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与1.5TMR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分析
2017-12-14刘雪芹
刘雪芹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CT室,江苏 沛县 221600)
多层螺旋CT与1.5TMR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分析
刘雪芹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CT室,江苏 沛县 22160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1.5TMR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资料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式设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前者行1.5T磁共振扫描,后者行128层螺旋CT扫描,观察两组动脉瘤检出率并分析两组病理确诊结果。结果研究组动脉瘤检出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30例患者术前经病理诊断颅内有48个动脉瘤,确诊44个,误诊4个;对照组30例患者术前经病理确诊出颅内有42个动脉瘤,确诊37个,误诊4个,漏诊1个。结论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较高诊断准确率,可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理想手段,具一定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1.5TMR;多层螺旋CT;颅内动脉瘤;价值
颅内动脉瘤属于常见神经外科疾病,具较高致残率与致死率,主要由于颅内一些血管出现异常导致,可能引发周围结构压迫、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伴随医疗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MR、CT具分辨率高、无创伤等特点被临床广泛应用[2]。本研究对选定的于本院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探究多层螺旋CT与1.5TMR的诊断价值,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资料,根据诊断方式设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32~69岁,平均(51.13±2.64)岁;研究组男女比例15∶15,年龄33~70岁,平均(51.27±2.70)岁;临床均表现为呕吐、疼痛等,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1.5TMR诊断,选择日本东芝公司提供的1.5T磁共振扫描仪,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部MRA与MRI成像,设置反转角、体素大小、重建体素大小、重建矩阵、TR、TE扫描参数分别为:20°、0.5 mm×0.87 mm×0.6 mm、0.312 mm、512、25 ms、6.9 ms,扫描时间为7~8 min;研究组选择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行增强扫描,层厚2.5 mm,获取容积数据后实施0.625 mm的层厚重建,对原始数据行MPR、MIP及VR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动脉瘤检出率,包括多发动脉瘤、单发动脉瘤;分析两组病理确诊结果;选择1位经验丰富医师分析1.5TMR与CT图像,记录病变周围情况、部位及形态,比较手术病理学及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选择统计软件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利用(±s)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用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来表示,以t检验两组间比较,当P<0.05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动脉瘤检出率对比:研究组30例动脉瘤患者中,4例多发,25例单发;对照组30例动脉瘤患者中,3例多发,20例单发,研究组动脉瘤检出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病理确诊结果分析:研究组30例患者术前经病理确诊出颅内有48个动脉瘤,确诊44个,误诊4个,其中1个由于患者颈内动脉的虹吸部突转弯所致,2个由于患者颅内血管重叠或走形迂曲所致,1个由于颈动脉的圆锥图形误诊是小动脉瘤;对照组30例患者术前经病理确诊出颅内有42个动脉瘤,确诊37个,误诊4个,漏诊1个。
表1 两组动脉瘤检出率对比[n(%)]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中最为常见的是高血压脑出血,其起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具较高致残率与致死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近年来,该疾病逐渐趋向于年轻化,对该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早日康复具重要作用[3-4]。本研究针对选定的于本院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与1.5TMR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本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检出4例多发动脉瘤,25例单发动脉瘤,检出率为96.67%,对照组检出3例多发动脉瘤,20例单发动脉瘤,检出率为76.67%,研究组动脉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相比1.5TMR,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检出率更高。原因可能如下:多层螺旋CT诊断具以下优势:具良好适应性,CT检查适用于老年、病情严重、身体状态欠佳等患者,对检查准确度不造成影响;操作方便,无明显并发症,创伤较小;可准确检查发硬患者的颅内情况,检查时间较短,节约治疗时间[5];CT检查的图像具可旋转、立体性的特征,可对颅骨间结构、周围组织与动脉瘤的关系进行准确反映,为临床进行手术提供了良好依据,从而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6]。
同时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术前经病理诊断颅内有48个动脉瘤,确诊44个,误诊4个;对照组术前经病理确诊出颅内有42个动脉瘤,确诊37个,误诊4个,漏诊1个。1.5TMR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信号较复杂,由于附壁血栓中的铁血黄素含量存在差异,且不同形态、大小的瘤体的血流情况存在异常,例如湍流可能影响信号的表现;<3 mm瘤体较难显示出来,由于瘤体自身信号存在多样性,其病变较小时,较难产生具有特征性信号表现,其常表现为等信号,辨别困难[7]。多层螺旋CT表现动脉瘤较简单,其行平扫过程中均是和血管相近略高或等密度,存在壁钙化情况时,其为蛋壳样、条状或点状的高密度影;行增强扫描时,表现为囊状或结节状强化高密度影[8]。多层螺旋CT技术逐渐发展,加之其图像处理软件丰富与完善,促使空间分辨率与图像质量提高,减少扫描时间;而伴随3.0T磁共振扫描技术逐渐成熟,开放多序列,促进图像质量,缩短了扫描时间从而提高了对动脉瘤的诊断效果;两种诊断方式各具特点,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状况选择适当检查方式。受时间、环境及样本等因素制约,本研究未对两组诊断特异度进行分析,有待临床加大样本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与1.5TMR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各具特点,但CT诊断准确率更高,具临床推广价值。
[1]葛德亮.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4,27(6):1455-1457.
[2]余茂军.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9):69-70.
[3]杨鹏.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5):2219-2220.
[4]莫少武,陈松,黄景茂,等.CT血管成像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J].华夏医学,2014,27(6):55-58.
[5]王晓玲,彭志毅,方凯,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8):547-550.
[6]吴桐,王凯,艾林,等.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5,6(5):339-342.
[7]邹文辉.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2):1348-1350.
[8]郑丹丹.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5,34(4):183-185.?
R739.41
B
1671-8194(2017)33-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