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一带一路”倡议

2017-12-13刘卫东

大陆桥视野 2017年21期
关键词:包容性高峰论坛丝路

文/刘卫东

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一带一路”倡议

文/刘卫东

如何正确认识“一带一路”倡议?从中国倡议到全球共识,要以“包容性全球化”为核心概念理解“一带一路”,丝路精神+全球化=包容性全球化。

①“一带一路”不是要重建历史时期的跨国贸易路线; ②“一带一路”不是中国政府工程; ③“一带一路”不是区域发展战略; ④“一带一路”不是单向“走出去”;⑤“一带一路”不宜被解读为地缘战略; ⑥“一带一路”不是“线状”经济体;⑦“一带一路”建设不会“一蹴而就”。

“一带一路”建设成绩:从中国倡议到全球共识

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的1500位嘉宾出席了论坛,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近百位外国政府部长级以上高官,以及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等60个国际组织的“一把手”。习近平主席在欢迎晚宴祝酒词中指出: “一带一路”建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布了《联合公报》,《联合公报》指出,共同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确保自由包容性贸易,有助于推动实现开放、包容和普惠的全球化,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与发展。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一带一路”非常重要,能够把世界团结在一起,促进全球化朝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一些曾经观望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派团参加峰会: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一大批合作项目;56个境外产业园区实现合作共建,中国与20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合作开展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老—泰)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历程

2013年10月,国家启动正式“一带一路”研究和规划;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2014年12月,《“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出台;2015年3月,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出台《推动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各部委及各省区市相继出台各自的实施方案;同时开启重点经济走廊规划、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成立、“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海外产业聚集区等等。2016年6月23日,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签署;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2017年6月16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一带一路”建设的丰富内涵,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2017年8月17日, 中央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在会上要求,要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丝绸之路的走向随着地理环境变化、经济发展、政治形势、技术进步的演变不断发生变化。丝绸之路不是一个具有固定线路的空间现象,而是一个文化符号,即和平、友谊、交往、繁荣;是沿线各国共享的一个文化遗产 ,是双向交流,不是单向输出。用“丝路精神”推动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和平合作:古丝绸之路上的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不是因为戎马和长矛、坚船和大炮,而是驼队、善意、友谊等因素。

开放包容:古丝绸之路跨越主要文明,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互学互鉴:通商之道、知识交流之道,带来观念创新,相互借鉴。

互利共赢:见证大发展和大繁荣,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实现共享。

关于经济全球化

30年来,西方国家已经呈现经济活动的“金融化”和制造业的“空心化”,但在高科技领域仍然领先全球。以美国为例,2015年美国中产阶层占总人口比例下降到全国总人口1/2以下;2000—2014年,美国贫困人口增加近一倍(15%);2013年,美国一半多的州年轻人失业率超过30%;

30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崛起,而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被全球化边缘化了。 2016年全球1%人口拥有的财富超过了其余99%的人口。 发达国家设计出的一套主要满足资本空间扩张需要的制度机制,我国不应该走全球化的老路,而是推动全球化机制的改革和发展。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我国及时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 依靠创新活动、更加重视国内消费拉动、努力开拓新市场、更加具有全球视野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在全球谋划资源配置和利益要素高投入。

2017年8月17日,在中央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全球视野,更加自觉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要以“包容性全球化”为核心概念理解“一带一路”,包容性全球化就是丝路精神+全球化。国家在全球化中要发挥作用,要做有为政府;更多的国家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及发展机会,道路选择的多元性,不同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对接。“开放包容”和“平等互利”的建设理念。秉持开放的态度,欢迎所有愿意参与的国家和地区平等参与。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特别强调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在维护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

在2017年5月14—15日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推动包容性全球化是高峰论坛上各国首脑达成的重要共识。很多国家首脑在演讲中都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将让更多的地区分享全球化的好处: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强大的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为处于全球化边缘的人们提供了发展机遇。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联通古今、通向未来的桥梁,旨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捷克总统泽曼、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等都表达了同样的期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高峰论坛前夕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曾指出,“一带一路”非常重要,能够把世界团结在一起,促进全球化朝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高峰论坛发布的《联合公报》指出:共同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确保自由包容性贸易,有利于推动实现开放、包容和普惠的全球化,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是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以及大量的跨境和海外投资项目,对国内的城市及区域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紧密结合,促进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根据作者的演讲稿整理,本文有删节和修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猜你喜欢

包容性高峰论坛丝路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丝路•山海
发动机和APU非包容性转子爆破适航审定技术分析
2021年乡村振兴高峰论坛
IBIS将举办全球电视高峰论坛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在敦煌,感受千年丝路的不同开放
海峡两岸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福州再登场
丝路新政
先进镁合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在沪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