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2017-12-12张世礼李双福

读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措施小学数学

张世礼+李双福

摘 要: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项较为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新课改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下去的必然趋势。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也理应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发展,很多学校也都认识到了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创新与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将分析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法,希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措施

通常来说,有效的情境创设是需要一定的时效性和科学性的。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去创设一系列的数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的互动与交流。而如果想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乐于发问,主动地学习,教师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学会主动地思考和发现问题。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规模地使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来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们去积极地思考自己在认知上的矛盾,提高学生对问题思考的主动积极性。

一、 在小学数学中创设情境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趣味性的原则。兴趣是学生们学习的最好动力,学生们认真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们求知欲和不懈学习的基础。如果小学生们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中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们缺乏学习兴趣。为此,为能够使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使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就必须对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进行培养。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加大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思考性原则。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要鉴赏声音和图片,而且要有实际的数学中的概念。数学中包含的信息要多种多样,由此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创造能力,从而在思索的过程中认识到问题,激发自己对问题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在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探索。

二、 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然后充分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情境化,并且在情境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首先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新型思维能力,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比如可以计算学校的路程和速度之类的。在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数学有关,数学知识也同样不可或缺。也可以这么说,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认知和看待生活的角度。也因此,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转变自己思维模式,以更加理性化的思想去思考现实生活。也可以帮他们更加全面地去认识和理解与生活相关的数学元素,并且能够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使得学生的生活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其次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进行数学教学时,通过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切入,这样更能对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从而能够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性,主动去学习。由此观之,现实生活也是小学数学化的基础。有效情境创设可以联系着学生的生活和数学的教学,通过数学生活教学的情境化,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容易地理解数学这门学科,把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具体成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三、 小学数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 创设有效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到课堂的過程中,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联系到身边的具体而又有趣的事物,设计丰富而又非常有趣的学习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这一课程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下生活情境。孩子妈妈买了三个同样大小的蛋糕分给三个孩子吃,妈妈把第一块蛋糕分了四块,给了老大其中的一块,老二想要吃两块,孩子妈妈就把第二个蛋糕分成了八块,给他两块蛋糕,老三比较爱吃蛋糕,想要三块蛋糕,因此妈妈就把蛋糕分成了12块,每个人三块。在分蛋糕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这个分蛋糕的有趣的情境教学,既能够学习到分数的基本概念,也能够加深自己的印象。而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也是相对较高的。

(二) 在教材的基础上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导学生的同时,不仅应该结合学校的书本上的教材,也应该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实现教学内容的情境化。首先,教师可以积极地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可以挖掘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素材,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纳程度也就越高,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来挖掘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素材。其次,教师要合理地整合情境化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整合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二者之间不存在先后的问题,只有对二者进行合理地删选和重组才能够进行更加科学的加工与重组。通过合理的筛选情境化的素材,然后对生活素材进行数学化的加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情境化。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十分密切,所以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化也成了教师们自觉实践的行为。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化的优异之处,提出相应的实现方法,希望给小学数学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邹红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6,(22):151.

[2]洛桑曲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7,(18).

[3]苗淑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及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9):00023.

作者简介:

张世礼,李双福,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第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措施小学数学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