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的思南
2017-12-13陈有仓
陈有仓
从梵净山到千户苗寨有一段距离,我们就把途中寄宿的地方选在了思南。车从高速公路开出,到达西南县城时,夜幕已经降临,夜色中,乌江浩浩荡荡地奔流着,虽不见真容,但我仿佛感觉到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江的上面,那座灯光璀璨的“乌江三桥”夺人眼球。离桥不远处,我们停稳车,迫不及待地去拍摄灯光迷离的大桥连同灯光辉映的江水,还有千米外的半空中闪烁着的灯光。我猜想,半空中闪耀的灯光大概是一座小庙。小庙是由断断续续的暗淡灯火由下而上串联成一条线,也许这是从山底通往山顶小庙处的路吧!
跨过大桥,车驶进县城,放眼望去,万家灯火纵横交错,由低处向高处阶递延伸。这是一座沿江边的山势而建的城市吗?我的心中不由生出几多疑问。夜色中我们无法得到答案。路过三岔口时,一座招牌醒目的宾馆进入眼帘。住下吧,可我们的游兴未减,想着到老街去看看。询问一位中年男子,他说,往前走,不远处就是老街,那儿是单行道,车进不去。
他的回答很热情。从话语中我立刻想起了常在央视中播放的广告语,贵州山美水美人更美。当然广告中出现的是美女,这是从视角而言。当我穿过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第一次跨入贵州大地,走进梵净山时,就感觉到了这里的山美。这让我更有了看贵州山水的信心。而来到思南,尽管黑夜中伸手不见五指,但夜色中我面对宽大的江水感觉到了这里的水美。当我们问询路时,那男子的热情回答,又让我感受到了这里的人美。人美不光是外表美,而在于人的内在美。
道别了中年男子,我们开车沿路往前走,车左拐右拐,上了一山坡,可怎么也没见着老街的踪影。我们意识到走错路了,便掉转车头往回走,继续寻找。结果,像闯迷宫一样,既没有找到老街,又没找到先前看见的那个宾馆。这是方向感的错误。这是陌路上的无奈和尴尬。继续往前走,车又跨过了一座与开始跨过的那座大桥相似却灯光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的大桥,在路边找到了一家宾馆登记住宿后,我们才找饭馆来满足胃的需求。
夜晚走到陌生的地方,我们又不知住在了县城的哪个地方,找了几家就餐的地方,却没找到一家满意的,于是,索性走进一家超市买了方便面带回去充饥。
走出超市,我们沿着江边的人行道行走。夜色中平缓的江水像一匹悠长的彩缎,江里倒映的灯光一丝丝、一缕缕,似飘带在舞动,不时一叶小舟划来打了个旋又划去,深陷而凸起的弧线把平缓的江面撕搅成碎缎。江边层层而起,一直延伸到蔚蓝天幕上的迷离灯光乃至平静时辉映在江中的倒影五彩缤纷、美轮美奂,我们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此刻,我的心里充满了万分的欣喜和激动。的确,这种感觉要比有意去了凤凰古城时的感觉不知要美上多少。我们无数次地拍摄,就是舍不得离开乌江边。
乌江,是贵州省的母亲河,自古以来是川黔航运的要道,承担着来往盐油的运输。而航运盐油的最佳地段就在思南。
贵州盛产可榨油的桐子,川陕油号便汇聚在思南,十大油房、十大商号,相继建起,他们既收购油脂原料榨油,又进行成品油外运。古代的贵州不产盐,食用盐来自于四川。川盐运到思南后,先由盐号购入,再向各地零售。思南,在乌江的航运中自然形成了桥头堡和中转站。这里就潜藏着一个巨大的商机。江西、湖南、四川、陕西等地的商贾纷纷云集到这里,致使思南经贸繁荣,文化兴盛。便营造出了“图书东壁”“文笔西山”“文閣鸣凤”“万佛钟声”等景观,成为“乌江明珠”,被誉为“小南京”。
因此,从看得见的这些事实不难猜想,乌江是思南兴盛的源流。有了乌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南。
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这里废思南宣慰司,设思南府。思南府城留下了文庙、盐号、万寿宫等遗址,这些与乌江航运有关的文物古迹,现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后历任知府经十四次增修、扩建,得以形成的文庙,坐西向东,前有乌江,后有五老高峰,依山而建,梯级延伸。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宏伟的文庙,处处渗透着儒雅学风。单就状元桥下,泮池里边的水渗入了孔子的思想,怀揣崇敬的人们向往孔子的教育思想像水一样连绵不断,源远流长。平时被封锁的拱桥只有状元郎和当地的行政长官才有资格走过。而棂星门,因一个“棂”字,才与状元桥那样,平时虚设,逢重大节庆日或出了状元郎,方能打开。文庙曾得到五任帝王御书,朝廷颁发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圣协时中”的匾额,可见当时在思南儒家思想的盛行。据说,在贵州,最雄伟壮观最大的文庙属思南文庙。
