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参与度与有效度
2017-12-12宋慧敏
宋慧敏
摘 要:如何提高学生历史课堂的参与度及有效度,成为一线历史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度,取决于教师的“动”与学生的“动”,教师的“动”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动”,当教师的“动”能促进学生发展时才有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历史课堂;参与度;有效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200-02
近几年,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的课改实践,让笔者由衷地感到:历史课有新变化了――首先是教的方式变了,即由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这种传统的、沉闷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问题、教师点拨指导、师生共同解疑的探究式教学。其次是学生的学也发生了变化,即由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知识、争取考试得高分,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各种活动,探究知识,培养能力,获得有效思想教育。学生们有了“当家做主”的感受,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上彻底告别了一本书、一支笔、教师一人讲到底的“满堂灌”“填鸭式”时代,开始了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探究、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时代。课堂充满生机,富有活力。随着福建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度,更好完成新时代交给的教学任务,是一线历史教师不能回避而且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要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具体实际(身心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形式
1、学生历史课堂的参与度与有效度,与教师创设情境,主动“让贤”分不开
学生学习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内容时,我组织学生上讲台以模拟记者报道的活动形式进行。如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内容时,学生就可以采用这种活动形式。课堂上教师提出: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并作为“一大”的列席者,你会如何报道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呢?学生们在台下先思考、讨论,写出报道主要内容,教师则在如何报道上给予点拨。不久,我发现很多同学跃跃欲试,想到讲台上体验体验,教师有代表性、分层式地选择3~4名学生上台进行模拟报道,在下面的“观众”作为评委,通过比较“主播人”在台上的表现,由学生们评选出优胜者,并给予掌声鼓励,最后教师指导并小结。好的地方给予肯定,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法。课堂上通过这种活动方式,创设新型学习情境,学生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还亲身体验了当小记者的感受。学生们既掌握了历史知识,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为今后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这比教师直接讲述效果好得多。
2、学生历史课堂的参与度与有效度,与教师善于挖掘、激励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动手分不开
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等内容时,我组织学生讲故事、自编历史短剧、举行诗歌朗诵会、亲自动手操作等形式参与学习。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学生对三国时期一些主要历史人物已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从小说、电视剧中已“认识”了这些人物。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这些人物故事及对人物的评价,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并进行比赛、竞争,看看哪些同学讲得更精彩动人,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师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在教学“光耀千古的诗坛”内容时,可举行小型诗歌朗诵会,朗诵内容选择唐朝有代表性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所写的诗篇。教师组织“评委”给参赛者打分,评出优胜者,最后由教师小结。由于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较为新颖,并且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并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以这种方式参与学习,比传统的全由教师讲述这三大诗人生平、代表作效果要好得多。课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以“唐诗”为题,创作书画、手抄报作品的作业,在班级中展览。这些活动学生学会接触大量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丰富材料,无形中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又收效颇丰。新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活动。如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中,学习北京人制造和使用工具这一目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打磨石器,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发现七年级学生非常乐于参与,很多同学都要上讲台试一试,他们从实践中感受到原始人生活的艰辛,从而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动手能力。
二、提高学生历史课堂参与度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有效度
新课程改革要求知识教学必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使学到的知识成为创新能力的翅膀。《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过程中,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因此,教师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组织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其目的都是学生通过课堂参与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得到有效的思想教育,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敢于放手把思考和活动时间、空间、思维过程留给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和不同层面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目的。
3.、提高历史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与有效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历史课堂的各种活动中,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给他们参与活动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是终身受用。”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如学生参与模拟记者报道历史事件时,教师应提示学生从时间、地点、经过、结果、意义等几方面去把握;讲人物故事,要从人物生平、故事情节、典型事迹、结局、对社会影响等几方面进行讲述;学生讨论问题时,要围绕中心话题深入探究,组员分工与职责要明确,要注意倾听与评价,要有小组结论,从不同的方面理解、联系实际等。学生掌握了方法,积累了经验,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度,取决于教师的“动”与学生的 “动”,教师的“动”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动”,当教师的“动”能促进学生发展时才有价值。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该始终贯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课改理念,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的新型人才观,不断学习新时期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