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学校体育比较研究

2017-12-13王宏张培松

体育师友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比较发展

王宏 张培松

摘 要:通过对中美两国学校体育演进与发展历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中美两国学校体育发展演变的特点,并对我国学校体育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1、我国学校体育应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主要指导思想;2、加大学校体育基层改革的微观探索;3、与时俱进,更新学校体育发展理念。

关键词:学校体育;比较;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5.020

1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程

1.1 建国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百废待兴,国民经济水平比较低,生产力较为不足,学校体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营养和健康的需要,发展极其艰辛。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针对性地制定出改善学生营养和体质健康的相关政策。1950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1951年1月15日,毛泽东多次强调“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德智皆寄于体,无体便无德智也”,[1]把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毛泽东对体育与教育之间关系的阐述,明确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管理中的重要地位。1953年6月,毛泽东号召全国青年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2]次年,中共中央把“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 [3]作为“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总体来说,建国初期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学校体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为以后学校体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劳卫制时期

在新中国发展初期,由于国际政治环境原因,我国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主要借鉴苏联的发展模式,学校体育也不例外。当时,邀请或聘请多位苏联学校体育方面的专家到我国进行交流,并派送我国学者到苏联进行学习,培养了大批学校体育方面的优秀人才。1953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苏联当时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修改翻译,并在全国范圍内要求各级有关部门单位进行推广和学习。在学习和借鉴苏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1956年先后颁布了全国统一通用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4]在这段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制度的构建主要是以苏联的学校体育模式为蓝本,在学校体育发展的探索阶段,借鉴苏联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学校体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完全机械的照搬和忽略我国学校体育国情,也使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走了不少弯路。

1.3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体育也逐渐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道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1978年,教育部针对大、中、小学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制定颁布了相应的暂行工作条列,明确了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的指导思想,改善和创新原有的体育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并开始重视区域传统体育的发展,打破了以前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新时期学校体育制度的雏形。1985年,教育部在西安组织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对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总结和研讨,会议强调了“健康第一”原则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学生体质健康成为了学习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5]。90年代后,随着跨学科研究和应用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学校体育的学术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我国学校体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2 美国学校体育

早期美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大,

19世纪美国引入德式体操形成了较为系统化、正规化的学校体育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学校体育的学科地位比较低,一直被看作教育范畴的一个非科学,是健康教育的手段方法。原因主要是当时的研究者把重心都放在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学校体育科学体系。1964年,美国学者富兰克林·亨瑞[6]

对美国学校体育在教学学科中地位的确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发表的《作为学科的学校体育》一文首次较为系统的论述了学校体育的科学价值和学术地位[7],随后美国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学科的研究和会议论坛。于1961年发起了一项计划,旨在通过举办系列会议的形式来加强对学校体育领域问题的研究。[8] 1965年AAHPER(美国健康、体育与休闲协会)的学校体育学术研究会议中,商讨了学校体育理论构建的问题。19世纪70年代中期,AAHPERD重建,把竞技体育与体育教学分别开来,体育教学协会(NASPE) 建立后逐步发展成立了一些二级学科研究会,如体育课程与教学学会等,从此学校体育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时期, 到了80年代学校体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成立了体育学习与教学研究分会(SIG一PE)。从教育的思想上来讲,早期美国学校体育主要受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以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为主要代表,强调教育即生活。克拉克·威尔逊·赫瑟林

提出了“新体育”理论,主张体育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为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随后终身体育思想在美国得到普遍认可,开始注重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休闲和终身运动习惯以及能力,并将其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

任务。

3 中美两国学校体育的对比分析

从时间上来看,以学校体育学科的确立为标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相对比较早,都是从50年代开始,美国学校体育则开始于60年代。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美国学校体育学科确立比较晚,但在此之前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我国学校体育起步较早,但在早期并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学科体系,以照搬苏联学校体育模式为主,又经历了文革时期的破坏,走了不少弯路,直到改革开放后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展道路相对曲折。endprint

在学校体育的思想和理念上,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美国一直很注重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早期的学校体育以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为主,学校体育除了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外,还强调学生心理等健康的全面发展,并且大量引入自然科学到学校体育体系中,如体适能在各项指标的评价方面比较先进,量化指标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强。我国学校体育早期以增强体质为主,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这和当时我国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思路相一致。

4 我国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思考

4.1 “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主要指导思想

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的时代要求。2014年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一步好转,但整体上仍不容乐观,尤其是大学生。美国的学校体育都开设有卫生保健课程,在教授体育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了解基本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学校体育始终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线。终身体育思想是 “健康第一”思想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了学校体育的终极人文关怀。学生离开校园并不意味着学校体育的结束,而恰恰是学校体育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形成后的继续教育,是学校体育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使学生受益终生。

4.2 加大學校体育基层改革的微观探索

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有关学校体育方面的政策法规,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改革。政府从宏观层面对学校体育的顶层设计进行部署规划,但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微层面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执行力跟进不足,如学校体育的课程标准与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不相匹配。美国的最佳体适能计划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科学合理的健身计划,这对我国学校体育基层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4.3 与时俱进,更新学校体育发展理念

从学校体育内涵的变迁来看,中美学校体育的内涵都经历了从单一的增强体质拓展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再到从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再到体现人文关怀的终身体育思想,这和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科技的进步不断丰富着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如运动处方和体适能计划的引入。在互联网时代,MOOC平台的建立又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学校体育的外延,为终身体育的实现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程文广.“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演变及其价值诉求[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6):6-9.

[2] 毛运海.1949-1956年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综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138-141.

[3] 姚学进,彭先国,朱爱民.试论毛泽东的体育大局观[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27-28.

[4] 边菊平.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综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8):86-89.

[5] 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161-164.

[6] 黄晓丽.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思潮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7] 张嘉伟.美国学校体育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13(7):101-104.

[8] 马新东,刘波,程杰.美国青少年体质研究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1):81-83.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比较发展
区域发展篇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同曲异调共流芳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