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飞行训练保障军民融合发展带来的启示
2017-12-14潘应雄
刘 卓,张 峻,潘应雄
(1.中国航空工业洪都,江西 南昌 330024;2.驻320厂军事代表室,江西 南昌330024)
国外军事飞行训练保障军民融合发展带来的启示
刘 卓1,张 峻2,潘应雄1
(1.中国航空工业洪都,江西 南昌 330024;2.驻320厂军事代表室,江西 南昌330024)
研究了训练投入大、难度高、保障性强的军事飞行训练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分析了国外军事飞行训练保障军民融合的发展特点,并从军事飞行训练体制、运作模式、教练装备三个层面探讨了军民融合带来的益处和启示。
军事飞行训练;教练装备;军民融合
0 引言
军事飞行训练是指根据部队军用飞机飞行员的培养需求,通过基础/理论教育、初级教练机飞行训练、基础教练机飞行训练、高级教练机飞行训练以及部队改装训练等教育训练手段和方法,使其具备驾驭先进作战飞机、执行作战任务能力的过程。军事飞行训练是航空兵部队战斗力生成和保持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其他类型训练相比,军事飞行训练有着显著的特殊性,如培训周期长、难度大、风险高、投入大、保障依赖性强等。同时,飞行作为飞行员在三维空间实施的一种集心理、生理、智能、技能高度融合的复杂活动,需要适应完全不同于地面的速度、高度、加速度变化和环境变化,认知多种知识,管理各种信息,掌握各项复杂的操作技能,执行多种任务。因此,有效的军事飞行训练活动必须依靠完整的飞行训练体制及配套教练机装备来保证。
军事飞行训练按内容一般分为地面训练和空中训练两部分,它对提高飞行人员的训练质量、缩短训练周期、降低训练成本、改善训练效益、保证飞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面训练方面主要有任务训练模拟器、飞行训练模拟器、维修训练模拟器、电化教室等辅助训练手段。在空中训练方面,根据飞行员训练过程所处阶段和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教练机大致可分为筛选/初级、基础、高级教练机、战斗入门教练机。此外,大部分战斗机都发展成了双座教练型,称为同型教练机。这是人们在长期军事飞行训练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出的经验,构成了世界大国航空兵飞行员训练的基本内涵。
1 国外军事飞行训练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军事飞行训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9年,世界上第一架军用教练机——双座莱特A型飞机交付部队用于飞行学员训练,1913年,最早专门设计的教练机——美国“阿佛罗”504-K诞生。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主战飞机不断更新换代,飞行训练也经历了多次发展变革。
1.1 第一阶段:由军方主导发展军事飞行训练
这一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
第一次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满足大量飞行员的训练需求,制造生产了大量的教练机。这一时期的作战飞机多采用活塞式发动机,飞行速度不大,飞行员基本采用一型教练机进行训练,教练机性能与战斗机的性能接近,如美国研制的教练机AT-6等。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末。喷气式军用飞机逐渐成为主流,其飞行速度大幅提升,飞机性能、操纵特性等方面与活塞飞机差别明显,原有的活塞式教练机无法满足喷气式飞机飞行员的训练要求,飞行员的训练被分为筛选/初级训练和高级训练两级,前者采用活塞式教练机,后者则选用喷气式教练机。用于高级训练的教练机多为现役喷气式战斗机改型,如1948年美国在F-80C战斗机基础上改装成的双座教练机T-33等。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后期。随着飞机造价和训练费用不断上涨,在原有的作战飞机基础上改装而成的教练机已不能满足要求,部分国家根据自身情况研制了专门的教练机。对于高级教练机,其飞行性能和系统功能与战斗机形成了合理衔接,可以很好地培养飞行员所需技能,如美国研制的T-38,法德合作研制的“阿尔发喷气”,英国研制的“鹰”式教练机。对于基础教练机,则使之与初级教练机、高级教练机形成良好衔接,如美国的T-37基础教练机。
1.2 第二阶段:由军方主导发展多专业训练,并逐步吸纳民用技术
这一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末持续到90年代末。
上世纪80年代,美军对飞行员训练效果和经济性进行研究,在其教练机总体规划中推行飞行员专业分轨训练体制。美空军认为,专业分轨训练体制不仅训练总费用低,更重要的是解决了飞行学员训练质量和数量的不足。为此,多个国家在成熟的民用飞机基础上改型发展轰运类教练机,用来训练多发喷气运输机、加油机飞行员。如美空军在比奇公司Beech 400基础上发展了T-1A轰运类教练机,英国空军在“Kingair 200”基础上发展了“空中国王”轰运类教练机。
1.3 第三阶段:由军方委托民间开展飞行训练,并发展国际联合飞行训练
这一阶段从本世纪初持续至今。1)委托民间开展筛选飞行训练
