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2017-12-12谢朝伟

读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教育有效性

摘 要:对于音乐的合唱教学,可谓是音乐教学模式中难度最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他不仅需要音乐教师本身拥有较高的音乐素质和涵养,同时还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因为,小学音乐合唱是一个群体性的事情。所以,要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让所有人员都学会,才能算得上有效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有效性

一、 前言

合唱教学有着音色丰富、音域较广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如果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演唱的学习兴趣,则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合唱又是一种音乐综合性的实践表演活动。它需要合唱的每一个队员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映衬,在合唱中既要求每个队员唱好属于自己的声部和旋律,又要保证队员之间的音乐协调性和有效的配合,最终达到音乐的和谐演唱效果。在合唱的实践中,它需要每一个队员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高度的集中,在演唱的歌曲韵律中产生共鸣,达到一种具有高度“震撼性”和“艺术表现性”的音乐表演形式。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合唱的效果呢?首先就是要明确现阶段,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再对症下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并以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来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

二、 小学音乐合唱课堂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合唱要求学生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但对于小学学校,几乎很难满足应当提供的师资力量。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往往缺少专业的教师授课,一般采取由其他课程的教师代课的方法,因此,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认知度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合唱要求学生不仅要对每一个音节唱得很准,还需要在演唱时运用不同的声部,对此,学生没有足够的信心,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最后,由于师资力量的落后,导致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了合唱课堂教学效率低,影响了整体的音乐教学质量。

三、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方法

1. 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小学生受其心理特点的影响,对其感兴趣的东西会明显表现出愿意学习的态度。所以,在合唱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够抓住小学生的特性,寻找小学生的兴趣点,引起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小学生便能热情地投入到合唱学习中。当合唱的主体能够积极面对教学,那么,教学的效率自然能够提高。

2. 加强技巧引导,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合唱是一项集体表演艺术,不同声部之间要有效配合,达到平衡、协调、统一,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不能是生搬硬套的教学。为了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合唱中的技巧,使学生的合唱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合唱呼吸节奏方面的有效指导,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本呼吸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到合唱中。当学生掌握了合唱技巧后,自然信心倍增,合唱教学的效率也就上去了。

3. 利用器乐辅助合唱课堂教学

器乐本身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表现出不同声部之间的音准和音高,所以利用器乐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是提高合唱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器乐能够从宏观概念上促进小学生对音准和音高的把握。例如,在教授《送别》这首歌曲时,由于这首歌曲属于二声部歌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分声部进行练习,使学生先了解不同声部之间的音准和音高,对其进行初步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合奏训练。这样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教学,有利于促进合唱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 适当降低合唱歌曲的难度

合唱本身就具有高难度,合唱教学更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他是有多个声部同时存在的,如果让学生分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唱练习,就会发生不同声部串音的现象,而小学阶段的学习本就属于一个初级阶段,难度设置过大,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学习目标,自然无法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为此,教师可以把不同的声部变成同度,使合唱变得容易些,使学生自然投入到合唱课堂教学的学习中,避免由于难度过大而导致合唱一次次失败带给学生的挫败感,以此来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5. 增加创造性教学思维

人们一般所说的创造性是指,个体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发散性思维,创造的一种新奇独特的产品或能力。在音乐的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对音乐节奏和声音的旋律以及音域、音响等做到开创性的探索,给学生的学习和创作发展提供一定的教学环境与机会。

如:《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就可以将整个乐曲分为不同的小章节,把原来的韵律和曲调打乱。让学生们对新的音调和音高进行自主的探索和编创,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创造性演唱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性以及对音乐的乐趣感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学生也更加能够认识的自己的力量和有更多的音乐成就感,对其以后的人生热爱音乐会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四、 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素质的缺陷。师者,当以表率也。作为音乐教师自当从自身做起,注重合唱教学的方法引导,充分利用器乐来对合唱教学进行辅助,适当增减合唱教学的难度,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秋子.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51):41-42.

[2]吴竞.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教师,2012年06期.

[3]张尔宏.对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年05期.

[4]王孝晶.对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1期.

作者简介:

谢朝伟,重庆市,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音乐教育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