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杂交籼稻的应用与新形势下的再定位
2017-12-13孙统庆陈斌吴连勇汤义华
孙统庆 陈斌 吴连勇 汤义华
摘要:杂交籼稻在江苏水稻发展过程中曾占有重要位置。回顧了江苏杂交籼稻发展历程及当前生产现状,阐述了江苏杂交籼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部分地区生产发展的优势,探讨了在特定范围内进一步提升江苏杂交籼稻增产增效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杂交籼稻;推广利用;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11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21-0019-05[HS)][HT9SS]
收稿日期:2017-03-24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编号:SXGC[2017]211)。
作者简介:孙统庆(1980—),男,江苏沛县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种子南繁南鉴技术示范推广等研究。E-mail:suntq998@126com。
杂交籼稻品种的选育与应用被称为农业上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江苏自1976年开始引种、试种(推广)和育种[1],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种植高峰,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省水稻的45%左右,在特定时期为江苏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后因单产优势难以凸显、高产优质粳稻品种的成功选育、国家农业方针的调整等,江苏省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籼改粳”工程,粳稻种植稳步增加,为江苏粮食“十一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水稻连年增产背后,部分地区资源过度消耗,大量施用化工产品、生态环境受损,使得长期依靠“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为此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走产出高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水稻生产发展之路。杂交籼稻具有生育期短、省水省肥省药、耐贫瘠等优势,在稳步适度发展粳稻的同时,亦应本着“宜籼则籼,宜粳则粳”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优势,打造其核心竞争力,不断提质增效,为江苏水稻生产的可持续高效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本研究简要回顾了历年江苏杂交籼稻品种推广利用状况,对杂交籼稻存在的问题、优势及发展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江苏杂交籼稻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11杂交籼稻推广利用历程
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是江苏水稻生产上继农家种改良种、常规籼稻改粳稻、高秆改矮秆后的第4次重大品种变革。从年度间推广应用情况来看,江苏杂交稻1976年开始引进试种,1978年种植面积达4067万hm2,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68%,单产达到6 447 kghm2,较全省平均高 1 6305 kghm2。1984年实现了杂交稻“面积一千万亩、单产一千斤、总产一百亿斤”。1990年杂交稻种植面积 10704万hm2,但单产水平已低于全省平均单产,单产优势已难以凸显,1991年应用面积达到最大,面积和总产占全省的45%,总产达到7405万t。之后随着国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方针的引导以及高产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的育成,1992年江苏提出“压籼扩粳”的发展思路,杂交籼稻面积开始调降,1994年下降到7504万hm2;自此杂交籼稻面积不断减少,波动在267万~400万hm2之间。从籼稻发展的阶段性看,江苏杂交籼稻种植面积从五五到七五期间逐渐增加,在七五期间面积、总产达到最大,分别为9030万hm2、67673万t,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省水稻的3737%、397%。其后面积和总产逐渐减少,所占比例也明显下降,单产呈先增后减,八五期间籼稻单产已基本和全省水稻单产持平,之后籼稻单产较全省单产明显下降,差距逐渐拉大,特别是十一五及近3年杂交籼稻单产低于全省平均单产10%~15%(表1)。
12江苏杂交籼稻的种植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杂交籼稻除苏州、南通较少外,主要分布于盐城、淮安、宿迁、扬州、徐州、南京、泰州等地。但目前江苏籼稻种植主要是杂交籼稻,占种植面积的98%以上,种植区域主要分布淮安、宿迁、徐州3地,占全省杂交籼稻种植面积的由种植高峰时的418%提高到75%左右。其中淮安市种植主要分布在盱眙、金湖、涟水及淮阴区;宿迁市集中在宿豫、宿城、泗阳、沭阳;徐州市集中在铜山、睢宁、邳州。此外在南京的六合、浦口、溧水,常州的溧阳、连云港的赣榆、扬州的仪征和高邮,盐城的大丰、镇江的句容、泰州的兴化也存在部分籼稻(表2)。在空间种植上江苏籼稻不断向苏北黄河故道带与低岗丘陵地区集聚,相比粳稻和糯稻,籼稻种植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性[2]。
13江苏杂交籼稻组合应用状况
