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资源快速“裂变”
2017-12-13宋伟
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资源快速“裂变”
支河独流难为水移木成林万树春
■石家庄二中西校区 宋伟
本期栏目主编:宋伟
简介
石家庄二中西校区校长,河北省第十、十一届青联委员,第八、九届河北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科协九代会代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普通中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获国家二等奖;主持编写的《五个一百工程校本教材》获河北省第七届教学成果三等奖。荣获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北省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石家庄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思想观点:
实施优质校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集团化办学不仅仅是数量的简单增加和名义上的捆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推动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实现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集团化办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建立分享机制、核心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广泛的交流中得到增值。
与筹备建设一所高起点的新学校相比,将现有学校纳入集团管理的难度更大。如何实现两校间的的融合与提升,迅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我们面对而严峻考验。石家庄二中西校区一直在探寻集团化办学助力老校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石家庄市集团化办学开始走上快车道,多个教育集团相继成立,发挥了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然而,与筹备建设一所高起点的新学校相比,将现有学校纳入集团管理的难度更大。如何实现两校间的的融合与提升,迅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我们面对而严峻考验。石家庄二中西校区一直在探寻集团化办学助力老校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
一、理念认同、制度规范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融合的根本在于学校教育核心理念高度认同。西校区加入集团之初,二中集团派驻校长组建的新领导班子,站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上,通过召开全体教工会、党员会、学生大会、家长会以及各层面的座谈会,深刻认识理解并校的重大意义,在学校原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二中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宣传规范标识,统一师生思想,确立了“学生好,一切都好”的办学理念。
2014年初,西校区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举办“首届跨越式发展论坛”活动,向全体教工、学生及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559份,就学校发展方向定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资队伍培养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详细制定了《石家庄二中西校区三年发展规划(2014-2016年度)》,为学校描绘未来美好愿景和奋斗目标。
二、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是发展的渠道和保障
石家庄二中教育集团将优秀的师资、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核心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西校区选择、借鉴。而西校区则扎根沃土、积极吸纳,则一方面深入研究自己教育教学管理上的不足,以此为抓手,精准求教;一方面向集团虚心交流这些不足,以便于集团精准帮助,高效交流。
教学管理上,借助优质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行统一课程管理、统一教科研训、统一考试考查、统一考核评价的“四统一”制度。探索教材教法、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与本部同步的改革举措。建立并实行集团内师资校际之间定期交流制度,采取“校长+教师”、“骨干+新秀”的模式,保持集团教师定量交流,至今“换岗”教师达31人次。西校区与集团实行联合集体大教研,在集团组织的“大比武”中,各路精英纷纷展露才华,相互切磋取经,取长补短。实现集团区域内跨校授课、开放课堂,实现教师实质性交流,使得西校区整体师资水平迅速提高,从而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
三、和谐统一、文化共融是发展的追求和目标
集团发展的目标追求是在教育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是在优势融合之后实现不同校区的长久快速发展。将二中集团教育“学生好,一切都好”的人文精神与西校区的各项工作深度融合,这需要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几年来,我们围绕学校文化的核心,在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教育科研、管理文化等核心方面“共育共融”。在融合两校文化历史积淀的基础上,二中西校区形成了自己的学校文化,树立了“人才多样化,人人都能成才”的人才观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教学观;坚持“为学以理,积学精业”的学校发展理念和“德育入心,成德于行”的育人观;确立“让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的“双主体育人”办学思想和“凝心聚力、科学谋划、跨越发展”的工作目标;坚持以“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为工作重点。
这一系列的工作,让二中教育集团的优秀文化成为学校师生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二中教育集团特别是二中本部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高标准、精细化的要求得到了西校区全体师生深度认同,大家在工作中积极主动与集团办学思想快速并轨融合,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增强爱,这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精神比较成为助力西校区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所学校一个集团一方教育
■张家口市第五中学 陈静 王海龙 孟祥海
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集团发展应达成目标上的共识:把人作为学校的主体,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塑造教育集团。
2014年秋,张家口市桥东区名校集团化战略正式拉开了序幕。以第五中学本部为“母体”,联合其他两所新建校和薄弱校,分别建立五中一校区和五中北校区,共享第五中学的优秀办学理念、优质师资资源、优异教学策略、优良管理方法,实现了教育资源均衡,从而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一、一所学校引领一个集团
一个品牌的效应。行集团化办学,五中与其它两个学校以1+2方式组成教育集团,就是利用了五中的品牌效应。作为龙头学校的五中,首先向两所学校输出的就是五中的金子招牌,一所新建校更名五中一校区,一所薄弱校更名为五中北校区,在成为五中的“子校”后,两所学校突破了招生困境,当年即实现了满额招生,极大程度解决了区内生源原先由于无法到五中就读而流失的困境,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的区外优质学生的投奔,为五中教育集团的后续发展完成了快速积累。
