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
2017-12-13张涛
摘 要:我国的就业形势因为民办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而变得越来越严峻。这种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其原因就是民办高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上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说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同样重要。该篇文章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教师综合素质以及学校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等问题展开的讨论与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解决方法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关注。民办高校的自创的教学模式和良好的教学设施都要优于公立高校,但是就业率却远远低于公立高校。在日渐紧张的就业环境下,要培养优秀人才,解决就业问题,就要有积极的解决态度,去探索新的就业指导方法。
一、民办高校重视就业问题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高质量的稳定发展示毕业生高校就业的前提。现在的许多民办高校都将工作重心放在招生上,把扩大招生作为工作核心,反而忽略了就业指导。这就导致,毕业生对自己能力认识不足,对社会就业状况不了解,只有大学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这些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正是民办高校要重视和解决的,不断的完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率,让大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能真正的和公立高校比肩,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导致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1.不重视就业指导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为了自生的发展把工作重心放在招生上,忽视了就业指导,这让毕业生在面临毕业时还是迷茫的,不知道适合自己的路在哪。对毕业生怎样找工作,面试技巧,如何转变身份等这些问题的教育都停留在理论教育,教育形式也只是在临近毕业的短暂的时间内进行的,对初入大学的新生也没有进行一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高校内师资力量不足,并且还存在教师身兼数职,这让教师的教学时间大大减少,导致教师的准备不够充分,让教授范围限制在了信息传递上,这样的课堂极其枯燥且无效,大大减少了课堂效率。
2.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低
进入学费高昂的民办高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高考失利落榜,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的民办高校,往往这些学生对自己没有很大的信心,并且他们的自我约束的能力也是不堪一击的,这也就造成了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方面出现消极的抵触情绪,“铁饭碗”是很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工作,这种观念深入他们的思想,导致他们用自己的短板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生存下来。正是由于学生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认知,不能约束好自己,在学校里也没有得到就业方面的引导,以至于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不懂得提升自我为以后的工作进行准备,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受到挫折,被打击的萎靡不振,消极怠工,甚至成为“啃老族”。因此要想让学生全面发展,尽快的融入适应社会,我国民办高校必须要不断的去修正完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3.社会大环境对民办高校就业的影响
就目前来看,我国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再加上退役军人自己失业工人等等各种就业人员,导致市场就业竞争不断的增加,愈演愈烈,这不断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并且如今很多的企业要求“985”“211”的毕业生,换言之,企业在选择人员时,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是处于劣势的。从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来看,公办高校的毕业生各方面的能力优于民办高校,从而导致企业更偏向于名牌高校毕业生,也因此不重视民办高校的毕业生。
三、民办高校就业指导的对策研究
1.加强对就业指导的重视度。
民办高校要着重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学校要掌握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需求的人才,并且能够掌握就业工作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积极落实改善毕业生就业的计划以及各种教学制度,能够将就业指导的工作落到实处。院校主要以高层的领导为主,各个系部的主任和老师积极辅助领导建立就业指导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将各项工作做好落实,能够实现由领导主抓就业,有关部门筹划兼顾全局,各个院系积极参与。不断修整和完善教学制度,调整教学计划,给毕业生一个明确的毕业前途。
2.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引。
在大学期间,学校应当时刻贯穿职业规划指导,因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所谓职业生涯的规划,是针对整合人生职业所设定的一个长久的计划,这种规划是针对每个人独特的不同的,它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进行统一的整理,通过当代社会的发发展需求,通过学生自身的能力不同,来对学生设定明确的未来从事职业的目标。
针对与学生进入大学时段的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应当侧重划分为三个周期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大一,应当加强针对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为主,同时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用性,并引导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兴趣。第二个阶段为大二,经过大一一年的引导,学生自身已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并且已经收获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因此,这一年学校应当加强针对专业方面的实训,让学生不仅仅是学在书本里,为面临社会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并且学生自身应当尽能力考取证书,这也会是未来选择职业的一个优势。第三个阶段为大三,大三阶段应当结合学生自身能力和专业就业特点,争取引导学生为毕业个人职业方向的规划做好调整,让学生不走弯路,尽可能的培养学生自身能力。
学校应当在针对学生就业进行正确的指導,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做准备。其次,应当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贯彻实践能力大于理论知识的主要思想,培养学生自身的新思路,并且重点支持学生自主创业。
另外,随着现在社会的激烈竞争,学校到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学生面对即将走向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学校应当通过正确方式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让学生勇敢面对。有些学生会面对就业压力,感到不安逃避,学校应当普及求职技巧,让学生正常面对就业的一切困难以及问题,并且重视形式与政策课程,让学生针对就业信息理解透彻。
3.拓宽就业渠道,多途径、多角度地为毕业生寻求就业机会。
(1)扩大学校影响力,吸引企业走进校园开办招聘会。
当今社会,虽然民办院校教学质量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却在就业方面相比公办院校偏低,大多数企业的挑选范围仍然在公办学院范围,这严重导致了民办院校学生就业率偏差大,针对这一因素,学校应该要加强与外界企业的沟通与配合,确保企业进去校园,了解学生,为各专业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对于企业应当做好一切配合,以促进学生成功进入合适的企业为前提。
(2)利用在岗教师、领导等人脉资源,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学校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应届生就业工作,多方面多角度的与学生共享信息资源,并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一定程度上往届毕业生也会提供合适的招聘信息及工作机会,以此来帮助母校实现更好的发展。
学校应当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学生的共享资源问题,并在谋求学校更好发展的基础上向往届毕业生提供合适的招聘信息和工作机会,鼓励广大教师积极解决应届生毕业就业问题,向优秀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人才。
(3)开展校企合作,积极考察企业并与其
学校应当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开启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大学期间开设特定的职业技能培训专课,来培养能够直接适应企业立即型工作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民办高校的就业率,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
4.建立完善的跟踪调查机制。
跟踪调查机制反映着高校对就业改革的重视,民办高校之所以有着广阔的就业范围,是因为自身的自主就业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跟踪调查机制一方面是为了给应届毕业生提供超前的就业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巩固前期就业指导的基础,可通过校企对话、邮件沟通等渠道跟踪调查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这种方式不仅便于与高校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也为以后学校能够为就业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经验,进一步增加企业对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肯定,从而提高就业率。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从某一方面来讲,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直接决定了校方向企业输送人才的品质,唯有提高学校软硬件设施,方能提高学校就业率。硬件设施主要指,教学所用到的专用授课设备,如多媒体器材,招聘会大厅及咨询办公室场所等,并培养专业化的指导教师,嚴格考查就业指导教师的就业指导水准,并鼓励教师以新形式下的“职业代理人”身份为学生指导就业工作。总而言之,高校的就业率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不断的改革就业指导模式,并贯之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将就业和教学模式相互结合,为学生的就业持负责的态度,使学生为自己的工作满意。只有将就业指导放在教学的首位,才能更近一步了解社会市场及企业的要求,才能为建设起富强文明的社会体系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曾泽鑫.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
[2]刘科荣,邱瑞玲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趋势[J].高教探索,2006,(3)
作者简介:
张涛198909男,汉族,郑州科技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