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波浪理论的粉色追踪

2017-12-13刘丽娴1沈丽暘1郑嫣然1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明度粉色饱和度

刘丽娴1.2. 沈丽暘1, 郑嫣然1.1.浙江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2.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基于波浪理论的粉色追踪

刘丽娴1.2. 沈丽暘1, 郑嫣然1.1.浙江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2.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色彩是服装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影响着服装的流行和发展,对服装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色彩的流行预测以及发展规律的问题,基于经济学中的波浪理论和HSB色彩模式对女装中粉色的流行进行追踪,探寻粉色在女装中的发展轨迹和规律及特点。以女装中的粉色为切入点,研究粉色在历史中的发展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的变化进而研究近十年中粉色的演变过程。通过量化粉色的饱和度和明度的色彩信息发现粉色的流行符合波浪理论的发展规律而且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而波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进而运用波浪理论对粉色饱和度和明度的发展曲线进行分析并对对粉色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分析。

粉色 流行跟踪 历史与趋势 波浪理论

服装三要素包括色彩、款式、面料,其中色彩是最容易吸引消费者的要素,也是能够影响消费者决定购买服装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有不少关于色彩、流行色预测等方面的的研究,在流行色预测方面已具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但对单个色彩的历史以及流行追踪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粉色色彩的演变的追踪,寻找色彩在服装发展中的变化规律。

一、历史中的粉色

(一)史中粉色

提到粉色,人们总是习惯用温和、柔美、较嫩、年轻这样富有女性化的形容词去描述,而且在时装中粉色使用比例明显侧重在女性服装,在童装和婴幼儿产品中供女宝宝使用的粉色产品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在古代的欧洲,粉色其实是男性的颜色,而象征纯洁的蓝色才是女性化的颜色。从古代欧洲描述基督教的绘画中不难发现,耶稣小时候会裹着粉色的衣物,而圣母玛利亚总是穿着圣洁的深蓝色衣服。

18世纪的法国产生了洛可可艺术,其在服装中的引领者是当时法国国王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因为当时的法国宫廷就是时尚潮流的风向标,所以蓬巴杜夫人喜爱的粉蓝、粉绿搭配迅速风靡全国及欧洲。在这个时期,教会收到了大量贵族们捐赠的粉色服装,但当时的教会承认只有白色、红色、黑色、紫色才是属于教会的色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729年教会颁布了新规,粉色被纳入礼拜中所使用的色彩。

19世纪,德国化学家发现了苯胺染料,这是一种价格便宜而且不易褪色的化学合成染料,因此迅速代替了传统的天然染料。苯胺染料的大范围普及使得服装的色彩不再难得,鲜亮的高纯度色彩也不再是富裕的贵族们所追求的潮流。

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在选择色彩时除了个人喜好外并无什么性别之分,只有高低贵贱的区别。中国封建时代的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于欧洲,但却是同样的把色彩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每朝的皇帝都会用色彩规定官员们官服的等级。

(二)20世纪初的粉色

20世纪初期,英国步入了短暂的爱德华时期,服装上一改维多利亚后期给人的阴沉、灰暗的感受,爱德华七世的亚历山大皇后引领了一场充满珠光宝气的潮流,其中不乏散发着柔和光泽的粉色服装。与此同时,保罗波瓦特开始活跃在服装界,大胆创新的阿拉伯风格服装颠覆了以往的女装结构,在色彩上也为欧洲传统的服装搭配增添许多亮点。

在代表着20年代生活的小说《了不起的盖兹比》中也曾着重描述讲究穿着的盖兹比的那件粉色衬衫与纸醉金迷的生活。30年代,才华横溢的夏帕瑞丽钟爱粉红色,她的粉色服装更被称为“惊人的粉红色”,给时尚界带来惊鸿一瞥,至今为人称道。

但是战争的影响随即横扫全球,整个40年代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男人们不得不上战场保家卫国,女人们也无心对镜妆扮,纷纷换上蓝色、灰色的工装进入工厂工作。美国塑造出了身穿蓝工装、头戴大丝巾的“铆钉女工萝茜”的形象(如图1)来鼓励女性进入工厂工作,而且当时的《Vogue》杂志也曾将这种形象搬上封面。这是当时女性的生活常态,即便有心装扮的女人也会因为政府严苛的物资配给条例而不得不选择更加节约、实用的服装。

(三)二战后的粉色

1.风靡一时

但是战争结束后,大部分的女工都更想回归家庭妇女的身份,回归原来的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

图1 铆钉女工萝茜Fig.1 Rosie the riveter

图2 玛米·艾森豪威尔身着粉色Fig.2 Mamie Eisenhower

女性们极力想摆脱“铆钉女工萝茜”的形象,回归到属于家庭的身份,因此粉色这种柔和较弱的颜色便成为了流行。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玛米·艾森豪威尔(Mamie Eisenhower)身穿一身镶满水钻的粉色礼服出席艾森豪威尔的就职典礼(如图2);好莱坞的电影中也塑造出不少迷人的粉红女郎,导演们用激烈疯狂的电影语言反应出当时女性对新生活的渴望。1957年,奥黛丽·赫本饰演的《甜姐儿》中的时尚女编辑高喊要把蓝色的工装逐出衣橱、把黑色的丧服统统烧掉还强调女性就该喜欢粉色。玛丽莲·梦露在《绅士爱美人》中饰演的粉红女郎妩媚可爱,身着艳丽的粉色小礼服穿梭在成群的绅士中间。

