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染控制及护理在呼吸道传染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7-12-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2期
关键词:传染病实验组评分

李 萍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感染控制及护理在呼吸道传染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 萍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目的研究探讨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感染控制与护理的方法与效果。结果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114例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有57例,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全面的感染控制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健康知识情况、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5%、42.1%,健康习惯养成率分别为93.0%、49.1%,自我保健意识分别为84.2%、43.9%,实验组均显著更优。结论针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与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程度与自我管理水平。

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控制;护理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并且威胁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肺结核、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1]。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14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感染控制与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14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的病例通过诊断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确诊或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并且经省、市专家组会诊确诊。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有57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8岁,最高72岁,年龄平均(54.2±7.5)岁;确诊病例18例,疑似病例39例;体温37.8~41.2 ℃,平均(39.2±1.2) ℃。实验组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9岁,最高73岁,年龄平均(56.1±6.9)岁;确诊病例19例,疑似病例38例;体温37.5~41.4 ℃,平均(39.6±1.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包括性别、年龄、体温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以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严格隔离制度,严密监测患者意识与生命体征,持续进行心电监测、测量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观察记录患者咳嗽的性质,痰液颜色和量,保证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重症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遵医嘱对体温38℃以上患者实施降温处置,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等。

1.2.2 实验组:实施全面感染控制、健康教育和重症护理。

1.2.2.1 感染控制:①防控与隔离:根据要求制定应急预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与考核;实施病区的分区管理,即确诊区管理与疑似病区管理,对确诊的患者可多人同住,但疑似患者须单间实施隔离。将病区分为三个部分: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与清洁区,设置好相应的缓冲带,做好标识。不予陪护、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全部的医疗器械执行“一用一消毒”。②防护措施:对出入隔离室、标本接触者、污染品处理、医疗废物处理人员都要实施二级防护[2]。强调手卫生管理,有完备的防护品。设立监督岗对进出隔离室的医护人员防护行为进行监督。同时要每天对隔离区工作人员进行体温监测(2次/天),一旦有异常要立刻报告并有效隔离治疗。③消毒措施: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重症患者安排入住负压病房护理。隔离区物品表面和地面严格消毒,并对终末消毒工作完善。重复使用物品在使用后要封存在双层包装袋中并用2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5 min),然后消毒。对所有的面罩、防护眼镜、氧气湿化瓶都要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然后清洁并干燥。听诊器、血压计在使用前后严格消毒,体温计做到专人专用等[3]。

1.2.2.2 护理措施:①加强基础护理:患者多饮水、及时更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针对高热患者采用药物或者物理降温;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发生褥疮、感染情况;对口腔使用生理盐水护理;针对腹泻患者要做好肛周护理,避免感染;加强患者营养,食用易消化半流质、流质饮食,对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采用鼻胃管将营养物质小量持续注入;咳嗽时嘱咐患者要捂住口鼻。②健康教育:患者都处于隔离状态,内心充满恐惧和寂寞,心理状况很差,食欲不振。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相关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相关书籍资料,让患者了解治疗与预防方法,并动员社会给予患者精神、物质上的支持、帮助。③重症监护:急性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地观察,持续进行心电监护等。对24 h出入量准确记录,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高热者(>38.5 ℃)实施物理或者解热止痛药降温。氧疗、机械通气等患者保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道湿化、定时监测气囊压力等避免起到损伤,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理,预防痰痂。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避免出现牵拉与脱出等情况。缓解期:对患者病情变化持续观察,注意生命体征,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等。实施胸部物理治疗,指导患者行腹式呼吸锻炼,加强营养,注意药物的使用与不良反应,做好患者的护理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对护理措施进行调整[4]。康复期:康复期要做好患者的护理,避免让将愈的急性病转为慢性病,或者引起复发,出现后遗症风。该阶段的护理重点在于让患者顺利的度过康复期,因此要做好饮食护理,增强患者免疫力,调节其心理状态,做好针对性的出院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在护理前与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分别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与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焦虑情况约严重。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后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并且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

2.2 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与自我管理情况: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5%、42.1%,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9.75,P<0.05);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健康习惯养成率分别为93.0%、49.1%,实验组健康习惯养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6.7,P<0.05);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分别为84.2%、43.9%,实验组自我保健意识更好(χ2=20.15,P<0.05)。

3 讨 论

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于对呼吸道传染病,人群的免疫力普遍缺乏,因此极易出现大范围的流行传播,重症患者则会发生呼吸衰竭和多器官损伤情况,最终致死。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建立并完善应急体系和护理流程是根本所在,通过及早的发现、隔离和诊断,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达到促进患者康复与改善预后的效果。针对患者要完善各项护理措施,让护理质量与护理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防控措施,在住院期间感染的患者仅为6.4%[3]。另有研究指出,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恐惧、绝望等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4]。

本次研究对57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感染控制与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且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分别达到82.5%、93.0%、84.2%。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与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程度与自我管理水平,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1] 史孪瑛.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283-284.

[2] 焦承玖.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19):159-160.

[3] 李琳琴,刘宝兰,徐芹珍.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2,25(6):203-204.

[4] 李晓燕.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956例防治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78-80.

R473.5

B

1671-8194(2017)32-0278-02

猜你喜欢

传染病实验组评分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Disorders of the brain-gut interaction and eating disorders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A2DS2评分与AIS-APS评分在预测卒中相关肺炎中的表现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