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
2017-12-12张玉兰
张玉兰
摘 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概念和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既有課前预设的一面,也有课中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学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就缘自于生成。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230-01
语文课堂教学怎样生成?在哪些地方建立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关键是把学生看作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课堂教学有一些“生长点”,把握好这些“生长点”,有可能成为一节充分生成的课。
一、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
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是说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
笔者听了堂《松鼠和松果》公开课,课堂里进展似乎十分顺利,教师认为学生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因此也就不安排提问的时间。但下课后问学生,学生却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松果是不是我们吃的松子?”“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怎么会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呢?”在儿童眼中,今天长着的松树会一直长下去,如同他们认为只有老人会死去,而小孩是不会变老的一样。这些问题不弄清楚,学生怎么可能对课文有较深刻的感受呢?看来,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课文,而必须让学生从他们的经验世界来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预设学习困难,全程质疑生成
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呈现在课堂中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即时质疑,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例如我在《一只贝》的教学课堂片段,就是先确定主问题后,以独立或合作探究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形式,抓住教材和学生理解中的不确定因素,鼓励学生创造,在全程质疑中,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师:我们围绕这是一只怎样的贝?请你浏览课文。如果书上有答案就请你把它圈出来。
学生汇报:可敬、丑陋、可怜、勇敢、坚持、平常、稀罕、顽强、默默、伟大,有苦说不出、破烂、痛苦、受折磨。
师:是的,看来我们已经读出来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贝,已经有了你第一步的理解,那么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证明这是一只怎样的贝。你认为它是丑陋的,哪些句子能够说明?好,拿起你的笔。学生自己画句理解。
师:有没有答案?我相信你们肯定有想法。把你的想法跟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找到哪些证明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学生交流。
师:我想你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同学又给了你启发,那么我们先一起来研究学习。课文里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一句话,课文是哪一句话把你们的体会都涵盖在里面了?
如果说“一只怎样的贝”让学生带着主问题自主感悟课文,那么“用书上的句子证明自己的感悟”则是培养学生为自己的观点找到理由,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而“课文是哪一句话把你们的体会都涵盖在里面了”则是从散到聚的转择,既保证了学生个体感悟的时间,又可以一起来研究,将课文的学习引向更深的层次。学起于思,思解于问。因为乐于为学生质疑搭建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创造思维,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体。
三、把握差异资源,探究合作生成
课堂教学中需要组织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尝试中出现错误和失败是很正常的,因为在尝试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如果能预设学生在尝试和探究中出现的错误,那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读某老师执教《鸟的天堂》一课,就给我们非常好的启迪。
考虑到最后一节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这位老师范读后鼓励学生质疑:“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还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生1:巴金爷爷把大榕树和乌儿写得那么好,如同天堂一般,可文中怎么写“我有一点儿留恋”呢?如果是我的话,会恋恋不舍的。教师的高明之处还不在这里,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自主来解疑。
师:和他一样存在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有半数左右的学生举手。)师:看来,巴金爷爷的想法与众不同,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心中的答案呢?
生1:巴金爷爷觉得他留恋这里的风景对鸟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人们留在这树林里鸟儿会被打扰的。
师:你认为他想为鸟儿留下更多自由的空间。
生2:我认为巴金爷爷是想保护环境。
师:和前面同学想法一样。其他同学怎么想?
生3:我认为可能是这样的,一般小鸟都留在树林里,但是等到他们长大了成为成熟鸟儿的时候,就要飞出森林去找更广阔的天空,巴金爷爷就像一只成熟的鸟儿飞出去做更多事。
四、把握教学契机,实时生成
课堂教学如果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无疑是很好的“生长点”。把握教学契机,实时应生生成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层层的莲花,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美丽的荷花。”然后,我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课文美丽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课文的意境,读出课文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各种各样的荷花开放时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
小学语文课堂必须实现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在教学中应用的结果。生成性教学是在生成性思维下看到的一道教学美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