在战后的一段时间内,粉色的商品数量因此暴增而且被很快的消费掉,市场上不止有粉色的服装、家居用品、厨具,道奇汽车还推出了针对女性的粉色汽车,甚至还出现了粉色的卫生棉。这股以女性为主的粉色浪潮潜移默化的给粉色贴上了性别的标签。

2.消失与回归

根据Jo B.Paoletti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受到女权运动的影响还有中性风格服装的流行,粉色曾在时尚中销声匿迹。这时期的美国商场几乎看不到粉色的相关产品,那时期的女人们更青睐蓝色。但在1985年左右,粉色回归市场,作为一种常规的服装色彩与其他颜色一起出现在商场的货架上。

千禧年后,信息技术极速发展,时尚的传播速度又快范围又广,粉色风潮继续席卷全球。粉色的形象一直与甜美、可爱、柔软、梦幻、少女感等元素挂钩。敏感的商家察觉到粉色的商业潜力,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消费者们对粉色也越来越疯狂,粉色的包装、粉色建筑、粉色的食物、粉色的餐厅、粉色的妆容,都能够吸引大批消费者的注意力。

2017年初,美国《纽约杂志》把几乎要淹没一切的粉色统称为了“千禧粉”,将它视为属于千禧一代的独特色彩,并评价“这是一个俗气而真诚、摩登又怀旧的颜色”(如图3)。 根据潘通色卡中的粉色,“千禧粉” 不似二战后风靡的那些艳丽的粉红色,大体上保持在一个具有一定低饱和度但是又很亮眼的色彩上。

图3 潘通色卡“千禧粉”Fig.3 Millennial pink in pantone

二、粉色的十年跟踪

(一)研究设想

从服装企业广泛使用的英国预测机构WGSN发布的流行趋势报告中提取出从2009年春夏季(Spring/Summer)到2019年春夏季(Spring/Summer)共21个季度的粉色色彩信息(如图4),按照年份顺和季度排列后可以清晰的看出近十年粉色的演变过程,利用经济学中的波浪理论分析近十年粉色的流行发展轨迹,提出以下设想:

(1)粉色的演变路径是否符合波浪理论的波浪形态;

(2)依据波浪理论能否判定出粉色的流行循环周期;

(3)根据粉色的演变趋势能否对未来粉色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4)根据量化后的信息能否发现近十年粉色流行的特点及原因。

图4 2009年到2019年粉色演变Fig.4 Pink evolution from 2009 to 2019

(二)研究理论

1.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针对证券市场提出的一种分析理论,认为市场走势不断重复一种模式,一个完整循环周期由5个上升的推动浪(如图5中1、2、3、4、5)和3个下降的调整浪组成(如图5中a、b、c),1、3、5三个波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调整浪通常以三个浪的形态运行。一个完整循环周期也可以是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周期中的一个小浪。在循环周期中会出现延伸浪,假如三个推动浪中的任何一个浪成为延伸浪,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及幅度会趋一致。

2.HSB色彩模式

HSB色彩模式(如图6),也称作HSV色彩模式是基于人眼的一种颜色模式,其对色彩的表示方法符合人们日常中对色彩的描述习惯。其中H代表色相(Hue),根据0~360°的标准色环表示色彩数值;S代表饱和度(Saturation),用从0%(低)到100%(高)的百分比来度量;B或V代表明度(Brightness/Value),从0%(暗)到100%(亮)的百分比来度量。

图5 波浪理论示意图Fig.5 Sketch of wave theory

图6 HSB色彩体系示意图Fig.6 Sketch of HSB color system

(三)研究过程

本文根据HSB色彩系统对图6中进行色彩量化分析,因为粉色的色相值变化不大,所以分别对饱和度和明度进行分析。利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提取每个色彩的饱和度值和明度值,以年份及春夏、秋冬季度顺序为单位(2009Spring/Summer记为1、2009Autumn/Winter记为2)建立散点图并绘制变化曲线图。将饱和度和明度的变化曲线图与波浪理论的变化规律进行比对并分析未来粉色发展趋势走向及特点。

波浪理论是根据已有信息针对未来趋势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注重波浪的态势。但不管在证券还是其他方面,在实际中难以出现与理论上完全一致的波浪循环周期,因此运用波浪理论分析时需要对实际曲线先进行主观判断,判断目前处于调整浪还是推动浪时期进而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