融宿住与盐号于一体的周和顺盐号,是乌江古盐道上历经岁月沧桑留存下来的遗物。它固守中国的传统文化,匠心独具,别出心裁的思维,把四合院的排水系统设计得完美无缺,让雨水归于一堂,使“肥水不落他人田”。这里渗透的风水理论,体现了对先祖讲究的“天人感应”的遵从和膜拜。建筑画栋飞甍,雕栏玉砌,规模宏大,布局巧妙。栩栩如生,图文并茂,风雅备至的繁缛木雕令人惊叹。堂屋六合槅扇门雕花门窗腰板上“创业维艰,守成不易。维忠维孝,克俭克勤”的16个篆刻,无不反映着盐号的家史和严格的家风。门窗上“十年寒窗”的图案,把“吃得寒窗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巧妙融入其中,可谓用心良苦。我想,现代人也和他们一样时刻把教化的思想作为主流,以严格的家风,教育人、约束人,也许物质充盈的现阶段社会的道德风尚会好些,更好些。由此联想起我们小的时候用理想信念来教育的这一代人,虽然经过了煎熬的日子,但心中时刻有座理想的高峰去攀登。长大后,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周家盐号的做法不妨当做一面借鉴的明镜。琳琅满目的福禄寿禧、四福捧寿、麒麟送子、龙凤呈祥、岁寒三友、一品清廉、为善最乐等吉祥赐福、廉洁奉公、富有哲理的图案,无处不把做人的品行放在第一。四季平安、犀牛望月、野鹿衔花等图案,在追求美中寄予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四周屋子各自独立,又巧妙利用回廊相连,天圆地方,宽绰疏朗。天井内的衡器石无疑是盐号买卖公平、做人正派的象征。也许这是掌柜有意设计的一件衡量人性的道德标识,时刻警示盐号人诚信做事做人。
我一直认为,一个地方建筑风格的形成,总是糅合着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诸多因素,建筑文化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中才会更加完美,才会在相同的地域显示出不同的特色。在思南,这些地域特色,让我对建筑文化得到了更高的熏陶和洗礼。
思南客商以江西人居多,万寿宫即江西会馆,疏落有致,装饰华贵,居高临下,建筑富丽堂皇。造型古朴典雅的门楼,木质斗拱支撑起高大的屋顶,飞檐翘角,柱子是如今难得一求的巨大实木。金碧辉煌的戏楼,歇山顶的建筑,华丽的如意斗拱、屏风,鹅颈橡等的装饰,舞台上下、木窗的花鸟人物浮雕、镂空雕工艺真是精湛绝伦,在这里何止是叹为观止?从万寿宫高雅的建筑不能看出,这里传递的是思南乌江文化的信息,这些丰富的文化符号,透露着明清时期思南地域的开放性与文化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思南人有着海纳百川的视野和胸襟、宽厚和豁达的包容性。
对于矗立在江边的任何一座历史古城来说,它无一不体现着灵秀的山水、厚重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美丽的传说。然而,每一座沿江古城,却有着不同的独特风貌。思南古老而传统,原始而朴素,奇特而神秘,活泼而热情的别样特质,正是乌江文化的缩影。
以古时“安化”县沿袭而来的“安化”,如今是县城的一条老街。走进这条老街,少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亦不见昔日的喧嚣,只有老墙上绿苔覆盖的残缺砖瓦,斑驳的门窗和被踩踏的溜光凹陷的石阶,我对岁月的沧桑感叹之余,敬畏土家山城四百年的遗风。我想,当年,靠近码头,靠近安化县衙的这段繁华的土地,汇集居无定所的各处筚路蓝缕的流浪汉,搭棚栖身,摆摊设店,日积月累,形成的一条街,经岁月的积淀,共同的交流和处世,同化了外来人的乡音,融合为一个民族的大家庭,和谐共存,共创美好。这也许是安化古城存在到今天的真正意义了。它和我们青海湟源的丹噶尔古城一样,更有着存在的价值。
在安化老街,用模具把石蜡或棬油铸成花朵,最后将花朵粘贴到烛身上的花烛,从百年前产生,经过代代相传,工艺不断革新,是思南最具独特的古老民间工艺品。它从普通的桃、菊、玫瑰、月季等花,到常用的是牡丹花,件件雍容华美,流光溢彩。婴儿满月、金榜题名、男婚女嫁、老人祝寿等一个人从生命诞生到老去的整个历程中,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慧心独运的思南人,就会做上形形色色的花烛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诸如满月烛、龙凤烛、寿烛等等。这些举家惯用的花烛做的非常精美,比如龙凤呈祥的龙凤烛,成双成对,一支为龙,一支为凤,龙烛雕饰传统的龙头龙身,周围缠绕云彩和火焰。凤烛雕饰凤凰造型,穿行在朵朵牡丹花中。这些花烛,曾照亮了思南人过往的时光,成了他们人生历程的见证,包容了人世的日升月落、悲欢爱恨,把蜡烛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烛光辉映着思南的历史,烛光照映着每个思南人的漫长人生。
走进风雨沧桑的老街,心如止水,宁静致远,没有喧嚣,亦没有纷争,只有纯朴、自然、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让人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无意闯入的思南,竟然成了我意想不到的思南。它的古老的“高”而集中、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和淳朴的民风,那些不败的自然人文景观迷醉了我,使我感慨万千。