一种文化的浸润。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第五中学首先带领集团达成集团发展目标上的共识:把人作为学校的主体,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塑造教育集团。五中教育集团让“人”成为学校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凝聚师生力量,为教育集团的壮大制造出强大的内驱力。
一支团队的魅力。第五中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着独特的培养方式,即“雁阵式”的培养体系。通过实施双名工程打造专家型的“头雁”;借力“读书富脑”和“研训提升”工程,培养创新型的“良雁”;通过“青蓝工程”,成立“鸿鹄班”,实行双师制,培育发展型的“雏燕”,满足教育集团内的每一梯队教师发展的需要,形成“头雁”引领、“良雁”高飞、“雏燕”振翅,雁阵齐飞之势。
二、一个集团创出一种模式
桥东教育集团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在“名校集团化”模式下母校与子校间逐渐形成的一种平等、尊重、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使各利益体之间实现共享、共赢。
“嵌入”教研,经验共享。随着集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人数的急剧增加以及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培训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五中教育集团为此建立了“问、践、思一条龙,教、科、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机制,并创新性地构建了“嵌入式”教研模式,通过“教研嵌入课堂”“教师嵌入学生”“教师嵌入教师”“母校与子校相互嵌入”的方式,并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以促成教师通过教研实现专业成长,使教学常规更直接、更实用,让集团内的教学经验共享成为现实。
“联席”会议,管理共赢。集团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上既统一又相对独立。集团内各学校的校级领导,定期开展的联席会议,逐渐建立了民主管理、扁平管理与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体系;达成了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常态,让教师的责任意识成为常态,让精细的日常管理成为常态,让干部的身先士卒成为常态的“四个常态”的共识。同时,转变中层干部管理职能,着力提高管理执行力,注重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开设校园网络管理体系,让中层干部集建设者、监控者和服务者三位一体。这种由五中向两所子校辐射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提升了学校的品牌与质量,实现了集团内各学校的合作共赢。
三、一种模式发展一方教育
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成长速度、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增值,产生了“1+1>2”的办学效益,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量。这种模式的让五中在集团化背景下找到的新的发展通道。
教师在流动交换中发展。从2014年开始,有超过50人次其他学校的教师成为五中大家庭中的一员,在五中的培养和锻炼中他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将优秀的教学经验传播到各个学校;上百人次的优秀教师也不断巡回在各个子校,他们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来面对更加复杂的育人环境,从而突破了职业生涯发展中的瓶颈,取得了新的进步。
学生在结构变化中成长。名校集团化办学为桥东教育带来的最直接效应就是破解了中学“择校热”的难题,消除了名校的大班额和薄弱校的生源不足现象,各校自身的生源结构更加均衡。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于五中本校的发展,是挑战更是机遇。第五中学引领教育接团开展了以“发展体验”为主题的课程研究,教育上,步步为营、俯下身子为孩子指路;管理上,细致入微、蹲下身子为孩子创路;教学上,稳扎稳打、低下身子为孩子铺路。
集团化办学——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
■唐山金桥教育集团 冯孝英
集团化办学是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教育集团化的目标在于促进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使集团内优质学校在充分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能够向新的高度攀升。
唐山金桥教育集团起步于2003年创办的金桥双语实验小学。经过14年的努力,目前已拥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12年一贯制国际学校、培训学校等13所学校,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教育集团。回顾14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充分认识到教育集团化的一些优势。
一、集团化有利于研究、宣传办学理念和办学文化
金桥集团注重对办学理念和文化的研究、探讨和宣传,相继成立了集团报和网络平台,对集团重大决策、各学校的新闻和新人新事给予报道,成为社会各界和兄弟学校认识金桥、了解金桥的一扇窗口。
坚持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在互联网背景下,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交互模式,在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之间搭建了一座座桥梁。目前,集团公众号和手机微信网站已经搭建成功,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平台了解集团动向,可以参与评教、留言,可以直接与董事长对话。近期,我们正在搭建手机APP家校教育平台,将实现网上排课、听课、注到、发言、作业、评价、阅卷等各种功能。
二、集团化管理有利于学校干部队伍的稳定发展
金桥集团一个重要的管理特点就是严格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集团制定了严格的董事会章程,明确划分了董事长与各校、园及校长、园长的职权范围,构建了集团对学校的服务关系。园长、校长除了全权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外,还拥有对学校中层干部的任免和对员工的聘任、奖惩、辞退权,对学校财务的支配权,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管理之中。每位校长都能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创造性地工作。
三、集团化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先后派出500多名骨干教师到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培训学校。集团旗下每所学校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培养,定时开展班主任培训和学科教师培训,每学期开展首席教师、年级主任、骨干教师、教坛新秀评比,每年评比一次十佳领导、十佳教师、十佳家长、十佳学生。
2016年,我们与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学达成合作,成为了“北大老教协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北大老教协基教中心每学期都会定时选派北大教授、特级教师等北京地区的一流专家学者来到金桥,听课、评课、做讲座、上示范课,以浸入式的方式来指导、培养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可以很骄傲地说,正是集团化使我们拥有了一支爱岗敬业、不断学习的专家型教师队伍,这是金桥集团最大的财富,也是持续发展的内在源泉。
学校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集团化办学是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教育集团化的目标在于促进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使集团内优质学校在充分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能够向新的高度攀升。教育集团化还要注重形成一种集团文化,其核心是尊重——尊重每一所学校,尊重每一位校长,尊重每一位师生,尊重每一种教育创新,使集团成为和谐共生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