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动词描写的现状及对策

2017-12-12张水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运用策略

张水容

【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作文往往显得呆板、无趣,语句平淡体现不出内容的精彩,究其原因在于作文中缺乏运用动词描写导致的。因此,最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无疑就是让小学生在认识动词、理解动词的基础上,学会动作分解进而完成作文写作,使他们的作文生动有趣、文采飞扬,从而克服长期存在的畏惧心理,形成良好的写作心态。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动词描写;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44-0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环节,它有别于一般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给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故而小学作文教学应克服传统的言传口授式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步向小学生内在潜能的挖掘方面转变。作文分值差不多占语文总分值的三分之一,因此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尤为紧迫,但由于很多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够扎实,在写作时经常存在着难以将心中所思转化为文字描述的问题,长此以往带来的挫败感会导致小学生在面对作文写作时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障碍,进而影响了小学生作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让小学生在写作时灵活运用动词就显得极为关键,因为小学生一旦在写作中掌握了动词运用的方法,自然就会让作文“有血有肉”,化“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就此,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对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动词描写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探讨,以期提升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动词描写的现状

语文是一门与语言文字运用艺术相关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而写作又是体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具体方式,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但是,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小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提高作文写作水平不仅有利于今后的课程学习,也促进了小学生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升,对良好的为人处事方式的培养也大有裨益。现今,小学作文教学弊端颇多,小学生写作现状差强人意,如作文抄袭率高、语句生硬、模式单一和想象力枯竭等问题比比皆是,尤其不注意动词运用这一问题越发凸显,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警醒。

(一)国内学界对小学作文动词运用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小学作文改革研究比较活跃,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经验层出不穷,但其中专门针对小学生作文中动词运用研究方面的论著还相对匮乏,据笔者对相关资料的搜索结果,发现只有寥寥几篇相关的文章。如《课外生活小学版》2005年第6期的文章“活灵活现的动物名称做动词”有谈到动词的运用研究;《辅导员》2011年第6期的文章“有声有色有感觉”(作者:贾志敏)提到动词的运用可以让作文有声有色;《中国校园文学》2006年第5期的文章“作文要写的有声有色”提到动词的运用可以准确生动地表达作文内容(作者:刘路江)等。

(二)教师对小学作文动词运用的研究现状。目前教师对小学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大多基于宏观角度进行探讨,对于着眼于动词运用研究的“细枝末节”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很多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动词的运用无足轻重,缺少对小学生作文细致的动作描写要求,大多只是对作文的字数做出笼统的规定,没有在每次作文写作中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更谈不上对动词的准确运用要求了。更多的教师一直将“篇”作为训练单位,几乎所有的习作教学都着眼于“篇”,小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笔,结果完成的作文空洞无物、枯燥单调,根本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动词描写的策略建议

写作,其实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延伸,小学是孩子学习作文写作的启蒙时期和起步阶段,而运用动词描写的训练是小学作文写作的重要的、基础的训练项目之一,一般而言作文中运用的动词数量越多,则语言就会更加生动细腻,表现手法也随之富有新意,意味着学生的确做到了仔细观察。但是,运用动词时切忌生硬堆砌,而是要在拥有明确的写作思路的基础上做好扎实的动词专项训练,故而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的训练。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一种动态变化,它一般出现在名词主语或主句后面,积累动词的内涵就是掌握一定数量的、能准确描绘事物形态的动词。如写眼睛看的动作的动词:看、瞧、望、见、观、盯、瞪、瞄、顾、瞥、看见、观看、查看、细看、观察、探望、仰望、眺望、张望、凝视、斜视、巡视、怒视、鸟瞰、瞻仰、打量……;写头的动作的动词:昂首、仰望、扭头、转头、低头、磕头、探头探脑、目不转睛、东张西望、摇头晃脑、点头哈腰、昂首挺胸……;写手的动作的动词:拉、拿、抱、扶、推、摸、打、擦、揍、拧、捧、端、捉、扒、抓、捶、拈、拎、扔、捡、丢、掂、挑、举、按、提、拍、画、写、掏、抢、弹……;写脚的动作的动词:跑、跳……以及写嘴的动作的动词:吃、嚼……。诸如此类的动词教师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适时的渗透,让小学生在熟记、背诵和积累的基础上对动词进行灵活的运用。为了激发小学生熟记动词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比一比谁背的动词多、同一动作谁用的动词多和谁能用动词写出一个形象生动形象的句子等。

(二)段的训练。段的训练要求是把一段话写作连贯,且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进行,如按时间顺序、方位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等来进行写作,同时应注意句子的先后顺序和自然过渡。

1.在段的训练中做到运用动词让句子形象生动。一个完整的句子,必不可少的就是动词,将动词运用得准确、恰当,可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景物活灵活现、场面生动逼真。

2.在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词语运用的训练。先从单一事件开始,如运用积累的动词对喝水、吃饭和洗碗这些单一的动作进行描写训练,比较一下看哪个学生在单一事件中运用的动词最多,写得更为形象传神。然后可以将事件的范围进行适度的扩展,如课间十分钟、百米赛跑、4×100米接力赛……等学生较为常见的场面,让他们从更广阔的视野中用动词进行细致的描绘。

(三)篇的训练。所有训练都是为了让作文成篇。连词成篇是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如何在一篇文章里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其核心就是要掌握动词描写的方法。动词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它在所有种类的词汇中最具能动性,能直接地将人物、事物和情境的本質特征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焕发出情趣横生的独到魅力,并大幅提升文章的感染力。在篇的训练中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1.抓好动词“捕捉”关。小学生在作文习作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动作描写,因此抓好动词“捕捉”关,对准确地选用动词意义重大,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人物刻画,并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凸显文章的主旨。

2.抓好动作“分解”关。小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动词使用单一重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将整篇作文进行动作“分解”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整篇作文的关键环节在哪里?这些关键环节分别适用于哪些动词进行描写?如此一来通过“分解”的过程即可将整篇作文描述地生动具体。

三、结语

“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写你的句子。”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一语道破了动词在文章写作中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对动词在写作中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视,并灵活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小学生实现动词的灵活运用,如此方能为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周卫东,巧用动词,让描写更生动、具体[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12):80-81.

[2]何洁,论作文中动词的推敲[J],新课程(下),2014(2) :30.

[3]于小恒,动词在作文中的修辞功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28-29.

[4]关晶,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7):95-96.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教学运用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侧重习作讲评,观照“后作文”教学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作文教学中有关“审美”的探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