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合作发展研究

2017-12-13洛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大陆桥视野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经济区华夏中原

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合作发展研究

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借助国家这一重要战略规划机遇,孕育和发展了华夏历史文明的地区,争相将本地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传承华夏历史文明作为文化强省、强市的重要抓手,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建设华夏文化传承区的路径和措施等。如,关中地区争取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了大关中的战略定位是“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2013年初,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得到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成为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复的唯一以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战略平台;山西省将该省定位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及“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等。本文以中原经济区为例,探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合作发展问题。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创新区的现实意义

中原经济区是是中华文明和华夏文明主要发祥地,具有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省是全国文物大省,文化资源丰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全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拥有分布于各地市的各类文物藏品约130万件,占全国总数的1/8,被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创新区”列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正是基于其无可比拟的丰厚文化资源基础。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使华夏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打造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任务。

中原经济区的各地市都有引以为豪的独特文化资源。立足各自资源禀赋,明确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各城市定位,加强分工合作,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加快建成影响力显著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创新区的积极探索

2012年3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合作协议,三方将在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中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和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2012年0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深圳华强集团共同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2012年12月,河南省文化厅印发《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15、2020年分阶段的建设目标,提出要坚持统筹协调,把促进协调发展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先行先试等,并明确了12项主要工作任务。部分城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工作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014年初,河南省、郑州市先后做出了支持登封先行先试,依托嵩山自然文化资源和中原与世界文明对话平台——“嵩山论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的战略决策。同年5月,河南省出台《关于支持登封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豫政[2014]41号),郑州市也推出多项措施支持登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2016年,为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借鉴博鳌论坛、达沃斯论坛和北京APCE会址的建设理念,在湖光山色的登封市唐庄乡纸坊水库以北区域,建设“唐庄生态文化示范区”项目已签约。 据悉,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研究会已经为登封制定出《登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战略规划要点(2015—2030)》。

2015年底,濮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文化铸魂”工程建设濮阳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实施“文化铸魂”五大工程,谋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倾力打造传承创新“五大基地”:实施文化凝聚工程,打造祖根文化承载基地;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基地;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打造特色文化发展示范基地;实施文化引领工程,打造人文精神弘扬基地;实施文化弘扬工程,打造“非遗”传承保护基地。

洛阳是唯一与中华民族同步成长的城市,儒、释、道、玄、理学的肇始地,70%宗族大姓的起源地,全球客家人的出发地,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中心。

自东汉到北宋一千多年间,洛阳始终是中国佛教之都。佛教自此在中土传播,儒释道三种文化在这里融合,完成了佛教本土化的进程。洛阳的佛教文化资源禀赋在中国无出其右,是名副其实的佛教文化圣城。

长期以来,我们通过“中国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关林朝圣大典”等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展和文化品牌的打造,河洛文明生态示范区已初具规模,并正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建设国家级的“洛阳河洛文明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三、几点建议

(一)通过立法和政策扶持,支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做大做强

一是加强文化立法。可由省人大出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条例》等,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细化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土地、资金、人才政策,通过立法方式管理文化领域的事务,早日使文化建设走上法治化轨道。此外,还要尽快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法》。在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保障发展力度和科学性的基础上,要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督导检查现行文化法律执行力及执行成果,向社会公布执行情况;更要注重建立全社会关注文化保护的氛围。二是出台扶持政策。近年来,河南通过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今后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还要加大,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在制定土地征用、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吸引、鼓励各类经济实体投资文化产业,促进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做久。三是成立组织协调机构。建立中原城市区内城际协调机制和互动融合发展机制,在设施共建、产业布局、文化交流、市场共享、资源互换、无障碍旅游、人员互动等方面积极推进跨区域合作。明确各类企业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主体,发挥市场机制对于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各类企业平等参与传承创新区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二)注重统筹规划,突出城市特色重点发展