江苏推广杂交稻以来,品种应用上1999年前以南优系列(南优2号、南优3号、南优6号)、汕优系列(汕优2号、汕优3号、汕优6号、汕优63)三系杂交稻为主,1978年南优2号、南优3号占85%以上;1985年汕优2号、汕优3号达到842%;汕优63在1987年达到94%;2000年至今两系三系并存以两系为主,品种应用呈现出多元化特点。1996年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特优559”,成为江苏自主选育的第一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三系杂交籼稻。其后省内育种单位又相继育成了汕优559、协优559、粤优938、Ⅱ优084、丰优香占等一大批品种;在两系杂交稻,1999年“两优培九”通过审定,
2江苏杂交籼稻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杂交籼稻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制种风险大、价位高。两系组合制种成本高、产量低,加之制种期间容易受低温、高温、抽穗扬花期连阴雨等极端自然天气影响,制种难度加大,导致杂交稻种子价格比发展早期大幅提高。省统计部门统计结果表明,2013—2014年粳稻平均用种63 kg,成本为447元,而杂交籼稻平均用种 08 kg,用种成本达545元。二是组合多乱杂、优势性品种不突出。供种市场全面放开,供种渠道多元化,且良种补贴采取发现金的做法,对主导品种的引导调控力下降,加之新品种不断涌现,部分地区品种应用多乱杂的现象加重,优势品种依然不突出。据扬州市农技推广中心调查统计,2014年全市籼稻面积201万hm2,应用品种(组合)达30多个,面积最大的03万hm2,中等的在01万~013万hm2,面积小的只有几百亩。三是标准化程度低。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千家万户的生产格局、品种选用多样化、种植方式粗放化、投入品多元化等造成生产管理不一,产品质量不一,不利于标准化、现代化生产需要。endprint
22关键技术应用覆盖率、到位率不高
具体表现在一是秧苗素质下降。生产中秧田培肥不到位,播种密度偏大,旱育水管,造成秧苗“假大空”现象普遍,与20世纪80年代两段大苗育秧、20世纪90年代标准化肥床旱育秧培育的秧苗相比,秧苗素质明显下降,同时秧龄过长造成优势蘖位分蘖缺失。二是密度严重不足。目前我省杂交籼稻主要是人工移栽,因人工成本高等因素影响,亩栽1万穴左右甚至更少,基本苗明显不足,加之穗形变小,严重制约杂交稻产量的上升。三是水肥运筹不科学。基蘖肥与穗肥比分配不科学、分蘖肥施后不施穗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后期因缺水或管理不善而过早断水。目前杂交籼稻种植区本身土壤肥力较差,加之上述因素影响致使杂交籼稻的单产水平近几年徘徊在470 kg左右,远低于全省平均单产。
23杂交籼稻移栽机械化插秧程度低
影响杂交籼稻机插应用的原因有:一是机插毯苗播种量过少不易成毯,而增加播量又会导致用种成本明显增加,大田栽插基本苗偏多。二是毯苗机插优势不明显。机械栽插育秧技术要求高,育秧时间较人工移栽晚25 d左右,加之插秧过程中易出现漏穴、苗数不均等现象,影响机插杂交水稻产量的发挥。三是目前籼稻种植主要分布在苏北及低岗丘陵地区,田块小而分散等,插秧机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不高。四是现在种植杂交籼稻的地区的农户年龄偏大,习惯于原有的人工移栽方式和管理手段,不愿意采取机插等高成本的投入方式等,上述种种因素影响到杂交籼稻移栽机械化的普及应用。根据2012年扬州大学农学院对金湖县142位种植籼稻的农户调查表明,100%的农户选择用手工栽插。
24杂交籼稻种植单产和效益低
根据江苏农调队统计,近十多年江苏籼稻种植面积维持在28万~4133万hm2,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13年面积最少至279万hm2,比2002年最高时下降了334%;单产水平不稳,年度间差异较大,如2001年单产8 6535 kghm2,而近几年单产在7 050 kghm2左右,低于全省平均单产 1 200 kghm2 左右。从效益分析看,2004—2009年国家保护价籼粳稻相差006元kg,效益平均相差1 080元hm2,2010年后籼粳稻保护价差距逐渐拉大,近3年保持在03元kg,平均效益相差2 595元hm2(表4、表5)。由于单产和价格的双重作用,杂交籼稻种植效益普遍较粳稻低。
此外杂交籼稻在当时也存在整体米质较差、口感不佳等问题,鉴于杂交籼稻生产上的问题以及粳稻生产和市场上的优势,江苏接连提出实施了“压籼扩粳”(1992年)、 “粳稻化”(1995年)、 “农业恢复性发展,农民增收”(2004年)、 “三改一创建” (2011年)工程,杂交籼稻种植面积较高峰时下降了70%左右,粳稻面积稳步增长,近几年稳定在1867万hm2以上,单产在8 250 kghm2以上,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看到,粮食连年增产,各种资源要素绷的很紧、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淮北地区面临稻麦周年协调高产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3江苏种植杂交籼稻的潜在优势分析
“压籼扩粳”二十多年来,江苏水稻品种结构类型应用日趋合理,为全国“籼改粳”工作树立了成功典范。但目前杂交籼稻仍有一定的面积,具体原因如下:一是农户的种植习惯和生活习惯。目前籼稻种植主体多数由过去的“三八六零”转为“留守老人”,已经适应多年的杂交籼稻种植和管理方式,部分地区农户形成了以籼稻为主粮的饮食习惯,加之有一些地方饮食产业的需要,如富有盛名的扬州炒饭,对籼稻种植形成一定的需要。二是较好的生态适应性。与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籼稻在生产上具有省水、省肥、省药、耐贫瘠等优势,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种植条件。从当前主要种植区土壤类型来看,徐州铜山靠山地区土壤盐碱化,种植粳稻易导致僵苗,而杂交籼稻适应性相对较强;沿黄河故道区域为沙壤土地区以及盱眙、仪征等低岗丘陵地区,因水资源、土壤肥力等限制,容易造成生育期较长的粳稻品种产量优势不明显、品质不佳等[3-5];而在这些区域种植杂交籼稻可以达到高产、稳产、低耗的目的。三是有利于温光资源与茬口衔接。籼稻生育期较粳稻短15 d左右,且杂交籼稻基本实行人工移栽,育苗在5月上中旬,国庆前后收获,十分有利于种植布局和茬口安排,不仅能缓解部分水资源紧张地区用水困难的难题,而且能有效缓解淮北地区稻麦两熟情况下温光资源紧张的问题,有利于稻麦周年高产及部分地区经济作物的茬口调节。