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称体系的探讨

2017-12-13王林

体育师友 2017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研究

王林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现行的职称体系进行研究,分析该职称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套适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新职称体系。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称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5.021

1 问题的提出

自1959年国家颁发了《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的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后,高校教师的职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期间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1978年根据邓小平同志有关指示精神得以恢复至今,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问题,长期以来是困扰体育教师队伍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制约和束缚了体育师资队伍的全面发展,削弱了体育师资队伍的战斗力,造成了体育师资队伍的一定程度的流失,使得许多体育教师长期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迷失了方向。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一般人都认为和科研、学历、外语等因素有关,而没有对现行的职称体系本身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对现行的职称体系本身的合理性进行研究,不仅对将来体育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合理分布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正在或即将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称体系与职称结构现状

2.1 职称体系现状

我国目前实行的职称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构架体系,二是评价体系,见下表1。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的构架体系和其它专任教师一样,都是采用等级制,这种构架体系在评职称时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与各专业教师是相同的,注重了高校对教师职称要求的同一性,却无法体现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与特殊性。评价体系主要按照思想政治条件、学历、资历条件、外语条件、继续教育条件、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条件、业绩成果条件、论文、著作条件等方面的指标,逐级申报,经专家组进行审核、评定后,最后由上级有关人事部门进行认定。缩短年限和跨级申报的属于破格,一般情况下成功的比例都很低,特别是申报正高时,即使是正常申报,各种评定指标都达到,也不一定能通过。

2.2 职称结构现状

有研究表明,高校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以1∶2∶4∶3为宜,而据周强,王欢等人对全国45所高校体育部的842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这一比例为0.186∶1.86∶4.294∶3.66,和专任教师相比,高职称教师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一差距是不正常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有许多,但现行职称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主要原因。因为职称体系是引导教师队伍良性发展的方向,是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的关键,导向不对可谓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3 对现行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称体系存在问题的讨论

3.1 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与教师职称结构完善的不同步

高校体育工作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群体竞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应该说是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作为体育教师缺少任何一方面可以说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称职的。现有的职称评价体系中,除对教学、科研有明确的规定外,群体竞赛并没有作硬性规定,只作为参考条件之一,群体竞赛工作的重要性得不到充分体现,成了可有可无的一部分。随着竞技体育向教育回归趋势的逐步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群体竞赛工作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加之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各级各类的大学生联赛也已经开展得风风火火,体育竞赛可以说是风靡了整个大学校园且长久不衰。开展竞赛活动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教练员进行训练、指导工作,在校园内这一重任义不容辞的落在体育教师的身上。众所周知带一支运动队训练需要耗费教练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高校各运动队的训练工作都是在课余进行的。在教练员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同队伍一起摸爬滚打在训练场、赛场上,为荣誉而奋勇拚搏的同时,他们无法把精力用在写论文、搞科研上,以至许多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屡次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教练员在晋升职称的问题上遇到很大的困难。否认了运动竞赛成绩这一实践性研究成果的价值,歪曲了科學研究的含义,狭隘地把科学研究与写论文等同起来,愈发突出了职称评审中的唯论文、科研论,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体育教师为评职称而写论文搞科研的思想,严重打消了教师在群体竞赛工作中的积极性。由此引发了高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与教师提升自身职称的矛盾,导致两者发展的不同步,使得高校中大量优秀教练员在工作中迷失了方向,对未来的工作和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为高校体育教师的流失埋下了伏笔。

3.2 科研工作与职称的不相符

正常情况下,科研工作与职称结构应该是成正比例的。即高职称的教师应该是该学科的带头人,是该学科科研工作的中流砥柱,他们承担的科研工作应该比低职称的教师,在质上应高,在量上应多。这样的结果也正是这种职称结构体系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但是事与愿违。据陶于、周兵等人对全国32所高校中经常从事体育科研的138名体育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高学历、高职称的地位,与实际的科研水平不相符,具有较大的差距。调查中246篇的核心期刊,人均核心占有篇数教授为2.3篇、副教授为

2.23篇、讲师为1.71篇、助教为0.83篇。从数据上看教授、副教授、讲师三者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的篇数有差距,但差距不大,特别是副教授与正教授几乎无差别,而实际上体育正教授比副教授难评许多,换个角度说对正教授科研能力的要求比副教授要高很多。出现这种高职称低科研水平的倒挂现象,这说明正教授在评上职称后,对科研投入的精力不比从前,而副教授为了评正教授大力搞科研,两者科研成果一多一少的根本原因在于职称,科学研究和职称两者的关系是矛盾的而不是统一的。如果搞科学研究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评职称,那可以说是违背了我国现行职称评审制度的初衷。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研究
达州市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