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我们的进取之路
2017-12-13张聪
张聪
摘要:忆往事,心潮澎湃;看今朝,拼搏进取!清晨,每当踏着振奋人心的乐曲迈进哈密市伊州区第四中学,我们的脚步跟着乐曲一起前进。从那一刻起,“四中人”忙碌而紧张的战斗就开始了,无论披星戴月,无论困难重重,“四中人”的脚步从未慢下来。
关键词:教改;进取
在我看来,虽然我们在原先教学中强调了三维目标,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但在考试之前我们教师依然担忧学生成绩。其实,我们不仅担忧的是成绩,最担心的还是学生是否会利用在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就拿语文来说,每节课或每篇课文所要渗透的文学价值、情感价值是有所不同的,而如果光靠老师的“灌输”和“硬塞”,学生根本记不住,也不肯对本来很有意思和性情陶冶的知识产生兴趣。该如何在课堂上让教学资源主动生成呢?教改有成效呢?
一、先发展,重创新。
哈密市伊州区第四中学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力求创新,只为促进学校更好发展。我校自实施“8·333”教改模式以来,许许多多的四中人都量力而行。当走过哈密市第四中学每一个教室时,你都会不经意被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口若悬河站主持课堂、学生智慧展示在教室四周白板、学生积极踊跃抢答、学生争先恐后的为小组递增分数、小组协作努力共进……此时的你不禁会问到:“‘一言堂的老师呢?”是啊,过去的课堂上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
如今老师已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合作者,每节课的精彩纷呈是由学生演绎的。八(9)班的熊旭东同学,刚开始展示,声音很小,到后来展示时,抢着当主持人。这种“8·333”课堂模式方式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有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放手让学生去展示,而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这次“8·333小组联动、高效课堂”的课改教学,真的转变了我们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让我切身感受到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强烈,百分之百的同学都能动起来,每节语文课都是在朗朗的读书中度过,或者是在同学们畅所欲言,意犹未尽时结束。
二、促真情,写实感。
语文课堂就是学生的课堂,就是情感的交流所。无论是记叙文还是古诗及口语交际,大多都是有一定情节,就相当于一个故事。那么这样的故事单靠课堂中的时间学习,即使再怎么绘声绘色,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感到疲惫的。于是,20分钟为合作探究及精讲部分。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再现故事的整个情节。此想法一说出,学生都积极参与。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在如此热情之下,我规定他们只能选择课本上的故事情节。目的是先立足课本,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对故事中表现人物的性格有大致理解,而后再精讲。
在学习高尔基《海燕》的课文时,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有些句子和情节是很难理解。为了让孩子更好把握文章的脉络。八(9)班的学生进行了小品表演。当我走进教室时,道具已摆在讲台上,四周依次排开,中间留出了很大的空地,供同学们表演。两位主持人(学生)走上讲台:“亲爱的张老师,各位同学们,我们期盼已久的课本剧《海燕》即将开始……请第一组表演。”掌声如雷。于是,海燕(陈张阳扮演)和企鹅(杜名昊扮演)上场了。
海燕在大海上快速的飞翔,海燕(陈张阳)昂起高昂的头,双手伸直在做着飞舞的动作,表情是微笑的。扮演企鹅的同学则是移动着肥胖的身体,表情惊恐,躲在岩石旁(道具桌子)。海燕大声的叫着,还说着:“暴风雨来吧!我不怕。你们这些胆小的企鹅,就会躲在安乐窝里!你们享受不了暴风雨的快乐!”
“真像!”
不知誰冒出了一句,同学们醒悟过来了,报以热烈的掌声。
精彩的表演来自精心的准备。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七个小组运用各自的表演方式把文中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舞台上,浸透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让他们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着文中的形象。每一位同学的表演都让我们刻骨铭心。这五彩缤纷的快乐世界就是我们的学生给我们带来的。看到这些,您还能忽略学生的存在吗?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这样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还可以体现小组中的团结及参与意识。
在学生展示后,海燕(陈张阳扮演)和企鹅(杜名昊扮演),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燕的形象和文中的比喻。
在诗歌《秋天》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如,让学生回忆我们哈密的棉花地,走过田间地头你发现了什么?在田间劳动中搬运哈密瓜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在采摘又红又大的哈密大枣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呢?让学生感受到秋天丰收的喜悦,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陶冶情趣和开阔视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弄清课文包容的科技、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诸多内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课本内容结构进行梳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情景教学中。
我们学校是一所重点中学,尤其实行“8·333”课堂模式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很多不同。每位教师又要自己独特的风格,自己的闪光点。“三个臭皮
匠,顶个诸葛亮”,上课的老师在自己钻研,自己上课的同时,又听取另外老师的课,当我看到赵琰老师的《在沙漠中心》的成功之处以及自己的上这课的失败之处,就反思自己在教学准备上的不足,也会反思自己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失误,及时调整自己以后的教学,这样的效果远比哪位教师给我的指点强,更比只听一位教师的课强的多。
三、今朝改,促学生。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为一节课设计总是“老生常谈”,学生感到枯燥,我们更是索然无味。可是,我们语文老师意识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重要,而且实践后成效是显著的。
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求异、探究,捕捉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开发创新、互参互动、主动探究的目的。例如在《陈太丘与友期》课前展示中,两位学生异口同声提出:“‘尊君在不不应念‘fǒu”。此时,另一组一名学生就抢着解答:“‘不在本文是通假字,通‘否,通假字是文言文现象之一。”其余学生给予答案的肯定,简单明了的回答,让不明白的学生即刻顿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展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地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在课堂中,我有时也用设疑刺激法即对课文内容进行处理,用新的形式来刺激兴趣。如在讲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可设置谜面:“蜜蜂”,打曲中句子(谜底:峰峦如聚)。这样使学生豁然开朗,妙趣横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刺激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诗词中,讲黄昏与中国人的日暮情思时,我从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学生们感受到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境,多了一层游子思乡和家园落日的温馨的情感。
在每堂课学习结束时,老师惯常而生硬的总结已销声匿迹,有的只是学生的妙语连珠和精彩纷呈。例如,在《岳阳楼记》教学中,我的学生以对联、律诗、续写、人物感言等多种形式来总结个人课堂收获,这比以往单一的教师总结有趣地多、深刻地多,更重要的是学生以听、说、读、写的不同方式提高了语文素养。
课改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让我为学生的每次成长惊叹不已。“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学生们如缕缕灿烂、温暖的阳光,照亮我的心灵,开启我的双眼,让我悉心感知课改中的快乐和温馨。
我们每位四中人正在为伟大祖国“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大好局面奋斗着。正如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今朝改革,只为促发展;今朝改革,只为砺学生。改革虽很累,但学生受益,那么我们每位四中人就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