四是可充分利用已有的加工设备与销售渠道。目前籼稻主要种植区加工企业的设备主要针对籼稻,造成了部分地区籼稻易于出售而粳稻滞销的局面;同时加工企业在福建、广东等地已建立固定的销售渠道,甚至金湖等主产区部分出口至日本、东盟等国家,江苏籼米在外供不应求。五是可发挥江苏籼稻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江苏籼稻种植区主要位于淮北地区,分布于骆马湖、洪泽湖之间,是我国籼稻生产北缘地带,是我国优质杂交中籼稻的优势区域,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杂交籼稻品质和产量形成;与南方稻区比,江苏籼稻不仅品质比南方早籼稻好,而且比南方晚杂和泰国香米上市时间早一个月,抢早上市[6]。六是杂交籼稻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产品相对绿色环保(表6)。籼、粳稻品种审定时产量水平和米质基本相当,部分籼粳杂交或含有粳稻基因的雜交稻产量上表现出明显的增产优势,近几年不断刷新江苏高产的新纪录;品质方面,整体上有明显提高,甚至部分品种的外观品质、营养价值等略好于粳稻[7],更为突出的是杂交籼稻对稻纵卷叶螟[8]、纹枯病、稻瘟病、条纹叶枯病[9]等有较强抗性,具有省水省药省肥(节约成本)等特点,加之杂交籼稻种植区集中于骆马湖与洪泽湖之间,水质较好,生产出来的大米相对绿色环保(表7)。据江苏省农调队调查,籼稻生产成本为12 3705元hm2,较粳稻低 2 6295元hm2;2013、2014年2年籼稻平均肥料用量和成本分别为3630 kghm2、1 9365元hm2,较粳稻的5235 kghm2、2 6310元hm2分别减少1605 kghm2、6945元hm2;籼稻灌排费、农药费分别为6945元hm2、8130元hm2,较粳稻的8085元hm2、1 5525元hm2 分别减少1140元hm2和7395元hm2。endprint
此外江苏杂交籼稻制种上具有盐城、大丰、建湖、金湖和阜宁国家级杂交水稻生产基地;较强的育种栽培技术实力[10],生产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以及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等,为杂交籼稻区域化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挖掘江苏杂交籼稻增产增效潜力的途径探讨
随着人口增多、畜牧业快速发展等,粮食需求会逐步上升,为确保粮食安全,要逐步改造不适宜种植区、稳住适宜种植区[2,11-12],稳步适度发展粳稻生产[8];但鉴于种植习惯、生态环境等客观因素存在,杂交籼稻可能还将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长期存在,亦应本着“宜籼则籼,宜粳则粳”的原则,将杂交籼稻调控到一定的传统优势种植区,通过品种改良、关键技术配套、模式及产业化创新发展等措施,提高杂交籼稻的种植水平、加工及市场营销水平,提升杂交籼稻产品的特色优势,形成江苏杂籼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为江苏稳粮增效作出新的贡献。
41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建立市场需求预警机制
一是根据当前杂交生产种植分布特点,建立淮北西南部以及沿运及丘陵杂交中籼稻优势种植区域带,具体为徐州、宿迁兼种两系和三系、淮安地区种植两系以及六合、仪征、溧阳丘陵地带两系的杂交籼稻优势;对建设带做好合理规划和布局,确保在杂交籼稻种植区内及周边无污染,同时加大杂交籼稻转基因品种的市场监管力度;二是构建市场安全预警机制,系统分析当前国际国内杂交水稻产量形势,预测未来几年产需情况,监测籼稻需求的近远期动态,从而对籼稻生产、储备和流通进行科学的指导,确保以需定產,达到效益最佳。
42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杂籼育种生产水平
一是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强调产量和品质并进的选育策略,同时注重选育出适宜机械化种植的品种。改革公益性和应用性研究机制,建立杂种优势群及水稻种质资源有效共享的利益机制,充分利用亚种间、远缘间杂交优势等,结合各种高新技术应用,选育出优质不育系;进而选育出穗大粒多、熟期适中、分蘖力强、综合抗性强、米质优等符合机插、轻简栽培和市场需求的品种;加大籼粳交组合或含粳稻基因的三系组合的高产优质新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强化两系杂交制种技术攻关。深入研究两系不育系的不育机理,发掘遗传稳定、育性转换温度低、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的核不育系;强化栽培措施解决制约两系低温育性转育、花期相遇、抽穗扬花安全等问题,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不断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三是强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根据组合的生育特性和品质形成规律,狠抓秧苗素质,集成并组装适合区域化优质安全稻米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因种栽培,充分挖掘组合的产量潜力、提升品质。四是加大适宜杂交籼稻机械化种植的研发力度。推出适合我省低岗丘陵地区及不同种植品种需求的高速化、轻型化、性能优良的插秧机,大力开展钵苗机插的试验与示范,不断优化农机农艺配套,切实提高杂交籼稻机插水平。五是强化病虫害防控和极端气象灾害防御。强化病虫害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深入研究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杂交籼稻种植灾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完善灾害防御技术体系,提高应灾抗灾能力。
43创新生产服务方式,提高技术到位率
