膜覆盖和无覆盖无差异。由于出苗后地膜覆盖较好地满足了苗木生长对温度和水分的需求,因而苗木生长发育达到了较高水平;而麦秸覆盖由于较疏松,随着气温的升高,其保温保湿作用已很小,因而苗木地下部分生长与无覆盖差异不大。

3.3 对育苗成本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麦秸覆盖育苗成本最高,地膜覆盖成本最低,地膜覆盖育苗成本为麦秸覆盖的60.0%,为无覆盖的61.3%。虽然育苗初期地膜覆盖增加了地膜投入和人工费用,但从年苗木培育周期来看,节省了除草、浇水等人工费用,因而育苗成本大大降低。麦秸覆盖由于前期投入较大,而后期管理与无覆盖差异不大,因而育苗成本反而比无覆盖大。经测算地膜覆盖与无覆盖相比,每667m2年节约成本558元,每公顷可节约成本8370元,经济效益可观,见表2。

表2 不同覆盖方式苗木生产成本(2016年)

4 结论

4.1 在三种育苗方式中,地膜覆盖比无覆盖提前出苗11天,田间出苗率高出大田育苗1倍以上,与吴黎明等试验结论一致,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分别提高了19.8%、40.9%、20.5%和44.3%,增产效应明显。

4.2 地膜覆盖投资小,操作方便,在苗木生产过程中既减少了除草、浇水次数,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病害发生,与大田育苗相比,每公顷可节约成本8 370元,在北方干旱少雨地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有较高推广价值。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资助(2014B-131)

王丽霞(1973-),女,讲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主根侧根麦秸
NO 诱导IAA 和O2·-积累于侧根尖端促进水稻侧根生长
黄芪幼苗根系生长发育与GR24和IAA的关系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七主根形状分类方法研究
植物的“嘴巴”
踩麦秸
麦秸垛里藏温情
麦秸
灰树花菌渣用于板栗专用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初报
温暖的麦秸垛
硝态氮供应下植物侧根生长发育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