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力面面观
2017-12-13林丽鹏
林丽鹏
摘自中国经济学人
粉絲经济有多火?在互联网时代,即使不追星,只要你关注一个微博、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一家网店,你就成了他们的粉丝。目前,粉丝经济在很多领域都备受追捧:
自媒体粉丝经济异军突起
网上出现了另类自媒体吸粉达人,比如罗胖——罗振宇。他创立了自媒体“罗辑思维”,自称“每天甩脑浆,讲哲理故事,3年多吸引600多万粉丝”。“罗辑思维”第一次5小时售卖会员费收入160万元,第二次24小时收入800万元。
此外,鬼脚七、小道消息、六神磊磊读金庸、胡辛束等一大批自媒体,也借助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迅速兴起,依靠独特的内容聚拢了大量粉丝,部分靠广告等方式达到了粉丝变现。
商业实体依靠粉丝经济“抢滩”
啤酒是快消品,消费者通常看哪个牌子促销就买哪个。在“天猫6·18粉丝狂欢节”,没有价格促销的“青岛啤酒魔兽款”销量超过3万升,贡献了青岛啤酒网上店铺总销售额45%。“《魔兽》电影热播,限量版啤酒点燃了粉丝热情,青岛啤酒搭上了电影的快车。”上海快消品行业顾问杨阳说。
粉丝经济为用户需求“精准画像”
微信公号“餐饮老板内参”聚集了87万粉丝,其中七成以上是做餐饮的老板。公号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秦朝说:“通过公号发布特定内容聚集特定群体,我就能为粉丝用户精准画像,研究他们的实际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融资贷款、商业推广等服务。”
在一定意义上说,粉丝经济是“实物+虚拟”消费体验的升级。“实物+虚拟”消费体验揭开了电商3.0时代的序幕,并从商品实物消费向娱乐、文化等虚拟消费延伸,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动向:
互动化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曾表示“与粉丝互动”是小米成功的秘诀:“小米让粉丝参与产品研发、市场运营。这种深度介入,满足了粉丝全新的参与式消费心态。”
IP(知识财产)化
魔兽啤酒、愤怒的小鸟“哲学粽子”、冰雪奇缘公主裙……在今年的“天猫粉丝狂欢节”上,一大批新型“IP化”产品吸引无数粉丝。靖捷认为,在粉丝经济中,消费者升级为粉丝,商品消费升级为IP内容消费,这就形成了“IP—粉丝—品牌—消费者”互动的新生态产业链条。据估算,仅T恤单一品类,目前整个IP衍生品的市场规模就有上百亿元。
人格化
提起“罗辑思维”,粉丝会想到有趣、有料的“罗胖”;提起六神磊磊,粉丝会想到读金庸行侠仗义的“磊磊”;提起胡辛束,粉丝会想到贩卖少女心的“辣辣”……内容在人格化,商品和服务也在人格化,乔布斯的苹果、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罗永浩的锤子手机、雕爷的牛腩、西少爷的肉夹馍……都打上创始人的人格标签。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阶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消费因满足人类不同层次的需求而呈现升级态势,消费方式正从传统实用型消费向粉丝型消费升级,让粉丝埋单的不仅是商品和服务本身,更是满足粉丝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