一是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动;适当采用代种、置换等方式,加大土地流转补贴力度,逐步引导土地使用权向种田能手集中。组织种植大户、小型农场成员等接受继续教育,培育一批适应现代种植业发展的职业农民,提高科学种植水平。二是加快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培育专业化育秧、专业化插秧、专业化防治病虫草害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地引导专业服务组织开展代种、代收、全程托管等方式,积极开展“联耕联种”模式的探索和推进,实现标准化生产、统一化管理,提升科技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三是创新推广机制。积极引导科研教学单位以及农技农艺推广部门、专业化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推广机制,建立“行政单位+科研单位+推广单位+核心农户”“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等水稻生产管理与推广模式,实施“省级专家到市,市级专家到县,县级专家到镇到田”的责任机制,加大对新型种粮经营主体、农业服务合作社等直接对口服务力度,使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直接到户到田。
44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新物化产品的研发。加强对无公害生物肥料、缓效肥料、生物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研发和推广应用,确保生产安全,为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建立健全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管理和监督,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和放心药,切实保障投入品优质、安全、高效。三是加强产品质量建设,切实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杂交籼稻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无公害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步伐,发展一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强化粮食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加强籼米质量检测,确保消费安全。
45推进产业开发,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扶持与整合力度。加大政府对当地企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和培育有资金实力、有科技含量、有市场网络的龙头企业,积极整合当地加工资源,扩大企业规模,通过更新设施设备和管理措施等提高企业的加工能力,提升加工档次和加工水平。二是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订单生产模式,积极探索以入股、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合作模式创新,建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高组织化、标准化生产程度。三是组织举办和参加各种形式的产销洽谈、展销、促销活动,通过广告策划、市场开拓以及与一些大消费、流通企业、卖场等充分合作,拓宽籼稻产品营销渠道,构建产业发展平台,不断提高江苏籼米在国内国际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HS24][HT85H]参考文献:[HJ185mm]
[1][ZK(#]王才林 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 江苏农业科学,2006(1):1-7
[2]王楼楼 江苏省籼稻改粳稻的发展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3
[3]褚楚 建国50年来江苏水稻生产技术进步研究[Z] 南京,2006
[4]邓华凤,张武汉,杨峰,等 东北杂交早粳稻在长江中游地区作双季早稻种植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2008,23(1):45-47,53
[5]杨艳,于淮洲,虞锦梅 金湖县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102-103
[6]杜永林 江苏稻米产业综合竞争力分析及提升途径探讨[C] 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成立大会和首届中国稻米论坛论文集,2003
[7]张洪程,张军,龚金龙,等 “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4):686-704
[8]陈信火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00,202
[9]赵西华 关于建立江苏省农业重大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的思考[J] 江苏农业科学,2011(1):1-3
[10][ZK(#]缪炳良 江苏种子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发展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421-422
[11]朱晶,王倩 江苏省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分析及预测[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501-506
[12]苗作华,黄志平,陈勇,等 基于粮食安全策略的耕地需求量预测[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3):284-2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