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7-12-12文艳
文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123-01
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就会显得生动活泼,学生就会增强求知欲,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质疑、释疑,培养学习兴趣
青少年学生富于想象,好奇心强,喜欢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大脑思维。先培养他们在字、词、句方面的质疑。有了质疑就会产生读书释疑的兴趣。教师上课时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这样学生就有了竞争意识,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成功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而 兴趣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成功。” 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如回答不得要领,教师不要挖苦、批评,而要循循善诱。当他圆满回答后,就应给以表扬。当中,差学生能流利的朗读,背诵某篇课文时,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使“厌学”变成“乐学”。
三、创造意境,诱导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喜欢那些文字优美的文章,对于那些内容平实的课文都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语文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找出引导学生入境的途径。如教杨朔的散文《香山红叶》,可以引导学生背诵诗人杜牧借红叶吟秋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并展出教学挂图,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从远望、近视、俯瞰、仰望四个角度有顺序的欣赏美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受其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四、设置悬念,增强学习兴趣
写文章讲究“凤头”,一节课的开讲也要有个“凤头”。在讲课过程中,教师精心设置悬念,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提高学生追根问底兴趣。例如,教《第二次考试》一课,陈伊玲第一次考试时音色灿烂,惊动了四座,第二次考试时声音发涩,豪无光彩,引起人们的猜测。
教师利用学生急于弄清两次考试声音悬殊原因的好奇心。利用学生急于弄清两次考试声音悬殊原因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悬念朗读,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加强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的重点和难点。不少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东凑西拼,绞尽脑汁,无法下笔。因而作文课成了学生的负担。作为语文教师要把学生从负担中解放出来。让负担转化为乐趣和享受。培养学生提高作文兴趣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坚持每天练笔,写日记、写感想、写摘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积累素材安排实习写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参观传统教育展览,庆祝校园文化节、开运动会等。让学生及时写报道、写随感,使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踐活动结合起来。鼓励他们积极向电台、报刊投稿。如稿件被采纳,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予以鼓励,让学生在收获的快乐之中更加喜爱作文。
六、发挥电教优势调动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听、说、读、写结合,感知效果最佳。由于知觉的整体性,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感知的效果。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文言文,学生从语言到内容都很难理解。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我是这样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唐代作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上课后首先用简朴的语言叙述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播放本文的配乐朗读录音。那婉转的琴声配合抑扬顿挫的朗读,似导游带领学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米”“伐竹取道”来到“四面竹树环合,水尤清冽”的小石潭。仿佛看到谭边“青树翠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情景。使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进入美妙的意境。为了解决翻译的难点,运用投影片,反复演示,使学生理解古汉语语法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词的特点。最后将全文译为现代汉语。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提高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兴趣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