(四)研究结论

1.基于波浪理论的粉色演变路径分析

根据HSB色彩系统得到粉色的饱和度和明度变化曲线图(如图7、图8)都呈现波浪状的发展态势,符合波浪理论的曲线规律,其中饱和度的曲线变化尤为明显。

从饱和度看(如图7),在这十年半里粉色分别在2011秋冬和2017春夏达到了峰值,色彩十分鲜艳。从2009年春夏到2014年秋冬的曲线类似波浪理论中一个完整的循环浪,2009年春夏到2011春夏是一段起起伏伏的推动浪,在2011秋冬到达最高峰值后回落进入调整浪时期这期间粉色从低饱和的浅色慢慢变成几近桃红的粉色后又逐渐的变成低饱和的粉色;很快从2015春夏开始新一轮的循环,粉色在调整浪的推动中变的鲜艳并在2017春夏达到最高潮,呈现出十分艳丽的色彩,然后慢慢回落进入调整浪,粉色的饱和度也渐渐降低。

图7 饱和度变化曲线Fig.7 Evolution curves of saturation

图8 明度变化曲线Fig.8 Evolution curves of brightness

因为粉色本来就是一种明度较高的色彩,粉色的变化曲线不如饱和度明显(如图8),其数值上在HSB色彩系统中基本集中在70%-90%之间。亮度值的曲线不具备一个完整的循环浪的特征,从2009春夏开始到2012秋冬整体呈现下降的调整浪状态,随后进入一个推动浪时期,明度值主要集中在80%到90%之间。根据波浪理论的发展规律将来会有一个明度升高的趋势。

根据波浪理论可以认定粉色会在这几年的“千禧粉”热潮后开始进入调整阶段,粉色会向饱和度偏低、明度变高的态势发展。但是波浪理论是一个偏主观的分析方法,难以判断每个浪之间的具体时间间隔,只能判断出大致上的发展趋势,无法预测出具体信息。

2.近十年粉色追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粉色的色彩与其饱和度和亮度的数值来看,近十年中粉色基本以低饱和度、高亮度的色彩形式出现,与上文潘通色卡的“千禧粉”一致。这类粉色相比二战时的粉色,少了一丝成熟妖娆,显得更加的舒缓、柔和。而且几乎每一季都会出现一类饱和度、亮度居中的粉色,可见那是近年服装中经常使用的粉色色彩。

从服装色彩心理及搭配的角度而言,亚洲人的黄皮肤并不适合所有的颜色。而这种灰粉色并不挑肤色,反而能衬托出穿着者的好气色,因此更能够被现代的消费者们接受,也更容易被企业选中设计成商品。而且灰粉的色彩更具青春感,同时也符合现代人追求轻松、享乐的消费趋势。

从时尚传播模式的角度看来,这十年中时尚传播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及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加速了流行的传播。在这个供远远大于需求的时代,商家单单依据流行售卖产品是不够的,往往需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推动流行。现代消费者在购物时注重体验和情感共鸣,柔和的灰粉色往往能够有效的刺激女性心中对甜美、可爱感的心理感应,因此激发购买欲,带动此类粉色色彩的流行。

三、结论

毋庸置疑,无论什么时期的流行色彩的流行无不跟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对历史中的粉色、二战后粉色的发展趋势还有近十年的粉色跟踪及分析,可以明显发现粉色的发展是一个波动的过程,整个发展过程符合经济学中艾略特提出的波浪理论曲线,在起起伏伏的推动浪发展到鼎盛之后会有个低潮,然后进入一段调整期后再次开始新的循环成为流行。从色彩心理及搭配还有传播的角度看来近十年粉色的流行是现代消费趋势的体现,掌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对于流行预测至关重要。不过文中波浪理论的分析方法相对主观,注重事物发展的波浪态势,参与的数据资料越多,分析结果越准确;但主观预测具有一定的未知性,若要得到更加具体的分析结果还需要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的具体分析。

[1]爱娃·海勒.色彩的性格[M].第1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46-169.

[2]顾雯.基于波浪理论与预测学方法的国际男装流行色趋势预测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 2012:66-96.

[3]崔唯, 张玮, 戴燕.1996-2005年InterColor春夏色案分析[J].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 2007(3): 27-29.

[4]戴燕.1996-2005 年国际流行色女装定案与国内女装色彩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 北京服装学院,2006.

[5]李熠, 吴志明.服装流行色的色彩意向灰色预测[J].纺织学报,2009, 30(4):94-100.

[6]Jo B.Paoletti.Pink and Blue: Telling the Boys from the Girls in America.[J].The Journal of American Culture, 2012,35(3), 280–282.

[7]R.N.艾略特.艾略特波浪理论[M].第1版.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016: 3-48

[8]张旭兰.经济因素对服装流行色趋势影响的证实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 2016:66-96

[9]周琴.用回归分析法预测服装流行色 [D].无锡:江南大学,2005:20-20

[10]常丽霞.服装流行色的量化与预测研究 [D].无锡:江南大学,2013:6-35

刘丽娴,女,博士学历,副教授职称,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研究方向:设计方法论。

(2016QN027)工匠精神——美术工艺史的土山湾.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2016M601990)美术工艺的土山湾模式.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尚丝绸产业调研与品牌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资助(2017R406026);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资助(2017R406010)。

猜你喜欢

明度粉色饱和度
粉调幽然
糖臬之吻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基于Coloro色彩体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颜色深度研究
如何让学生在设计中有效认识和使用色相环
浅谈中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
印刷颜色的明度预测评价
嘿!粉色男孩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