在委托民间开展筛选飞行训练方面,代表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等。美国空军飞行学员筛选飞行训练,由其空军教育训练司令部属的初始筛选飞行中心实施,通过与多斯航空有限公司(Doss)签订合同,采用多斯公司的DA-20等轻型螺旋桨教练机进行飞行学员筛选和培训,计划每年培养1300~1700名飞行学员。实践证明,美国民间航空俱乐部十分普及,为航空爱好者在体格、心理品质等方面适应飞行奠定了基础,这些年轻且符合飞行条件的人,在加入空军后,大部分都成为了尖子飞行员。
英国空军为减少军队编制,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其训练机构的装备、人员尽量从地方租用、聘用。如“萤火虫”、“导师”等筛选教练机大部分是从地方航空公司租借。飞行学员预选由皇家空军学院所属的招生中心面向全国招生,通过与地方高等教育的紧密结合,吸引大学毕业有志到空军服役的学生参加。英国空军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飞行员不仅接受了正规高等教育,具备良好的飞行潜力,在入伍前就掌握了初级飞行技术,而且热爱飞行事业,入伍后,他们的飞行事业心将更加坚定。有不少国家的空军经常为部队飞行员大量流失伤脑筋,但英国空军却很少遇到这样的问题。
德国则利用其他国家的军事训练基地、德国空军境外训练中心以及民航培训机构,采用联合、独立、委培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培训飞行人员。德国空军飞行学员初级飞行训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古特异飞行培训中心实施(该中心由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负责运营),采用G120A筛选/初级教练机。随着德国飞行人才数量紧缺,德国空军与民航都在争夺飞行人才,面对新挑战,德国空军采取了这种更合理的选拔方法提高竞争力,从而保证飞行人员训练的高成才率。
2)发展国际联合飞行训练
在发展国际联合飞行训练方面,代表项目有欧洲-北约联合喷气机飞行员训练项目(ENJJP)、欧洲高级喷气机飞行员训练项目(AEJPT)、加拿大北约训练项目(NFTC)。欧洲-北约联合喷气机飞行员训练项目(ENJJP)参与国有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13国,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谢泼德空军基地实施,学员需在此接受美国空军教官和来自欧洲盟国空军教官的培训指导,使用T-6A基础教练机进行飞行训练,然后再换装T-38高级教练机进一步训练,力争达到战斗机飞行员的标准。欧洲高级喷气机飞行员训练项目(AEJPT)由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国空军共同参与,目的是要建立一支由大约150架教练机组成的联合飞行大队,部署在几个欧洲基地,可为合作国节省高达50%的训练费用。加拿大北约训练项目(NFTC)主要参与国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阿联酋和英国等8国,项目由加拿大空军与民间承包商鲍姆巴蒂尔公司、齐娄那飞行器公司、加拿大直升机公司,以及加拿大基地运营商和地面训练/模拟器专业厂商——亚特兰蒂丝系统国际公司联合建立。
1.4 第四阶段:军方采购教练装备并组织训练向直接采购飞行训练服务转变
为节省训练保障的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未来军事飞行训练将跟随用户需求向低成本训练方向发展,教练装备生产商将由供应商向训练服务商转变、由生产教练装备向提供飞行训练服务转变。通过用户采购训练飞行小时,系统地提供训练保障,从而减少各环节的不确定因素。以美国洛·马公司引领的飞行训练系统供应商为代表,从飞行学员输入开始,以合格的空中战斗员输出结束,为不同用户或不同作战部门提供高训练质量、低训练费用的飞行训练系统解决方案。
2 国外军事飞行训练的发展特点
1)飞行训练军民融合发展
为了“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果”,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空军与地方企业合作,将一系列的飞行训练保障非核心业务委托地方企业来完成。飞行训练军民融合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1)减少军队编制,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飞行训练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地方企业、航空公司委托培训飞行学员或准飞行学员,有利于精简训练机构,优化军队编制,节约经费。
(2)有助于提升生源质量,批量培养高素质飞行人才。通过与地方高校、地方企业等融合发展,可以优中选优,吸引有志青年学生到空军服役,有助于提升整体飞行员综合素质,坚定从事空军事业的理想,稳定人才队伍。
(3)合理利用训练资源,综合提升训练效益。通过与地方高校、地方企业融合发展,以武器装备生产单位为主体,充分发挥地方飞行训练保障力量、人才和技术优势,提升训练效益。
2)运作模式军民融合发展
运作模式的军民融合发展,由以往的部队采办教练装备、部队培养战斗力,向部队采办教练装备、地方企业保障教练装备过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地方企业采办和保障教练装备向部队输送战斗力。运作模式转变具有以下优势:
(1)可大幅度降低人员和训练运营费用。原有的航校运营及地勤人员的工作由教练装备制造/服务商提供,可以大幅减少军费开支,同时可让更加熟悉装备的人从事装备保障工作。
(2)可大幅度降低综合保障费用。国外由军方采购的备件、大修等费用均可由教练装备制造/服务商承担,可以减少备件闲置和中间环节,提高维修效益。
(3)可使训练费用显性化,革除壁垒。传统的采购装备模式往往存在采购费用低但保障费用巨大,而教练装备的真正费用开支是每飞行小时费用,转变成用户采购飞行小时后,可以减少各环节的不确定因素,使训练费用显性化。
3)教练装备军民融合发展
根据军事飞行训练对教练装备发展的牵引,教练装备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实现训练效益最大化,将按一机多型的思路发展,即同一平台可以满足军民等多种用途。例如,在发展初级教练机时,要考虑通用航空市场;在发展基础、高级教练机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客户需求,实现本国交付、外贸市场、国际联合训练的教练装备租赁租用市场的并行发展;甚至在发展某些教练机时,还应考虑民用商业航空市场。这些教练装备的军民融合发展,需要专业的教练装备制造/服务商进行强有力的支撑。军事飞行训练教练装备军民融合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1)扩大教练装备市场规模,增加研制资金储备。教练装备军民融合发展使教练装备市场得到扩展,使教练装备系列化、规模化成为现实,为后续教练装备不断发展,持续提供飞行训练服务保障及有效的资金支撑。
(2)有助于国际飞行训练交流,提升训练效益。通过国际联合训练,租赁租用教练装备,聘用多国飞行教官,在节省训练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的同时,提升了训练质量。如欧洲高级喷气机飞行员训练项目(AEJPT)计划采用意大利M346高级教练机进行多国飞行员训练。
(3)为飞行训练军民融合和运作模式军民融合奠定教练装备基础。军民融合发展的军事飞行训练教练装备,为民间筛选、军方委托培养、国际联合训练等提供了统一的教练装备,为军事飞行训练保障的军民融合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带来的启示
综合国外百年的军事飞行训练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军民融合发展军事飞行训练保障是进一步提高军事飞行训练效益,降低军事飞行训练成本的必由之路。
1)在军事飞行训练体制方面,应注重训练体制的简洁化、实用化,尽量降低体制繁复带来的军事资源浪费,筛选、初级阶段可逐步向民间化培养;运输类飞行员向民航化培养等,实现全国飞行训练资源合理配置、军民资源合理运用,从而实现飞行训练效益最大化。
2)在训练模式方面,应注重从过去的军方采购教练装备、维护教练装备、保障训练、承担后勤服务的训练模式,向军方直接向民间训练服务供应商采购训练小时转变,从而实现大幅度降低人员和训练运营费用、降低综合保障费用、缩减军方不必要的规模。为达到训练模式的军民融合,需要注重民间训练服务供应商的全方位发展,使其逐步从装备研制单位向训练服务单位进行转变,为未来训练模式军民融合奠定物质基础。
3)在教练装备方面,应注重同一教练装备平台兼顾军民等多种用途需求的设计技术发展,开展兼顾军民需求的装备设计技术的相关预研,为发展同时满足军民教练装备提供技术保障。
4 结语
军事飞行训练保障军民融合发展是突破现有军事飞行训练效益提升瓶颈的重要方法和发展方向。军事飞行训练要实现“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合理利用资源,通过军民融合、军民整合,从训练体制、训练运作模式、教练装备研制等三个层面实现逐步融合,从而达到全方位提升飞行训练效益,节约国家飞行训练成本、节省军费开支的最终目的。
>>>作者简介
刘卓,男,1981年7月出生,2004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飞机总体设计。
Inspiration from the Civil-military Inosculation Development of Foreign Military Flight Training
Liu Zhuo1,Zhang Jun2,Pan Yingxiong1
(1.AVIC-HONGDU,Nanchang,Jiangxi,330024;2.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320 Factory,Nanchang Jiangxi,330024)
It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military pilot training,which owns such high cost,difficulty and logistics.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civil-military inosculation development in other Airforce would takes an advantage in pilot training system,operation model and aircraft trainer’progress.
Military flight training;Aircraft trainer;Civil-military inosculation
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