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

2017-12-12赵宝琼

读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讨教学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每个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宗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课堂教学的质量探讨提高了中学历史课教学质量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探讨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中的教学目标。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师的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包含了这个道理。备课备什么?一要备学生,二要备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教法。

一、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课的灵魂,十分重要。一堂好的历史课,肯定有正确的符合學生实际的教学目的。反之亦然。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备课不备教学目的,随意性很强的课。没有教学目的课,没有了灵魂,因此,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我们说教学目的是灵魂,因为教学目的是建立在研究了教材和学生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目标,它直接制约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史论史实的补充,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具的选择等等。教学目的要有三个方面组成: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般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有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是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教学难点一般都是学生不易认识理解的内容,而这一难点又是学生应该认识理解的内容。

三、 教具

历史课的教具主要有小黑板、挂图(图画与地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等。运用教具是为了提高课堂的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具的运用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相一致。运用教具可以增强听觉和视觉效果。在实际中,目前还存在两种需要加以克服的倾向:一是上课没有一件教具;二是运用了教具,但不恰当。有的是为了用教具而使用教具,有点“装门面”的味道。有的没有配合讲授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影响了效果。有些学校条件比较好,各种教具都有,在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因为一堂课使用教具的种类不能太多,以免造成学生眼花缭乱。农村中学目前大多条件还有限,录像等器材还不具备,但是最普通的教具——小黑板总是有的。备课时在小黑板上画一张路线图,写一段名言诗句,列一些数据资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教案的具体实施,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教师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也是在课堂上。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比如有人的因素(教师与学生),教材的因素(课本和辅助教材),教学时间的多少,教学方法手段的先进性,授新课、复习课和考试评价,以及一节课从复习旧课到完成作业的全过程,等等。

(一) 组织教学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和保持良好的课堂环境,把学生组织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得当,不但可以促进教和学的活动正常进行,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来组织教学。从一个教学内容过渡到另一个教学内容时,要用过渡语。从一种教学方法过渡到另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用过渡语,如:“由于……,结果导致了……的发生。”“……之后,历史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请同学们看黑板”等等。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而活跃的,协调而融洽的课堂气氛来组织教学。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相反,拘谨而刻板,冷淡而紧张的气氛会使学生厌烦,产生不利于学生的情绪。

(二)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已成为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教学过程来看,可以把提问分为复习旧课的提问,讲授新课的提问,课堂小结的提问。从提问方式看,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是什么”和“为什么”两大类。从思维角度看,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层次的提问,分析、比较层次的提问和论证、评价层次的提问。从思维方向看,有集合性思维的提问,也有扩散性思维的提问。在复习旧课中,我们一般采用“是什么”的提问方式。在讲授新课中,以“是什么”和“为什么”交替为多见,在小结中,以归纳总结性的提问最多。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日益受到历史教育界的重视。这一点也是目前课堂教学中较薄弱的环节。设计下列的问题比较容易。在教学中,固然也可适当运用前一类的问题,但更提倡运用后一类的问题,使学生“学”而“思”,在“思”中“学”。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 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怎样突破难点?突破难点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将难点作浅化处理。比如把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一难点进行浅化处理:举一个明代苏州机户的例子,然后归纳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运用学生旧知识,作比较,打比方。比如:把西欧封建庄园与东汉田庄作比较;把统一前德意志、意大利在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特点与中国春秋战国作比较;把北洋军阀统治与藩镇割据作比较。三是把难点分解,设计问题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置阶梯与学生共同讨论。比如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变成问题组:“西安事变发生后,出现了哪几派不同主张的政治派别?”“各派政治力量的不同主张其实质是什么?”“杀蒋可能会导致什么局面的出现?”“不杀蒋呢?”“可见,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基于什么原因?”这样层层深入,最后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使学生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

作者简介:

赵宝琼,广东省江门市,江门市新会第四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探讨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