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高效循环流水养殖鳜鱼试验
2017-12-14余红喜凌武海任信林刘孝明钱克林
余红喜 ,凌武海 ,任信林 ,刘孝明 ,钱克林
(1.滁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安徽 滁州 239000;2.滁州市水产研究所,安徽 滁州 239000;3.滁州市南谯区长江水产良种繁育场,安徽 滁州 239000)
池塘高效循环流水养殖鳜鱼试验
余红喜1,凌武海1,任信林1,刘孝明2,钱克林3
(1.滁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安徽 滁州 239000;2.滁州市水产研究所,安徽 滁州 239000;3.滁州市南谯区长江水产良种繁育场,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池塘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由滁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引进,并于2015年在长江水产良种繁育场建设竣工了滁州市第一个循环流水养殖基地,并于当年投产养殖草鱼。目前,安徽地区该模式养殖品种有草鱼、斑点叉尾 、加州鲈鱼、黄颡鱼等,其中草鱼、斑点叉尾 养殖技术相对成熟,鳜鱼养殖成功案例未见报道。2016年,滁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在长江水产良种繁育场进行了鳜鱼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1 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总面积30×667m2,交通便利、进排水系统完善,水源为滁河水。池塘内建设有3个钢混结构的流水池,流水池规格为25.0m×5.0m×2.3m,水深1.8m。每个流水池上游安装推水增氧设备,鼓风机功率3kW,3台鼓风机并联接入主气管,流水池下游的集污池安装集污设备,推水端、集污池前后设置拦鱼栅,防止鱼逃逸。流水池外净化区种植苦草、藕等水生植物,用来净化污水。
2 鱼种放养
鱼种投放前,流水池养殖区进水端挂防撞网,防止鱼种在逆流顶水时撞伤。7月1日,选择一个流水池放养鳜鱼苗2万尾,规格5cm/尾,其他两个流水池分别放养青鱼和鲫鱼,三种鱼均为该场自行繁育。净化区适当搭配放养不同规格的花白鲢,用来净化水质。鱼种投放前用使用1%~3%食盐水浸洗5~10min。
3 饵料鱼投喂
饵料鱼采用外塘和净化区培育的适口草鱼、鲫鱼、鲢鳙鱼等,规格一般为鳜鱼体长的1/3~1/2,饵料鱼如规格不均匀,应用鱼筛将规格较大的饵料鱼筛除。投喂量视温度、摄食强度而定,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4~1∶5,每隔3~5d补充一次饵料鱼。该试验由于市场需要,在养殖后期适量减少了投喂量,以控制商品鳜规格。
4 日常管理
安排人员值班,观察鳜鱼的摄食、发病情况。早、晚监测水质变化,尤其是流水池下游溶氧量;每天根据观察水色或用抄网检查集污池底部的排污情况。定期检查鳜鱼生长情况,生长量、生长速度、体内脂肪沉积情况。定期检查供电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是否有破损、暴露、进水等情况,保持设施良好运行状态。
5 病害防治
在整套设备运行良好状态下,鳜鱼的病害极少发生,一般多是溶氧低、水质恶化时出现,保证高溶氧状态是鱼病防控的基础。重点防治水霉病、寄生虫病的危害,给药方法一般是:拌饲料投喂、停止流水、充气浸泡等。8月底,试验流水池发生过一次寄生虫病害,出现少量死鱼,施用硫酸铜后,病情得到控制。同时,要做好饵料鱼消毒工作,饵料鱼投放前用3%的食盐水消毒,防止带虫、带菌入池。
6 养殖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流水池养殖的鳜鱼平均规格为0.45kg/尾,产量为 8842.5kg,成活率 98%,饵料系数为3,单产为39.3kg/m3;净化区放养鱼类以当年繁育的花、白鲢夏花鱼种为主,产量预计在150kg/667m2,具体试验情况见表1。
该次试验,总投入为28.30万元,不含前期基础建设和设备折旧费用,鳜鱼平均成本为32元/kg;总产值44.21万元,纯收入为15.91万元。
表1 池塘高效循环流水养殖鳜鱼试验结果
7 小结
该试验证明了鳜鱼适合池塘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模式,试验鱼种成活率高,达98%,经过5个月的养殖,达到商品鱼规格。由于该养殖场周边市场对规格在0.40~0.75kg/尾的商品鳜需求较好,试验场自9月份开始减少投喂量以控制商品鳜上市规格,因此鳜鱼平均规格和产量仍有提高的潜力,待以后验证。
池塘高效循环流水养殖鳜鱼较传统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病害少、用药精准、成本低,试验仅8月底发生过一次车轮虫病,施用硫酸铜防治很快得以控制;二是饵料系数低、投喂方便,试验饵料鱼有草、鲫、鲢鳙鱼,其中以草鱼为主,饵料系数约为3;三是该模式养殖的商品鳜体质好、耐运输、不顶水,卖相好、价格高。
鉴于前期养殖经验,该系统排污设备对废弃固形物质的吸排效果较好,但已溶解到水体中的氮、磷等无法有效排出循环体系外,所以试验在净化区辅助种植苦草、藕等水生植物用来净化水质,效果较好。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9.003
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