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7-12-14李宇凤
李宇凤
(沈阳市苏家屯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内三),辽宁 沈阳 110101)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李宇凤
(沈阳市苏家屯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内三),辽宁 沈阳 11010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沈阳市苏家屯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的方法,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世界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据WHO统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点提高,我国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国内研究资料显示我国的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仍高于心脏病及癌症[1]。其中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存在功能障碍,严重的影响了生活质量,大部分患者发生语言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2]。但是基于我国国情,我国在防治脑血管疾病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脑血管病目前仍是威胁我国城镇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急性脑梗死发病例数约占全部病例数的半数以上,据统计我国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每年新发病人数为100万以上,并且几乎所有的新发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我科应用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颇有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沈阳市孙家屯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50~78岁,平均(66.9±9.1)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59~79岁,平均(67.3±10.1)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所有纳入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均符合第4届中国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脑血管诊断标准[4]症状和理化检查符合急性脑梗死,并且满足以下条件:①首次发病或者患者既往有卒中病史痊愈者;②生活质量(Barthel 指数)不低于75 分,不影响本次发病的神经功能评分者;③48 h以内发病。
1.3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脑出血、脑挫裂伤的患者;②肿瘤患者;③不愿参加实验的患者;④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⑤药物过敏患者。
1.4 治疗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按照病情的需要予以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控制血糖、降低颅内眼、维持维持水液电解质平衡,调血脂同时检测生命体征等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予以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用药2周。
1.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2周期后临床疗效,参照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包括:评价意识、眼球运动情况、视野范围、面瘫情况、肢体的运动、等神经系统检查量表。疗效标准:痊愈:患者无病残,NIHSS与治疗前比较下降gt;90%。显效:患者的残程度3级及以下,NIHSS评分下降45%~90%。有效:患者的病残程度4级,NIHSS下降18%~44%;无效:病情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在治疗2个周期后NIHSS评分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试验结果(±s,分)
表1 两组患者试验结果(±s,分)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组别 NIHSS评分 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25.74±5.27 13.21±6.1*#80%[8,12,4]#对照组 26.21±6.1 19.87±5.1* 60%[8,8,2]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患者往往有后遗症。目前认为在脑梗死的治疗方面,自由基的清除是有效的保护脑组织的方法之一。依达拉奉是新一类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药物,因为其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和具有亲脂的特性,因此依达拉奉是临床中常用的切实有效的氧自由基清除药物,目前国内外文献均报道了,小分子药物依达拉奉有极强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保护神经元膜脂质减少过氧化反应,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恢复,起到了一定作用[5-7]。
本文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沈阳市苏家屯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应用依达拉奉和常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药物,结果显示应用依达拉奉在治疗2个周期后NIHSS评分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1]林存山,吴世政,张淑坤.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系统评价[J].青海医学院学报,2014,35(1):60-66.
[2]明秀,陈红,邱小鹰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1):103-105.
[3]王珊珊,韩健.天智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107-109.
[4]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5]黄丽明,王利芳.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121.
[6]Zhao Y,Zhao M,Li X,et a1.Correction:The predictivevalue of the boston acute stroke imaging scale(BASIS)in fl-cute ischemie strokepatients among Chinese population[J]PLOs One,2015,10(5):45.
[7]杨政,吴正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脑保护药依达拉奉[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 911-91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I Yu-fe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ujiatun Central Hospital, Shenyang China,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daravon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6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6 in Shenyang City, Sujiatun Central Hospital,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envelope method, 3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anti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30 cas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daravone. Observation of patients.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lt;0.05).ConclusionEdaravone is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effective, worthy of promotion.
Edaravon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
R743.3
B
1671-8194(2017)33-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