我曾这样描写过大山和石头:大地因有山而壮美,山因有石而灵秀。而见过思南的山和石,我由衷地感叹和嫉妒上帝对思南的偏爱。比如贵州省最大的天然的喀斯特石林,经地质学家考证,属于典型的溶洼边坡型石林,存有四亿年的历史,是地球同纬度发育类型最齐全、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演变到今天,形成针状、剑状、塔状、柱状、城堡状的千奇百怪的石林,与树林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走进石林,处处是景。那高高耸立的五大莲台,非塔非柱,外实中空,状如五朵盛开的硕大莲花并排而立,其中最大的一朵“莲花”内,可容纳数人休憩。传说曾有人看见祥云缭绕之中,观世音菩萨就坐在莲台之上。其实,它是由于雨雪流水的溶蚀冲刷,形成了风化中空的奇特景象。科学亦作解释,但似幻似梦的感觉,只能说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魔力。
土家古寨多以民族与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此结构引起了我这个北方人浓厚的兴趣。我想,南方气候温润、潮湿而且多雨,这与北方干燥多风的气候恰恰相反,所以南方的民居建筑格局为了防雨,北方的民居建造为了防风,这就使得房屋的建筑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土家族以吊脚楼为主,建筑上“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依山就势,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和土地的浪费。而北方民居多以平地,屋背靠山面朝阳而建,用土墙围成院子,突出防御功能。
有意思的是,土家吊脚楼以木质建筑为主,还在于对屋脊、门窗、柱子的装饰,来体现主人的身份与地位,用建筑文化来反应房屋的价值和人们的审美意识。屋脊上的渔纹,鸟纹,龙纹,蛇纹等等的装饰造型来自于古代图腾的传承。门窗上常常根据建筑的形体和大小,注重雕刻的艺术内涵和观赏价值,雕刻以福、禄、寿、喜、招财进宝、麒麟送子、蝙蝠绕梁、喜鹊闹梅等祈福纳祥的图案。而北方民居相对来说,缺乏这方面的讲究。我对这些经过历史的积淀,蕴含丰富历史与文化信息,体现土家族先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居格外惊叹不已。除此,土家古寨在风水、坐向、间距、巷道等方面都有讲究。比如土家田园山寨龙门村的土家吊脚楼楼宇间阡陌相通,鸡犬相闻。其先祖自元朝年间为逃避战乱遁居于此,为土家山寨留下诸多文化遗址。
郝家湾古寨,是个拥有100多户人家的自然村寨,居民就地取材,选取石料,临水而建,依山随势,以溪流为经,以石巷为纬,实施村寨布局,分成若干条石板铺成的巷道,户与户之间既有石墙相隔,又有石巷相连,纵横交错。我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路。中国的民居结构真是千姿百态。土家古寨形象地证明了那些丰富而古老的文化和历史。
在思南,我目睹了历史遗留的文物古迹、古寨之余,仿佛又看到了古盐道上纤夫艰辛的劳动场景,聆听到了纤夫们的低吟浅唱。
在塘头与邵家桥交界处,龙底江从塘头奔涌而来,汇入滚滚乌江,两江口江面宽阔,波涛汹涌,环抱青山,似一幅气势壮观的山水水墨画卷。两江口的古纤道,是典型的乌江航运的印记。纤夫数十人就在这条狭窄而陡峭的羊肠小道上,常年背负沉重的拉船纤索躬身其间,拉纤前行。“喂也——安含!”“喂也——安含!”领头的前面喊,众纤夫们在后面沉郁厚重地附和,一声声号音由远而近,时高时低,时缓时急。
乌江滩多峡长,错综复杂,神秘莫测,有悬崖、绝壁、巨石、暗礁、滔天白浪、险恶暗漩、急流险滩,也有波平浪静的水乡美景。纤号随水清变化而定。撑船号子、上下滩号子、平水号子等,有时苍凉雄壮,有时宛转悠扬,这是灵魂悬于生死一线时的且行且歌,是最具高原蛮荒与粗犷的底色,叙述着纤夫们宿命的苍凉和悲怆,憧憬和坦然。“天上落雨地下爬,黄氏蚂蚁在搬家,过路大人莫踩我,为儿为女才搬家。”听后令人扼腕。转瞬又会吟唱出令人振奋的船号,“涼风绕绕太阳开, 要唱号子一起来。唱得鸡毛沉河底,唱得石头浮起来。”在穿越乌江的古航道上,野性粗犷的船号回荡了上千年,它宛如乌江上贯通天地的大音,是天人合一的绝唱,蕴涵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苍凉况味,聚合着一种雄性的力量。纤夫是古道上的民间歌手和行吟诗人,赤裸身躯穿越风雨,穿越险滩绝壁,每一句纤号都是从心底迸出的动人心魂的雄性的律动,原始的交响。
而今,纤夫的号音一去不返,但你从今人的表演中可以追思和遐想。
思南,我意想不到的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