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行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2017-12-13张宏勤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8期
关键词:出血点肛肠直肠

张宏勤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独山卫生院肛肠科,山东 菏泽 274900)

对行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张宏勤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独山卫生院肛肠科,山东 菏泽 274900)

目的:探讨对进行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某院进行肛肠手术的200例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统计这些患者直肠出血的发生情况。根据进行肛肠手术的类型找到发生直肠出血患者的出血点,据此对其进行相应的止血治疗,并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肛肠手术后,在这20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发生直肠出血,所占的比例为6.5%。这13例患者均在术后5 h发生直肠出血,其平均的出血量为(136.3±80.2)ml。经对症治疗后,这13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没有患者发生死亡。结论: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在术后一旦出现直肠出血的并发症,临床上应根据其进行肛肠手术的类型找到出血点,据此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止血治疗,以确保其进行肛肠手术的效果。

肛肠手术;直肠出血;止血方法

肛肠手术是外科一种常见的手术。研究发现,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这与肛肠手术的操作方式和患者发生病变的类型有着直接的关系。直肠出血是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术毕至切口愈合的这段时间里,此病患者都可能会发生直肠出血。齿线下是最常发生直肠出血的部位[1]。直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便血、肛门有坠胀感、小腹胀痛、心慌、晕厥和面色苍白。此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进行肛肠手术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为了探讨对进行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患者实施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肛肠手术的200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6例,所占的比例为63.0%;有女性患者74例,所占的比例为37.0%。这些患者的年龄为30~75岁,平均年龄为(39.5±3.1)岁;其病程为1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1.5±0.1)年。其中,进行肛瘘切开术的患者有35例,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有64例,进行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患者有21例,进行直肠放射切口瘢痕松懈术的患者有80例。在进行手术前,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其均符合进行肛肠手术的指征,且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在进行手术后,统计这些患者直肠出血的发生情况。根据进行肛肠手术的类型为发生直肠出血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止血操作。首先,找出患者直肠的出血点。患者直肠的出血点若一直在渗血,应对其出血点进行加压止血,或在其出血点撒上适量的云南白药粉末,同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按时吃药,并为其静脉滴注酚磺乙胺注射液和氨甲苯酸注射液,必要时可为其使用适量的抗菌药进行治疗,以防其切口发生感染。对于出血点不明确但出血量较大的患者,通过输液升压的方法寻找其出血点。找到出血点后,在患者出血点的上缘进行结扎、缝合,以防当血压恢复正常后其小血管出现漏血。对于出血量较大同时伴有休克的患者,应先控制其活动性的出血点,然后再对其进行局部止血,纠正其休克,同时对其进行吸氧,并为其输血。进行上述治疗后,患者直肠出血的症状若仍没有改善,应对其进行骶管麻醉,完全暴露其直肠的出血点,进而对其出血点进行缝合、包扎。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肛肠手术后,在这20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发生直肠出血,所占的比例为6.5%。在发生直肠出血的这13例患者中,进行肛瘘切开术的患者有2例,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有4例,进行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患者有1例,进行直肠放射切口瘢痕松解术的患者有6例(见表1)。这13例患者均在术后5 h发生直肠出血,其平均的出血量为(136.3±80.2)ml。经对症治疗后,这13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没有患者发生死亡。

表1 进行不同肛肠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其直肠出血的发生情况

3 讨论

肛肠疾病是发生于直肠和肛门之间病变的总称,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病。此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种类多的特点。手术疗法是临床上治疗此病的首选方法。研究发现,在进行肛肠手术后,患者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直肠出血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导致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其发生直肠出血的原因是:1)手术切口位于血管较为密集的部位;2)在进行手术的当天,患者的活动量较大或在排便时过于用力;3)患者长期使用抗凝药进行治疗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4)在对患者进行内痔结扎术时,没有对其结扎处进行缝扎,从而导致其结扎线发生脱落[2];5)患者的手术切口过大,临床医生没有及时控制住其活动性出血点;6)临床医生对切口处的敷料进行加压包扎的力度较小,导致患者的创面发生出血;7)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在术后1周左右时其内痔核发生坏死、脱落。此时,如果患者的大便干燥或进行剧烈的活动均可引发直肠出血;8)患者没有遵医嘱按时服药或是食用了有刺激性的食物;9)患者合并有肝硬化、肝腹水或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

研究发现,在进行肛肠手术后,患者的肛门若有坠胀感,且大便中带有血液,这说明其发生了直肠出血的并发症[3]。此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进行肛肠手术的效果及预后。因此,在进行肛肠手术前,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重点了解其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在进行肛肠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医生一旦发现患者的直肠存在活动性出血点,应及时对其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或结扎止血。在进行肛肠手术后,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并对其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在术后一旦出现直肠出血的并发症,临床上应根据其进行肛肠手术的类型找到出血点,据此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止血治疗,以确保其进行肛肠手术的效果。

[1]张博文.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10(8):50-51.

[2]赵永江.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9(30):138-139.

[3]郭志芳.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22(8):1006-1007.

R657

B

2095-7629-(2017)18-0123-02

猜你喜欢

出血点肛肠直肠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Mutually Beneficial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
针刺联合坐浴治疗老年肛肠术后疼痛50例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