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动人人做德育 校园处处显雅致

2017-12-12赵冬梅

读天下 2017年11期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把大部分的重点放在了取得好成绩上。殊不知真正优秀的人才单有好成绩是不够的。作为社会主义的储备人才,德育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能被利用的首要标准。因此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从义务教育的小学开始就应该关注德育、重视德育。让学生们在课堂里,游戏中都能被浓厚的德育氛围渲染。

关键词:德育的缺失;德育的内涵;德育的策略

一、 前言

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正因为如此小学生的可塑性也非常的强。小学作为一个孩子刚步入学校的萌芽阶段,也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开始形成的阶段。这是一个人一生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更需要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与关注。要做到从娃娃抓起从我做起。但是中国固有的应试教育体制有时候会让老师以成绩为标杆为方向而忽视了对孩子们素质教育的关注。这种忽视无形中孩子们也不重视对自身素质的要求,长此以往会造成一些学生的观念偏移。但实质上要想培养出真正的人才,道德应放在优先的位置被人们考虑。一个人品德有问题再怎么有才华他也不可能真正地为人民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这篇论文主要就是带领我们发现问题,找出合理的对策来应对德育的缺失,从而完善针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机制。

二、 缺失的德育

在小学校园这种纯洁干净的环境本来应该没有世俗之气,孩子们阳光的笑脸,每个祖国的花朵都欣欣向荣,但是实际上受到网络、社会不良风气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并没有形成生活上良好的习惯,在行为作风上也与身份不符。而面对这些问题有的老师采取的策略就是视而不见,并没有把道德这个重要因素考虑进来,把它视为教育工作之外的一部分。还有一些老师意识到学生的行为有问题,但是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进行管理,导致学生的胆怯心理。在面对老师的时候是一套处事手段,离开老师又是另一个方式。学生不能意识到自己问题所在只是在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为了满足老师的要求来做的一些改变。他们忽视了问题的本质,所以不能从根本上心理上去改变。学校为了养成小学生保护环境的品质,设立值日来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与环保意识,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自己值日之外并没有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别人值日的时候乱扔果皮纸屑。这些看似很微小的问题,却在无形中埋下了不安的种子。在小学阶段的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可能对以后的发展就会产生危害而且很难再作出纠正。

三、 德育的意义

自古以来品德就视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西方和东方都对品德尤为重视,但中国更甚把品德视为一个人的灵魂,也将德育视为一切教育的核心。把教育的顺序由重到轻排序德育放在了首位。西方人则是把智放在了首位,可见中国对德育的看重。

有关德育有两种定义:1.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2.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来讲偏向于狭义的理解,在小学生的教育来讲学校老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毛主席作为国家领导人时就提出培养人把德育为首,发展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有关教育的法案里也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中国公民也要求,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当在道德品质上是合格的。这都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意义。而想要发挥德育对人的作用,学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而学校活动老师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 德育的策略

校园中德育的主要方针指导者就是学校,学校作为规定大政方针政策的决定方,在制定决策时应该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培养。培养方案里衡量一个小学生的标准除了要求他们的知识文化掌握程度对他们素质的要求也要有一定的标准进行衡量。以此减少学生家长老师对分数过度重视忽略学生品质的问题。在校园布置上也需要学校费心。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在校园的安置上也要把一些中西方品德高尚伟人的名人名言放在明显的位置,来指导学生学习。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上,开设相关的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相关学科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明白一些最基础的做人标准。

而老师作为班级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选拔老师的过程中考虑老师的品德是否符合标准也很重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作为合格的老师除了讲课之外,对自己的言行也要高标准严要求。老师除了课上的授课之外,在学校安排的一些志愿者活动或者集体劳动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行动,指引学生的言行。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也应该时刻把品德作为奖励学生的榜样标准,让学生树立德育的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也很强大,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鼓励。除了榜样开设相关的主题班会也很有效。老师结合社会上一些道德缺失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在讨论中让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让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明白一些言行的利与弊。这种主题班会一方面拉动师生之间的关系又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的这种德育工作是一种持续的活动,不仅在学校中可以开展在学生的课下老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家庭的关系。

五、 结语

德育工作就像是水一样润物细无声。德育工作的展开需要多方的积极配合与参与。老师作为灵魂人物更应该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要想培育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需要从小事做起需要从娃娃抓起。创建和谐校园,培养祖国的花朵从我做起。让和谐之风,美德之行传遍校园。

参考文献:

[1]周国文,李霜霜.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3,(03).

[2]高双.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4).

[3]邓晨光,郝忠彬.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及规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4).

[4]杨淑霞.小学德育教育在网络形势下的新方法[J].学周刊,2012,(28).

作者簡介:

赵冬梅,重庆市,重庆市璧山区实验小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