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研究

2017-12-12陈福满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有效性小学数学

陈福满

【摘要】放眼当今我国小学教育领域,教学方式明显比以往更具多样化。在这其中,合作探究性学习便成为了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教学方式。虽然合作探究模式的应用能够为教学带来诸多优势,但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其作用在很多时候都没有得到最大化体现。基于此,本文以实施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必要性为基础,对如何提升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这一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36-01

所谓合作探究学习,即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知识点、难点进行具有合作性质的质疑、思考、交流以及探究活动。显然,合作探究的过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同时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实施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其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动、爱玩、乐于交往,是广大小学生共同的特征。然而,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具备了一定的民主与自由探究性。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的心理需求都将得到较大的满足,因此其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将得到有效激发。

其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显然,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将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提倡民主协作的,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同时,合作探究性学习中的互动性也将把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旁观者”转变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得到充分体现。另外,由于学生之间原有的认识热点、经验以及对事物的理解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而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促使学生个体从他人的不同观点与方法中得到启迪,从而让自己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丰富,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来说,显然是有利无弊的。

其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总的来说,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在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质疑、不盲从权威等。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任何阶段的学习,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成绩的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情况与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修正。然而,在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中,学生不仅会评价他人,同时也会接受他人的评价,这俨然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评价能力、反思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1]。

最后,为学生提供广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调动,而所提供的自主学习空间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们乐于交流,将课堂变为愉快的“学习天地“。与此同时,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也将让学生更多的发现对于相同问题的不同思考方法与解题思路,而平时的学困生也将在其中接受其他同学的帮助。

二、如何提升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首要任务

众所周知,就小学生的实际年龄来看,他们还处于思维能力发展不成熟、自控力薄弱的阶段。基于此,在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性与积极性必然是左右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的首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性与积极性。比如,在三角形面积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拼图游戏,当学生将三角形拼图拼接成接近于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研究。显然,拼图游戏的引入必然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性与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之中。只要有了兴趣,接下来的相关教学才会更具有效性,学生学习起来也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教师的角色扮演,是探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在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必须充当好提问者的角色,问题必须提到位,要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即将学习的相关知识。同时,在学生展开讨论与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就此放手,应该时刻记住自己参与者与监督者的角色,不仅要适当的参与到学生对于问题的探讨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也要严格监督每一个小组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纪律[2]。比如,在扇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中,在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之前,教师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巧妙,统计的项目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且感兴趣的,如动画片人物(如熊出没人物、海底小纵队人物、超级飞侠人物等)。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即引导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要主动参与进来,对每组学生存在的疑惑进行恰当的解答,以此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在引导的同时要监督每一个小组学生的行为,对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显然,在这种氛围下完成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将更具实效性。

(三)教师的评价,是衡量合作探究性学习效果的指标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成绩的认可,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质量的检验。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来说,教师良好的评价方式必然是其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2]。目前很多教师对于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反馈仅仅局限于口头上的回应,并没有对每一个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评价,更没有对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进行记录,这就使得对后面的结论性评价不具备显著的影响,形成只关注结果性评价,不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单一性倾向[3]。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放权,将评价工作交给学生来完成,这样的评价不仅更具针对性,也能够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学生的学习经验,实现知识的互补。比如,在分数乘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分为若干个课时。前几个课时,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述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运算的相关理论。在最后一个课时中,教师即可以展开活动,来巩固学生对于分数乘法运算的掌握。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部展开相关于分数乘法的算术比赛。

三、结语

不难发现,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虽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阶段教育教学之中,但很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将其作用最大化体现出来。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理应持续研究与探讨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同其他学习模式的交叉式运用,而这也必然是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崭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梁卓华.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64-65.

[2]张成弟.合作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04):148.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