一是统筹规划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完善各专项规划、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等,盘清文化资源,明确华夏历史文明的内涵、中原经济区要传承哪些历史文明,做好功能划分,明确建设目标、传承创新思路、工作重点、建设进程、保障措施等。二是打破现有行政界限建设。借鉴甘肃经验,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统筹中原经济区(特别是河南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协同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融合发展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把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紧密结合。三是明确城市定位和分工合作。各地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布局,找准自身文化资源最具传承创新的核心,充分挖掘,在保护中传承、创新、发展,争取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自身最具影响力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优势。如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核心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洛阳最核心、最大的比较优势,也是其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的重要战略资源。四是突出城市文化特色重点发展。甘肃省将敦煌作为示范区,积极推动敦煌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以园区建设为主题,实施敦煌国家级“一会四区”建设取得成效。作为中原经济区范围内的华夏文明,从地域上主要由洛阳的河洛文化、开封的北宋文化、安阳的殷墟文化、商丘的商梁文化、郑州的商城文化、三门峡的崤函虢国文化等组成,其中河洛文化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加快洛阳等地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示范区”,使其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

(三)运用多种手段,推动文明传承区加快发展

一是加大投入。首先要重新确定国有资本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投资范围,推动国有资本投资机制的改革和转变;进一步拓宽文化投融资渠道,降低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强化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积极培育上市文化企业。其次,组建文化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要研究成立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原文化产权交易所。再次,疏通间接融资渠道,强化银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此外,还要鼓励国内外社会法人和各界人士捐资兴建各类非营利的公益性文化项目等。二是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现代科技不仅是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创造文化产品最大效益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河南省在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像《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精品演艺剧目都增加了现代科技元素,河南手机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主流媒体,三维动画《独脚乐园》《小樱桃》《小破孩》等文化产品已经和一些国家达成了版权输出协议等,实现了新的突破。三是文旅结合发展。河南是“中国历史的自然博物馆”,安阳的殷墟、开封的城摞城、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在全国、全世界都是唯一的,文旅结合基础良好,同时以演出、展示等表现形式的各类文化产品加以辅助,增强其对游客所产生的吸引力,具有相当可观的发展前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还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游客感知历史、领略文化、体验民俗的消费需求,以打造中原国际黄河旅游带为龙头,整合全省相对零散的文化旅游资源,把最重要、最能发挥效益的文物点、旅游点串起来,推出跨越行政区划的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文化旅游产品与线路,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文旅一体产品。

(四)打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重点品牌

当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要努力打造与中原经济区相适应的文艺品牌体系。要围绕黄帝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等,着力打造以“根”文化为代表的知名文化品牌。中原地区现代文学艺术资源丰富,中原作家群影响全国;书法艺术实力雄厚,书法艺术家的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出版传媒业拥有众多品牌,如《大河报》《梨园春》等。豫剧是中国除京剧以外的第一大剧种,河南演艺杂技在国内外也广有市场。河南省目前已具备一批能够发展成为文化品牌的优势项目:中原作家群、中原诗群、中原戏剧家群、中原摄影家群、中原书风、中原画派、中原学派。各地市也要结合自己的定位,主动谋划,搭建高端交流平台,提升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如,洛阳市可以围绕打造“世界圣城”名片,举办高规格的国际和国内交流活动,举办周公文化节或周公祭典,建设“儒家之源”;依托白马寺、灵山寺、香山寺等著名佛教资源,举办佛教系列法会,结合洛阳玄奘诞辰日,举办信徒朝圣活动,打造中国佛教圣地;结合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开辟以洛阳为起点的“重走玄奘路”大型文化旅游活动;着力打造客家人“寻根”圣地品牌,如依托汉魏故城遗址和偃师“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建设“客家人纪念馆”,组建寻根旅行社,经营客家寻根线路,举办客家寻根节,吸引客家人到洛阳、河南寻根旅游。

猜你喜欢

经济区华夏中原
绽放,华夏之美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沁园春·赞中原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一场约架,变了华夏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华夏撷韵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