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脐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总结

2017-12-14夏清华邓美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3期
关键词:进针面瘫疗程

夏清华 邓美艳 刘 颖

(吉林省通化市中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

脐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总结

夏清华 邓美艳 刘 颖

(吉林省通化市中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

目的探讨脐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周围面瘫患者脐针结合常规针刺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总好转率为90.0%,对照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总好转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脐针;针刺;周围性面瘫;临床总结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及眼歪向健侧,中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过度劳作,脉络亏虚,机体正气虚弱,复感风寒影响面部脉络,因此导致气血瘀阻、经气运行失常,筋肉不受约束,筋脉功能失调,纵缓不受控制所致。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松弛、紧涩、迟滞,口角歪斜,鼓腮露齿,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病侧眼睑不能闭合。当代医学将面神经麻痹分为周围性及中枢性,周围性面瘫是面N本身发生的病理变化,其主要原因为免疫力低下或者细菌、病毒感染所导致,以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水肿、变性最常见。本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脐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方法与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现选取60例在本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男27例,女33例,年龄6~74岁,发病时间1 d~20个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参照贝政平主编的《内科疾病诊断标准》:①骤然发病;②口角歪斜,鼓腮露齿,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病侧眼睑不能闭合;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④舌前2/3味觉障碍,伴耳后乳突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感觉失常等,伴有不同程度听觉障碍;⑤排除由颅脑骨折、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等因素引起的面N损伤。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脐针结合常规针刺,脐针选取震位、离位、坤位(八方分类定位参《易经》的后天八卦图),常规针刺选取百会穴、攒竹穴、四白穴、迎香穴、翳风穴、下关穴、地仓穴、颊车穴、丝竹空、健侧合谷穴位,脐针选用规格为0.20 mm×25 mm的一次性针灸针,常规针刺选用0.25 mm×4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操作方法:患者仰卧,进针部位采用75%酒精消毒,以脐蕊为中心,向相应的脐壁斜刺,进针深度0.25~0.5寸,顺序为震、离、坤,其他穴位进针深度1寸,稍加捻转后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常规针刺选取百会穴、攒竹穴、四白穴、迎香穴、翳风穴、下关穴、地仓穴、颊车穴、丝竹空、健侧合谷穴位,选用0.25 mm×4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操作方法:患者仰卧,进针部位采用75%酒精消毒,进针深度1寸,稍加捻转后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参照孙红[1]所用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症状全部消失,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为痊愈;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基本恢复如常(面部肌肉运动时一部分肌肉稍有不适板滞)为显效;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留有部分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失常为好转;症状及体征均无缓解为无效。Port-mann评分[2]:通过评估患者的撅嘴、抬眉、示齿、鼓腮、闭眼、张大鼻孔等6个项目来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的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对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结 论

面瘫大多是因为风寒侵袭面部脉络,引起机体正气不足,经络之气运行不畅,气血失和、经筋不能得到滋养,纵缓不能自制而引起的。《灵柩.经筋》说:“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眥急不能卒视,治皆如右方也。”《灵柩.经筋》说:“足阳明之筋……。其病足中趾……引缺盆颊,卒口噼,急者,目不能和,热者筋不能收敛,眼不开,夹筋脉有寒,则急引夹移于口,有热则筋能弛纵,缓不能收敛,则僻。”故面瘫的治疗应坚持以治脾、胃为主,其他脏腑为辅的原则。其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其二、十二经络(阳经)皆上于面,胃经循经的起始点在面部的一侧,为其输眼部的肌组织;其三、脾主肌肉,脾的功能健全,面部气血供应充足,腠里紧密,皮肤的通透力适宜,抗御外邪的能力增强。针灸为祖国医学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常用手段,有提高机体正气、调节阴阳、疏通一身及面部经络、祛风散寒、使气血运行之效[3]。本研究采用脐针中的“健脾三针”,旨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加强脾气,以提高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3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7例。 综上所述,采用脐针结合常规针刺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状况下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针灸是临床上最佳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红.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24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23):66.

[2]裘胜.温针透刺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3)654-655.

[3]甘丽娇,沈文清,吴永红.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2):212-213.

R745

B

1671-8194(2017)33-0213-02

猜你喜欢

进针面瘫疗程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