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而不泛,简而不凡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浅析
2017-12-13江苏崔国明特级教师
江苏 崔国明(特级教师)
宽而不泛,简而不凡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浅析
江苏 崔国明(特级教师)
安徽口子窖酒广告有云:奢而不华,简而不凡。如果形容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作文题,我想用“宽而不泛,简而不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我无法不为这道作文题点赞!
适用于全国9省份的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作文题,是时下最流行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合二为一,匠心独运,新颖别致。
“一带一路”“共享单车”“高铁”,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元素;“广场舞”“美丽乡村”“大熊猫”,无一不显示着中国特色;“长城”“京剧”“中华美食”,无一不彰显着中国文化;“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移动支付”,无一不见证着中国发展……
简简单单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实际上却直观而简约地反映了时代主题,巧妙地传递了价值观。命题人在材料的精心选用、试题的命制上的匠心独运,使这道作文题成为彰显时代精神的一扇窗口。
特色一:“宽而不泛”
开放与限制同行,永远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
十二个关键词,任意抽取一个,都够宽、够大,都可以完成一篇大文章,此为“一宽”;可以任意“从中选择两三个”,自由度、灵活度极高,预留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此为“二宽”;而写作要求中的“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也是因人而异,完全尊重个人意愿,考生可以各显神通,此为“三宽”。
然而,宽则宽矣,但绝对“不泛”。“具化”和“聚焦”,是“宽而不泛”的集中体现。“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落笔的抓手,“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需要小处着笔,而“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则更是“任务驱动”的明确且集中的指向。作文材料的选用和写作要求的限制,既利于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引导学生将作文试题细化、实化、具体化。而在十二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给足了搭配组合的自由度、灵活度,但“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则要求学生要有“聚焦”的能力,需要学生用无形之“神”来贯穿和统领那两三个关键词之“形”,这是命题的核心,也是这道作文题的难点所在。
正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所说,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如果没有一点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具化和聚焦的能力,以“宽”应“宽”,天马行空,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流于宽泛。
特色二:“简而不凡”
用好“中国关键词”,打造“中国新名片”。这是我对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作文题的一个总体印象。
十二个关键词,无一不是当下的热词,耳熟能详。但是,每一个关键词的背后,都蕴含着“不凡”的深刻内涵;从中任意抽取一个,都能够彰显中国特色,贴上中国标签。而这些,正体现了作文材料选用的“不凡”。
“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要求简单而又自由,但却暗藏玄机。我以为,使“两三个”关键词之间形成“有机的关联”,从而展现中国风貌,是本题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如果没有一点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能完成的。所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追求创新,应该是其最大的“不凡”之处。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指令简单而又明确,但立意空间却极其广阔而高远,不仅兼顾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因为每一个关键词都能体现中国特色,都是中国的缩影,而每一个不同的地区又都是中国一个独具特色的窗口,向外展现着别样的风土人情。
当然,具化到写作层面,我们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纬度”:历史纵深、时空交错、以点带面。
如前所说,“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是这道作文题的核心要素和终极目标。其中,“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是明确的指令,“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是驱动的任务。而“你所认识的中国”应该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片面的。所以,必须兼顾历史纵深和时空交错。而且,任何一个关键词、任意一种搭配组合,都不能是泛泛而谈,都必须选择好切入点,“小切口,深层次”,以收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比如,从“文化的中国”这个“有机关联点”出发,我们可以将“京剧”与“广场舞”并置,让国粹传统与当下流行交相辉映,体现出历史的纵深和厚重;
比如,从“传统的中国”这个“有机关联点”出发,我们可以将历史悠久的“中华美食”和现实严峻的“食品安全”相互勾连,来传达对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比如,从“发展的中国”这个“有机关联点”出发,我们可以将“美丽乡村”和“空气污染”相互比照,直面发展中的矛盾,正视前进中的问题,来表达对留住乡愁、绿色发展的呼唤;
当然,我们还可以将“长城”和“高铁”“移动支付”挂钩,来呈现从传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高科技的、开放的“现代的中国”;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只要拥有一双慧眼,我们自然能够发现其中的奥妙,体现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悟,彰显自己的个性与智慧。
综上所说,“宽而不泛,简而不凡”,就是我对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作文的一点粗浅认识。
江苏省昆山市震川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